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88篇
林业   315篇
农学   147篇
基础科学   207篇
  127篇
综合类   1182篇
农作物   84篇
水产渔业   185篇
畜牧兽医   477篇
园艺   158篇
植物保护   11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秸秆还田机对根茬处理效果较差、功率损耗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安装在玉米秸秆还田机上的玉米根茬挖切装置。以刀轴转速、台车前进速度、挖茬深度为因素,挖茬功耗为指标,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方法安排试验,建立了挖茬功耗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Design-Expert 8.0软件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刀轴转速640r/min,台车前进速度1.2m/s,挖茬深度31mm为最佳参数组合,此时玉米根茬挖切装置的挖茬功耗为615W,表明该组合下试验误差较小。同时,对刀轴转速做了单因素试验,用Origin 8.0进行数据拟合并绘图,计算显示:固定挖茬深度为31mm、台车前进速度为1.2m/s条件下,完成根茬挖切作业的最低刀轴转速为626r/min。  相似文献   
92.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概述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原理、作用及应用情况。提出将该技术应用于大田作物生产的设想,分析技术要点,探讨技术实施所需作业机具的设计方案,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为明确当前气候情境下不同类型小麦在不同播期干热风的发生风险,以半冬性偏冬性品种济麦22、半冬性偏春性品种周麦18以及弱春性品种西农529为材料,通过3年的试验,研究小麦的物候期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分析2年的籽粒灌浆规律,并结合近30年本地区干热风发生分布,讨论不同播期籽粒灌浆95%时的干热风发生概率。结果表明,推迟播期,小麦冬前分蘖减少,但春季分蘖增多,适度增加播量可以保证群体成穗数;籽粒灌浆时长缩短、灌浆速率加快,播期在一定范围内干热风发生概率没有明显提升。济麦22在380℃~680℃、周麦18和西农529在250℃~680℃冬前积温范围播种,干热风发生风险保持一致,继续降低冬前积温,干热风发生风险明显增加。本试验条件下,适度推迟播期,降低冬前积温,增加播量,灌浆速率增加,干热风发生风险没有显著变化,同时不同类型小麦产量稳定。在当前气候条件下,小麦最适冬前积温可由先前的约600℃降低到当前的约380℃,冬前分蘖2~4个,是小麦稳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4.
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各养分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沿湿地演替的方向活性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土壤有机质和各养分与酶活性相关性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也有显著的相关性.3种酶可以作为评价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95.
红壤坡面降雨入渗及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对红壤坡面降雨入渗、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大而提前.对于入渗率较低的红壤坡面,径流强度主要受坡面承雨强度的影响,径流强度随雨强增大而增大,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坡面入渗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降雨强度增大能够增加水分入渗,但这种促进作用仅在一定的降雨强度范围内起作用.坡面入渗率随坡度增大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20°左右存在一个坡面入渗率变化的临界坡度.坡面细沟侵蚀发展状况对稳定坡面入渗率有比较大的影响.径流率和入渗率与降雨历时的关系分别可以用幂函数和对数函数描述.在75,100 mm/h降雨强度下,产沙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而50 mm/h降雨强度下,产沙量在2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出现下降,在20°附近存在一个侵蚀产沙量变化的临界坡度.  相似文献   
96.
水稻是浙江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而籼粳杂交稻品种已成为浙江省的主要水稻种植品种类型。但籼粳杂交稻制种是一种劳力密集型技术,其中水稻授粉阶段主要依靠人工采用绳索、竹竿或木杆振动父本和自然风力辅助授粉。随着近年来中国农用无人机的发展与研究,为杂交水稻制种辅助授粉机械化提供了可能。以四旋翼无人机为例,通过田间授粉试验、花粉密度观测、结实率测算,考察农用无人机和人工拉绳的授粉效果。结果显示,无人机辅助授粉与人工拉绳相比效果相当,即花粉统计为95个/视野左右,平均结实率为27%左右。但无人机辅助授粉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节约50%的人力成本,同时克服种植地形环境等困难,有助于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7.
设计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等 7个施氮期处理 ,研究其对“扬稻 6号”谷壳生长、谷粒充实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施肥相比 ,施用基肥有利于扬稻 6号谷壳增大 ;施用粒肥有利于谷粒充实 ;施用分蘖肥既可促进谷壳增大 ,又可促进谷粒充实 ,从而使粒重显著增加 ;施用促花肥、保花肥或在基肥的基础上过多施用穗粒肥 ,虽可增加籽粒的充实度 ,但使谷壳明显变短变窄 ,粒重比对照显著降低 ;粒重与谷壳的长度、宽度和投影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依次为 0 9396 、0 94 86 和 0 9894 ;粒重高低主要取决于谷壳的大小  相似文献   
98.
我们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的方法,对草原黄鼠(Citellusdauricuspallas)的染色体进行研究发现,草原黄鼠二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除有国内外报道的2n=36的个体外;还有2n=37的个体;2n=38的个体,2n=37的个体1条不能配对染色体单体,其形态特殊,按其大小位于在第13对和第14对之间;2n=38的个体,依据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确认为第10对和第13对为三体。另外还发现在草原黄鼠17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有髓体清晰可见,而两条染色体上面体大小略有差异,我们的分析研究初步认为草原黄鼠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异常是环境诱变所致。  相似文献   
99.
梅花鹿的同期发情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0年9月9日,在吉林松花湖鹿场对30头东北梅花鹿分两试验群进行了同期发情试验,两试验群分别采用不同的试验药物进行处理,第一试验群(共14头)采用了18甲基炔诺酮埋植并配合PMSG、HCG和些二醇的处理方法,其中18甲基炔诺酮采用了高(80mg/头)和低(60mg/头)两剂量进行了对比试验;第二试验群(共16头)采用了PG两次处理同时配合PMSG和HCG的处理方法,其中PG也采用高(600μg/头),低(500μg/头)两剂量进行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第一试验群中;18甲基炔诺酮高,低两剂量组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57.14%和0,其中18甲基炔诺酮高剂量组的双仔率为42.86%,产仔时间也较上一年有明显的缩短,平均缩短天数为23d,第二试验群中;PG高,低两剂量组的第一情期同期发情率分别为25%和14.2%,PG低剂量组产仔时间也比上一年缩短了21d。本次试验的两试验群的受胎率均为100%,表明同期发情试验所用药物对受胎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0.
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其在木质材料无损检测中应用的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绍了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定义、原理和特点, 回顾了声发射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它在木质材料无损检测领域中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提出声发射检测技术在木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