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80篇
基础科学   79篇
  69篇
综合类   552篇
农作物   61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27篇
园艺   143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不佳,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农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当今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并就农业经济管理给出了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对不同茶园的茶树树体及其土壤样品的铅含量及其分布进行测定.探讨树体及土壤中铅的分布状况,并以富集系数(BAF)为指标对茶树吸收累积铅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茶树新梢与树体铅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26 mg/kg和9.43 mg/kg;茶树各部位铅含量顺序为:侧根(15.37 mg/kg)>主根(...  相似文献   
24.
目前,传统的人工抄表方式已难以满足现在的用电管理需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力行业中出现了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集中抄表系统(本文简称集抄系统).  相似文献   
25.
植物种在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生态学重点关注的问题。2010 年在吉林蛟河建立面 积为21.12 hm2 的近熟林监测样地,样地中记录到DBH 1 cm 木本植物32 405 株, 共计50 种木本植物。利用单物 种-面积关系模型分析了样地内30 种木本植物对局域群落多样性格局的影响,利用完全空间随机化模拟计算植物 对局域多样性促进或抑制的显著性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ISAR 模型没有考虑竞争的非对称性,在相同取样 面积下,同一树种的mISAR 值普遍低于ISAR 值。不同树种的mISAR 曲线更加分散、区分度更为明显,且具有明显 的尺度依赖性。2)在0 ~50 m 空间尺度上,簇毛槭、黑樱桃、翅卫矛、稠李、大果榆、花楷槭、毛榛和青楷槭为多样性 促进种;水榆为中性种;红松、色木槭、胡桃楸在绝大多数空间尺度上表现为抑制种;其余树种绝大多数在小尺度上 表现为促进种。3)在中小尺度上,促进种决定了局域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 在较大尺度上,促进种和中性种共同作 用于群落多样性格局的组建,并且随机过程的影响相对更强。因此,促进种和抑制种所代表的确定性过程与中性 种所代表的随机过程共同作用于森林群落多样性格局构建过程, 并且二者起作用的空间尺度不同。   相似文献   
26.
光周期对北京油鸡雏鸡采食行为与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光照周期对北京油鸡雏鸡采食行为与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日龄北京油鸡162只,随机分为三个处理(1、2、3),每处理54只,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1~3日龄均采用23L∶1D的光周期,4日龄起三个处理的光周期分别设置为8L∶16D、12L∶12D、16L∶8D,自雏鸡2周龄开始试验,6~7周龄观察记录各处理目标鸡的采食行为,并记录2~7周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采食频次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处理2、3比处理1呈增加趋势;采食行为的最大、最小与平均持续时间处理3显著大于处理1(P<0.05),处理1和处理2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食在所有观测行为中所占时间比例均表现为处理3显著大于处理1(P<0.05),3个处理分别为18.41%、21.5%和24.74%。5周龄后采食量均为处理3显著高于处理1、2(P<0.05),7周龄日增重处理3显著高于处理1、2(P<0.05),而料肉比则在第6~7周龄时处理1显著低于处理3(P<0.05),其它各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北京油鸡雏鸡(7周龄前)在16L∶8D光周期下比12L∶12D、8L∶16D的采食时间长,利于雏鸡的采食量和体重的增加,但8L∶16D时的饲料利用效率比16L∶8D高。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究添加亚油酸条件下不同剂量硝酸钠对水牛瘤胃体外发酵脂肪酸组成及相关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母水牛,以精粗比40∶60为底物进行瘤胃液体外发酵试验。试验组硝酸钠的浓度分别为1、2、3 mg·mL-1,对照组不加硝酸钠,每组均添加0.25 mg·mL-1的亚油酸,每组各5个重复。在体外培养3、6、9、12、24 h时测定产气量和甲烷产量,24 h结束培养,测定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脂肪酸含量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总产气量和甲烷产量(P<0.05);2)添加硝酸钠pH值和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升高(P<0.05),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添加1 mg·mL-1硝酸钠,C18:2cis-9,trans-11、C18:2trans-10,cis-12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UFA/SFA)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C20:5n3 (EPA)含量显著高于添加3 mg·mL-1硝酸钠组(P<0.05),添加2 mg·mL-1硝酸钠C22:6n3 (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添加硝酸钠组原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2、3 mg·mL-1硝酸钠产甲烷菌数量显著低于添加1 mg·mL-1硝酸钠组(P<0.05),添加1 mg·mL-1硝酸钠总细菌、真菌、溶纤维丁酸弧菌、蛋白分解丁酸弧菌、非典型丁酸弧菌、亨氏丁酸弧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由此可得,体外法添加1~3 mg·mL-1硝酸钠和0.25 mg·mL-1亚油酸在维持水牛TVFA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甲烷含量,且1 mg·mL-1硝酸钠能促进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CLA),优化脂肪酸组成,并能增加大多数瘤胃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日粮粗饲料类型对水牛消化代谢和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0头泌乳天数及泌乳量接近、胎次和体况相近的泌乳中期尼里拉菲水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玉米苞叶和甘蔗梢青贮为粗饲料的日粮。试验期共42 d,其中预试期14 d,正式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玉米苞叶组相比,甘蔗梢青贮组泌乳水牛的干物质、有机物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显著提高3.07%、7.16%和12.45%(P <0.05);玉米苞叶组与甘蔗梢青贮组泌乳水牛的粗脂肪、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 0.05)。(2)与玉米苞叶组相比,甘蔗梢青贮组泌乳水牛的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饲料转化效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牛奶尿素氮分别提高了7.98%、4.09%、5.99%、1.87%、1.04%、0.77%和0.80%,乳脂率降低2.49%,但均无显著差异(P> 0.05)。由此可见,甘蔗梢青贮作为粗饲料来源可显著提高泌乳水牛的干物质、有机物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代谢,玉米苞叶或甘蔗梢青贮作为粗饲料来源对水牛泌乳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9.
光合细菌的特性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系统综述了光合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并介绍了光合细菌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0.
甘宁镇庙沟村是万州区贫困村之一,距万州城区40 km,海拔250~800 m,村域面积6.42 km2,辖区人口 718户、1 64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89户、234人,2020年所有建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该村历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因距离城区较远,农户零星分散种植,卖菜难、效益低的情况突出.脱贫攻坚以来,庙沟村始终以壮大农业产业发展为核心,坚持订单发展模式,在蔬菜产业发展上下足功夫,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庙沟村蔬菜产业的稳定发展主要源于组织模式的创新、科技力量的支撑、财政资金的支持,但仍面临农村劳动力不断萎缩及农业效益比较值偏低等诸多问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待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