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39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3篇
  31篇
综合类   218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对陕西渭北和关中苹果冬季修剪后的留枝量及树冠结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修剪后苹果树长、中、短枝的比例基本符合要求,但总枝量均超过150万条/hm^2。乔化树冠径与行距基本相等,矮化树冠径小于行距,树冠实际高度均大于行距:对此,应进一步减少枝量,实行合理间伐,主枝教目应随其强弱程度变化。  相似文献   
62.
采用碳足迹模型分析了2003—2013年邢台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足迹、碳排放足迹生态压力和碳排放足迹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10年来邢台市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多,在总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消费所占比例在50%左右。在化石能源消费中,仍以煤炭消费为主,煤炭消费占化石能源消费的97%以上;人均总碳排放足迹变化呈现波动、平稳上升两个阶段,10年间增加了0.748 84 hm2/人。其中,煤炭人均碳足迹变化与人均总碳排放足迹变化一致,石油人均碳足迹总体变化不大,天然气人均碳足迹呈现平稳、波动和快速上升三个阶段;碳排放足迹的生态压力总体为增加态势,且其值大于1,10年间增加了4.998 96;碳排放足迹强度为逐年下降的走势,10年间减少了0.236 29 hm2/万元,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据此,对邢台市未来的能源利用及产业结构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以期为邢台市能源利用结构优化和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提高蛋白质胶内酶解效率,减少萃取过程中肽段的损失,增加质谱鉴定的成功率。【方法】在常规胶内酶解方法的基础上,优化脱色、酶解、萃取等步骤,包括:用铁氰化钾和硫代硫酸钠对银染胶块脱色,酶解温度提高至55℃,以40 mmol/L碳酸氢铵作为酶切缓冲液,使用50%乙腈(ACN)水溶液3步萃取;并使用一步法胶内酶解探索快速胶内酶解方法。【结果】使用铁氰化钾和硫代硫酸钠可在短时间内将银染胶块完全脱色,55℃温浴可使酶切时间由20 h减少为2 h,以40 mmol/L碳酸氢铵作为酶切缓冲液,可省去ZipTip脱盐步骤。优化后,质谱鉴定率提高30.0%(绝对值),且能明显高酶切效率,使目标肽段更高丰度地呈现出来。【结论】优化后的胶内酶解法可显著提高蛋白质胶内酶解的质谱鉴定成功率和肽段覆盖率,其中一步法胶内酶解法有效减少了胶内酶解时间和步骤,可用于高丰度蛋白质的快速质谱检测。  相似文献   
64.
高校后勤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需要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出路是实现后勤社会化改革 ,以建立新的学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即实行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的管理模式和按现代企业经营方式运作的新的运行机制。与此同时 ,要注意和处理好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5.
底栖硅藻大面积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栖硅藻是从鲍上足分化匍匐幼体附着变态到长至壳长达3-5mm的稚鲍所必需的饵料。底栖硅藻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鲍苗培育的成活率。因此培养足量的优质底栖硅藻是鲍人工育苗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本文重点围绕高密度、优质底栖硅藻规模化培养技术进行探讨,总结了一套底栖硅藻大面积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66.
为探究秸秆还田对苏打盐碱地水稻氮肥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7—2018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无秸秆还田(S0)、秸秆40%还田(S1)、秸秆60%还田(S2)、秸秆80%还田(S3)和秸秆全量还田(S4)共5个秸秆还田水平,测定苏打盐碱地水稻的氮素积累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水稻氮素积累量;与其他秸秆还田处理相比,S3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在2年平均分别增加22.05%~32.55%和27.55%~45.13%;秸秆还田显著提升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两年间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对照S0提高14.23%~35.41%和20.04%~53.80%,产量分别增加1.20~3.25 t/hm2和1.78~2.89 t/hm2。因此这说明秸秆还田可以提高苏打盐碱地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67.
由于晚播小麦苗弱个体小,蘖少或无蘖,群体不足,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形成,为促弱转壮,增加群体,应科学搞好晚播麦田越冬前及早春田间管理,为晚播小麦丰产打好基础。越冬前及早春应搭好丰产的架子,实现群体的总茎数70万,确保成穗30%~35%的指标。  相似文献   
68.
【背景】 TP53诱导的糖酵解和凋亡调节因子(TP53-induced glycolysis and apoptosis regulator,TIGAR)是p53下游的靶基因,具有调节糖酵解水平和去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并降低由活性氧诱发的细胞凋亡水平。【目的】 构建鸡源TIGAR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TIGAR基因在DF1细胞中的抗凋亡作用,为建立稳定表达鸡TIGAR基因的细胞系做准备。【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号:XM_417232.6)中预测基因设计引物,利用RT-PCR的方法从SPF鸡脾脏中扩增鸡TIGAR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至载体(Flag-CMV14)后送公司测序验证;随后构建进化树对鸡TIGAR基因与其他哺乳动物及水生动物的TIGAR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将重组质粒(Flag-TIGAR)转染入DF1细胞24 h后,使用新城疫病毒诱导细胞凋亡,利用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质粒表达情况以及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裂解情况。此外还将重组质粒(Flag-TIGAR)转染入DF1细胞,并于收样前2 h使用Staurosporine刺激细胞发生凋亡,分别在转染后24、48 h收集样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RT-PCR扩增TIGAR基因,在843 bp处出现目的条带与预测相符,构建的TIGAR真核表达质粒(Flag-TIGAR)经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与GenBank上预测的基本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30 h、36 h收集的样品中PARP均被裂解且转染重组质粒(Flag-TIGAR)的实验组与未转染质粒(MOCK)组或转染空载体(Flag-CMV14)组的样品相比,裂解的PARP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流式结果显示:24 h 检测转染Flag-CMV14后细胞总凋亡率为11%(早期凋亡7.8%,晚期凋亡3.2%),而转染Flag-TIGAR后细胞总凋亡率仅为4%(早期凋亡3.7%,晚期凋亡0.3%),转染Flag-CMV14的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高于转染Flag-TIGAR组,且差异显著(P<0.05)。48 h转染Flag-CMV14后细胞总凋亡率为20.3%(早期凋亡14.3%,晚期凋亡6.0%),而转染Flag-TIGAR后细胞总凋亡率为6.4%(早期凋亡4.8%,晚期凋亡1.6%),转染Flag-CMV14组的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率均高于转染Flag-TIGAR的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成功扩增出鸡TIGAR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通过Western Blot和流式实验均证实过表达TIGAR后可降低细胞的凋亡程度并有利于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69.
<正>2016年黑龙江省东宁市黑木耳年生产规模12.4亿袋,菌膜用量约4 464 t,产生废弃菌糠31万t。东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大力气治理废弃菌袋菌糠产生的面源污染,采取多种途径综合利用废弃菌袋、菌糠,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先进性、创新性、可推性的典型经验模式。通过一年来的试验与实践,综合利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0.
为探究秸秆还田对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稻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长白9号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秸秆还田处理,分别为CK(无秸秆还田)、S1(40%秸秆还田)、S2(60%秸秆还田)、S3(80%秸秆还田)、S4(100%秸秆还田).于水稻成熟期,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测定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并测定水稻产量.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在S4处理增加最显著,但S4与S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17年增幅分别为11.54%~26.92%、11.84%~40.00%、17.1%~19.9%、6.0%~35.0%、18.3%~42.3%;2018年增幅分别为7.4%~33.3%、6.25%~40.63%、4.3%~25.4%、18.0%~36.0%、22.8%~35.2%.2年秸秆还田处理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增加20.24%,增幅为11.26%~32.24%;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15.32%,增幅为10.80%~20.15%.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2017年增幅为37.2%~100.6%,2018年增幅为43.0%~69.8%,2年均为S3增产效果最显著.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加是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其中80%秸秆还田(5.6 t/hm2)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