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2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低能铁离子注入烟草叶片后 ,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表达量和谱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叶片中诱导出一条活性很强的Rf'1 同工酶谱带 ,缺失Rf5~Rf73条酶带。全蛋白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蛋白表达量的差异上 ,与POD同工酶的变化具有相关性。POD同工酶谱的变化反映了注入造成的损伤在修复过程中细胞的生理生化变化 ,为进一步揭示低能离子注入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离子束诱变产生的CGTase高产菌株发酵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离子束诱变产生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高产菌株在10L全自动发酵罐中的发酵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产生与发酵过程中pH和溶氧的变化直接相关;菌种传3代,发酵2 4h以内,产酶活力均在6 0 0 0IU /ml以上  相似文献   
13.
氮离子注入对拟南芥的生理影响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拟南芥菜为研究对象,对低能氮离子注入对拟南芥干种子的萌发力、苗体生长形态性状的影响及过氧化物同工酶酶活性和酶谱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发芽率-剂量曲线呈“马鞍型”特性;离子注入对拟南芥菜生长有抑制作用,营养器官的损伤率-剂量关系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并且剂量间各性状差异极显著;离子注入后过氧化物同工酶酶活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增强,酶谱的变异体现在谱带强弱的变化而不是谱带增减上,初步探讨了各性状表现与POD酶活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青贮饲料中微生物及乳酸菌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青贮饲料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中分离鉴定了22株乳酸菌,并研究了这些乳酸菌的特性。结果表明:分离株都是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和兼性厌氧菌。根据所分离到的乳酸菌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这些乳酸菌可被分为6组(A-F)。经表型分类鉴定,A组、B组、C组和D组为典型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E组属于肠球菌属(Enterococcus)。F组为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青贮饲料中的大多数乳酸菌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占总数的79%以上。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低能离子束注入过程中真空对小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真空处理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经 7.5min至 8h真空处理后的样品 (在同一取材时间 )的芽长变化不大 ,但均大于对照 ;其酶活随着取材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加趋势 ,与对照保持一致 ;不同真空处理时间的样品在相同取材时间的酶活随着真空时间的延长呈现稍微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离子注入生物效应及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本文论述了荷能离子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探讨了注入离子动量、能量和质量沉积过程的生物学效应,报导了离子注入引变育种的初步结果,分析了离子束生物技术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对作物改良的原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缘杂交的实质是分子水平的片段杂交 ,进化过程中物种间的渐渗杂交是远缘杂交的自然形式 ,从而认为物种间分子水平上的片段杂交具有进化意义。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具有相似的机理。一些渐渗杂交引起的进化现象 ,也可为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技术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确立了一种快速筛选小麦高蛋白转化后代材料的温室加代技术。比较了不同的幼胚形态、春化时间及温室温度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后 ,确定下述加代流程 :用授粉后 1 2~ 1 6d的幼胚培养直接成苗 ,在 4~ 8℃条件下春化 2 5d ,移栽入温室 ,控制温度、湿度 ,促其在 35~ 40d内开花、授粉 ,继续进行下一轮培养。此法简便、快速 ,能在 70d左右完成小麦 1代生长周期 ,不间断连续培养 ,可 1年繁殖 5代 ,显著缩短小麦生育周期 ,适合进行大量高蛋白突变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19.
从土壤中得到 1株具有酯酶活性的菌株 ,并通过离子束诱变选育的方法筛选到 1株产生较高酯酶活性的菌株K2 。对影响K2 产酯酶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 ,确定最佳氮源为 2 .0 %的玉米浆 ,最佳碳源为 2 .0 %的可溶性淀粉。对K2 酯酶的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表明 ,酯酶的最适温度为2 8℃ ,最适作用 pH为 7.0~ 7.5。  相似文献   
20.
离子注入生物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96,自引:5,他引:96  
低能离子与生物物质相互作用既有能量沉积、动量传递的过程,又有粒子注入、电荷交换的过程,因此,离子注入生物效应显出一些不同于辐射生物学的特征。低能离子生物学原理在诱变育种和外源基因转移上可获得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