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5篇
  23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文章对2008年1~2月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发生与演变过程、危害对象、致灾原因、地理分布等进行了简要介绍;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测算了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及经济损失;分析了灾害后续和潜在影响,提出了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2.
孕穗期低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3.
利用北方1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春小麦主要发育期和气象观测等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北方春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和发育期变化特点及发育期变化区域差异性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我国北方春小麦生长季普遍增温,大部分观测站春小麦生育期间和灌浆期的平均气温显著升高,有效积温显著增加,生育期显著缩短。然而,稳定通过0 ℃初日没有显著提前,表明增温主要发生在生长季后期。春小麦主要发育期和生育期与不同生育阶段的平均气温和有效积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后期增温并没有完全显著提前成熟期,春小麦生育期缩短是播种期推迟和成熟期提前共同作用的结果。春小麦生育期间的平均气温与生育期的相关性比有效积温与生育期的相关性更高,能更好地定量刻画北方春小麦生长发育客观规律。春小麦品种改良变换、播种期调整以及其它适应性措施的实施以及措施实施程度在区域上的差异性是春小麦生育期变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北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区域性差异是各自适应气候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
20种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褐飞虱拒避与引诱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开发和设计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拒避剂与引诱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褐飞虱对20种非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物及对α-蒎烯、α-水芹烯、崁烯、芳樟醇的拒避与引诱行为.【结果和结论】枸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塞楝Khaya senegalensis、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鬼针草Bidens pilosa、马樱丹Lantana camara、桉树Eucalyptus exsetrta、毛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的叶片和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的种子挥发物对褐飞虱雌成虫具有显著的拒避作用,其中蟛蜞菊、塞楝和桉树叶片挥发物的拒避作用比较明显,拒避率分别为87.5%、83.3%和72.0%;洋葱Allium cepa(鳞茎)挥发物对褐飞虱具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引诱率为73.1%;其他植物叶片挥发物对褐飞虱的拒避与引诱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9种植物共有的3种挥发成分在测试浓度下,α-蒎烯对褐飞虱雌成虫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崁烯对其有显著的拒避作用,α-水芹烯则对其拒避与引诱行为没有显著影响.水稻挥发物芳樟醇因含量不同,褐飞虱雌成虫的选择行为有差异,芳樟醇用量为1μL时对褐飞虱具有显著引诱作用,10μL以上时表现为拒避作用,15μL以上均具有极显著的拒避作用.  相似文献   
25.
真实的灾情信息是有效防范和减轻强降雨灾害损失的重要参考。本研究以过程降雨强度(R)为指标,构建1984-2020年河北省县级多源气象灾情与致灾过程相匹配的强降雨灾害事件库。经过人工质控,获得真实灾情信息2305组,伪灾情信息263组。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与灾害发生程度(灾度)显著相关的降雨关键特征因子,基于单类支持向量机和十折交叉检验法,随机抽取10次样本,建立强降雨灾情气象因子致灾判别模型,并进行检验优化,以探索智能化、易用性的多源强降雨灾情可信度智能判别方法。结果表明:(1)与灾度显著相关的降雨关键特征因子共计11个,分别为最大降雨量、最小降雨量、过程平均降雨量、日均降雨量、平均小时雨强、1h最大雨量、3h最大雨量、6h最大雨量、12h最大雨量、24h最大雨量及前10日降雨总量,均通过了0.01水平显著性检验。(2)采用11个因子建立10个致灾判别模型(M1-M10),依据真实灾情判别准确率确定最优模型为M9,其证真率为96.4%,证伪率为67.6%,表明该模型对灾情真伪判定较为片面,应进一步优化。(3)通过自相关检验,以最大降雨量、平均小时雨强、1h最大雨量及前10日降雨总量4个因...  相似文献   
26.
湖北省棉花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和定量的评估洪涝灾害对棉花造成的风险,减少洪涝灾害对湖北省棉花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以湖北省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近30年的气象资料和生育期资料,对湖北省洪涝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洪涝指数与降水距平百分率和降水标准化序列相关性显著。洪涝指数的计算过程涉及多个参数,运算过程复杂,而降水距平百分率和降水标准化计算相对容易,且数据容易获得,所以定义降水距平百分率或降水标准化作为划分洪涝致灾的指标。以此指标将洪涝导致减产的风险数值化,得到因洪涝导致减产的风险值分别为:襄樊10.5%,麻城16.1%,荆州4.2%。麻城棉花风险值最大,需要做好洪涝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7.
中国主要果树气象灾害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果树产业是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经济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对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分类归纳法,对我国现有主要果树气象灾害指标进行分类总结和系统阐述。从果树气象灾害指标基本概念出发,对果树气象灾害指标进行分类;分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按照各自主要果树的气象灾害种类,综述了我国目前已有果树气象灾害指标,评述了各类指标的优缺点及适用性;从指标构成、指标构建方法、涉及果树种类、产业发展需求、创新的技术方法等方面,讨论了果树气象灾害指标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主要果树的品种布局、产业优化、防灾减灾等提供信息参考,为我国果树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28.
基于灌溉的北方冬小麦水分供需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风险原理,利用北方冬麦区近40年冬小麦水分供需的相关资料,基于灌水定额为675 m3/hm2,估算了冬小麦全生育期无灌溉、灌1~5水条件下不同水分供需率等级出现的风险概率。结果表明:北方冬麦区不同水分供需率等级出现的风险概率,呈由北向南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中南部地区呈由中部向沿海、由中部向西部逐渐减少的趋势。以冬小麦全生育期水分供需率≥70%的风险概率≥90%、水分供需率≥80%的风险概率≥75%为主导指标,确定了基于风险的不同地区的冬小麦全生育期适宜补充灌溉次数。北方冬麦区在补充灌溉1~4水后,即可基本满足冬小麦稳产增产的水分需求;在适宜补充灌溉3~4水的地区,传统方式灌5~6水,过量灌溉严重,目前可至少减少灌溉1~2次,节水675~1350 m3/hm2。  相似文献   
29.
30.
苹果在中国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气候变化背景下旱涝灾害频发重发,严重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总结苹果旱涝灾害已有研究成果可为防灾减灾应用提供技术方法支持。本文采用分类归纳、系统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实际灾情,评述中国苹果旱涝灾害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苹果旱涝灾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苹果旱涝灾害的形成和强度是由天气气候、地形、土壤结构等因素共同决定的;灾害指标主要分为形态学指标、天气气候指标和农业气象指标;风险评估多为考虑致灾因子的危险性评价;苹果各生育阶段各等级干旱均呈由北向南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但已有成果多集中于北方苹果主产区不同生育时段的干旱灾害研究,存在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应用的针对性、时效性不足等问题。在加强果园观测数据获取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过程的灾变指标、建立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模型与应用系统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