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3篇
  22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创新环境是区域、产业、企业的创新成果的直接孵化基地,良好的农业创新环境是农业自主创新活动有序、高效、持续进行的有力保障。笔者从农业科技人员感知角度出发,通过天津市科技人员的抽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找出创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科技人员对创新环境总体评价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激励制度、试验基地条件、科研团队结构是影响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示范基地的条件、科研经费投入、职称评定制度是影响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试验旨在研究棕榈脂肪粉(PFP)对泌乳牛产奶性能、消化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0头体重(642±11.6)kg、胎次(2.1±0.98)、产奶天数(103±8.2)d和平均日产奶量(37.3±2.8)kg的荷斯坦泌乳牛,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全混合日粮,试验组分别添加占日粮干物质1%、2%和3%的PFP。饲养试验期111 d,包括21 d预试期和90 d正试期。结果表明:3%PFP组产奶量高于对照组和1%PFP组(P<0.05),3%PFP组和2%PFP组的4%标准乳产量和饲料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3%PFP组和2%PFP组乳脂率高于对照组和1%PFP组(P<0.05);3%PFP组C16与C17~22脂肪酸产量最高,其次为2%PFP组,再次为1%PFP组,最低为对照组(P<0.05);3%PFP组和2%PFP组干物质、有机物、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高于对照组和1%PFP组(P<0.05),PFP添加组脂肪消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3%PFP组和2%PFP组瘤胃pH低于对照组和1%PFP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高于对照组和1%PFP组(P<0.05),PFP添加组丙酸摩尔比高于对照组、乙酸/丙酸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可知,添加2%~3%PFP可提高养分消化率和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产量,进而改善了泌乳牛产奶性能。  相似文献   
33.
钼是动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饲料中过量钼对反刍动物有毒。钼容易被植物吸收和累积。适于植物生长的含钼量土壤很可能生产出使动物中毒的饲料。Kubota等人报道,饲料中含钼量为5—10 ppm时,就对牛产生毒性。某些粉煤灰中含有较高量的钼。为农田安全施用粉煤灰,防止土壤加入过量的钼而生产出对家畜有毒的饲料,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34.
强化科研管理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认真分析"十一五"以来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在科研上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了农业科研单位在科研管理中采取的措施,说明了农业科研管理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钠(SB)刺激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增殖的分子机制。采用单因素设计,以含不同浓度(0、15、30、45、60和75μmol/L) SB的DMEM/F12培养基(含10%新生胎牛血清)培养BMECs,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确定适宜SB浓度。然后以对照(0μmol/L)和适宜SB浓度培养BMECs,并采用蛋白激酶B (Akt)阻断剂(AKT-IN-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阻断剂雷帕霉素(Rap)或小干扰RNA(siRNA)沉默G蛋白偶联受体41(GPR41)对信号通路及受体进行处理,检测BMECs细胞增殖、凋亡以及GPR41和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60μmol/L的SB显著提高了BMECs细胞活力(P <0.05),75μmol/L的SB显著抑制了BMECs细胞活力(P<0.05);60μmol/L的SB极显著增加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A2(CCNA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显著增加了P...  相似文献   
36.
以2009年春在湖南省汨罗市林业科技示范园营造的11年生大叶榉树半同胞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3月每木测量其胸径、树高和枝下高,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参试的大叶榉树半同胞家系的胸径、树高和枝下高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分别为25.63%、12.87%和28.16%;树高和枝下高的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7.
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是巩固和完善理论教学的重要保障,在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锻炼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升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许多院校通过优化整合实验项目、改变教学模式、灵活调整教学时间和改革考核形式等方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将实验教学中无法开展的实验项目移植到虚拟仿真平台上,以“线下实验室+虚拟仿真”相结合的模式完成实验教学,或许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8.
蚕茧产地溯源是丝绸原产地溯源的基础.本研究为了探究蚕茧产地溯源最适方法,以不同产地的蚕茧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产区蚕茧的13C、15N、18O和2H同位素组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Fisher线性判别分析留一法交叉验证,最后建立蚕茧产地溯源模型.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蚕茧的δ13C、δ15N、δ1...  相似文献   
39.
以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多种沙尘源地为研究区,通过塔中、肖塘、若羌、策勒四个风沙观测场获取的沙尘暴过程中贴地层风向、风速数据以及风蚀传感器实测的撞击颗粒数等数据计算出各地起沙临界摩擦速度,利用Gillette经典的垂直沙尘通量及Lettau水平沙尘通量公式对若羌、策勒、塔中、肖塘沙尘通量进行了估算,并通过各层实测的梯度风速作为背景值界定出塔里木盆地多种沙源类型沙通量变化比对特征,结果表明:垂直沙尘通量F量级为10-8kg/(m2.s),水平沙尘通量Q量级为10-4 kg/(m.s);风速相同情况下,F若羌最大,策勒次之,塔中、肖塘较小;Q若羌值最大,策勒次之,塔中第三,肖塘最小。垂直沙通量F与风速都表现出较好的线性相关,风速递增,垂直沙通量递增;风速递减,垂直沙通量递减。在风速递增幅度相同条件下,若羌Q值递增幅度最大,策勒次之,塔中、肖塘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0.
吴烨  霍文  何清  金莉莉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2):75-82,88
[目的]开展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自然沙面与人工绿地不同季节局地气候差异性研究,通过观测数据的解析,反映出沙漠与绿地区之间小气候变化的互馈机制,为沙漠区域人工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流动沙丘—人工绿地不同下垫面4个气象站的同步加密观测资料,分析自然沙面与人工绿地的小气候特征差异,初步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结果]沙漠区对气温的升降速率响应快,绿洲区对气温的变化幅度响应显著;四季在增温时段绿洲相对于沙漠属冷岛,降温时段属热岛;夏季比湿最大,冬季最小,绿洲区相对于沙漠区在秋季湿岛效应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春、夏、秋季凌晨至日出时段,绿洲上游边界呈现湿岛效应特征,绿洲下游边界四季全天均表现为湿岛效应;沙漠区域风速日变化极值出现时间早于绿洲区,风速变化范围沙漠区最大,绿洲区最小,在春、夏季,绿洲核心区风速递减率大于绿洲上游边界。[结论]下垫面的差异对小气候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绿洲区存在较强的"冷岛效应"和"湿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