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花生青枯菌红安分离物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湖北红安发病花生根部分离到一个细菌分离物2C1,对该分离物进行了TZC显色反应,致病力的测定,16s rRNA、23s rRNA和鞭毛蛋白基因filc的PCR扩增,16s rRNA PCR扩增产物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物2C1在TZC培养基上表现出青枯菌的典型菌落形态,对花生具有强致病性,PCR扩增获得与预期大小的产物片段; 16s rRNA核苷酸序列具有与其它青枯菌分离物99%左右的一致性。上述结果表明:2C1是具有强致病力的花生青枯菌分离物。  相似文献   
42.
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SSR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26对引物对我国花生全套小核心种质298份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似系数为0.51~0.99,其中种质zhh1497与zhh1398遗传差异最大。检测到3个在不同植物学类型中特异表达的标记带型,包括普通型1个(2A06/440),龙生型1个(2A06/440),珍珠豆型1个(PM443/270),多粒型2个(PM443/270,9E08/500)。分析结果表明,多粒型花生的多态性信息量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大,平均相似系数最小,其次是普通型花生,龙生型和中间型花生的多态性信息量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小,平均相似系数较大。在我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中,国外引入资源的多态性信息量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我国本土资源的对应值。在我国本土花生资源中,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资源的多态性信息量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43.
野生花生高油基因资源的发掘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属22个近缘野生物种87份种质为材料,系统鉴定和分析野生花生种子含油量。结果表明,野生花生中存在丰富的高油资源,其含油量最低值、最高值和平均值均高于栽培种花生资源的对应值。发掘出高油种质(含油量≥58%)12份,其中Arachis appressipila是目前所发现的花生资源中含量最高的种质,含油量达62.90%。不同物种以及同一物种不同资源的含油量差异很大,如A.appressipila的10-2含油量62.90%,11-7的含油量为55.92%。A.appressipila、A.macedoi和Arachissp的平均含油量较高,分别为57.54%,57.64%和57.68%。通过SSR分析表明,在所获得的高油野生花生材料中,四倍体野生种A.monticola与栽培种花生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花生区组的二倍体野生种A.villosa。根据SSR扩增结果,绘制了高油野生花生材料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44.
利用TDz(thidiazuron)处理不同基因型花生,研究其在花生丛生芽诱导与扩繁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中花8号在种子萌发阶段用6 mg/L TDZ、诱导和扩繁阶段用4 mg/L TDZ,丛生芽扩繁效牢最高.而保21在种子萌发阶段用2 mg/L TDZ、诱导和扩繁阶段用4 mg/L TDZ,丛生芽扩繁效率最高.不同基因型差异明显,四粒红的丛生芽扩繁效率最高,而中花8号明显低于其他品种.另将四粒红丛生芽块进行了农杆菌侵染转化,CUS的阳性率为15.87%.  相似文献   
45.
为了筛选对花生褐斑病田间防治效果好的杀菌剂,结合室内毒力测定(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萌发法)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对四种杀菌剂与常规使用的杀菌剂多菌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多菌灵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强,抑菌率为91.4%;其余四种供试杀菌剂中以咪酰胺效果最好,抑菌率达85.6%;王铜效果最差;多菌灵对分生孢子的抑制率为60.9%,其余四种杀菌剂效果差异不显著。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咪酰胺2 000mg/kg对花生褐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60.62%,远远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15.53%)以及其它三种供试杀菌剂(王铜、爱可和戊唑醇)。此外咪酰胺比清水对照增产32.28%,也远远高于其它几种药剂。通过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田间杀菌剂防治花生褐斑病时,咪酰胺比对照药剂多菌灵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适用于花生褐斑病重病地区。  相似文献   
46.
花生胚小叶的离体再生及筛选压力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胚小叶为外植体,优化离体再生条件,通过对再生苗进行筛选,为外源基因的遗传转化提供实验依据。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胚小叶的再生能力差异显著,在供试基因型中中花8号不定芽诱导率和成苗率最高,且外植体状态最好。中花8号胚小叶再生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 + 6-BA(4.5mg/L)+NAA(1mg/L)+AgNO3(2mg/L),最佳诱导培养时间为21d。对中花8号再生苗进行筛选浓度实验,草丁膦(PPT)为20mg/L时,可筛选出抗性苗;300mg/L的卡那霉素(Km)可用于较小幼苗筛选,而对较大幼苗则需将Km的浓度提高至400mg/L以上。  相似文献   
47.
对湖北宜城花生枯萎病的病原进行了生物学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6月份的病原主要是真菌,41份样品中,分离的真菌样品有38份,其中23份样品是黑曲霉菌。通过PSA培养基上真菌形态观察、真菌核糖体间区ITS区段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明确6月份花生枯萎病的病原分别是黑曲霉菌、立枯丝核菌和镰刀菌;8月份的病原主要为细菌,10份样品中,9份分离得到茄科雷尔氏菌(青枯病菌),通过细菌的回接试验,部分植株产生典型青枯、萎蔫症状,明确8月份的病原是青枯病菌。  相似文献   
48.
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花生青枯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青枯菌的遗传多样性和其在花生植株上的致病力差异,采用国际上新的青枯菌演化型分类模式,对从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9个花生种植区分离的95株花生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内源葡聚糖酶基因egl对青枯菌进行系统发育研究,并对供试青枯菌的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有95株菌株均属于青枯菌演化型I型,即亚洲分支类型。在序列变种分类上,所检测的9个花生种植区中有8个种植区的花生青枯菌菌株属于序列变种14,仅有1个种植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的花生青枯菌菌株属于序列变种48,表明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花生青枯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青枯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来自赣州市的菌株GZ-1、贺州市的菌株HZ-2和宜昌市的菌株YC接种到花生植株14 d后,花生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3.8、75.0和87.5,而来自其它6个花生种植区的菌株接种花生后,其病情指数均为100.0,表明菌株GZ-1和HZ-2的致病力较弱,而其它7个花生种植区代表性菌株的致病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49.
利用重组近交系群体检测花生青枯病抗性SSR标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抗青枯病花生品种远杂9102与感病品种Chico杂交,从F2起用单粒传法构建了花生重组近交系群体(RIL)F6和F7。采用354对SSR引物对重组近交系F6群体的基因组DNA鉴定,获得多态性标记45个。结合重组近交系群体F6和F7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应用相关软件统计分析,构建了栽培种花生部分遗传连锁图。图谱总长度为603.9cM,含29个标记(28个SSR标记和1个表型标记)的8个连锁群,还有17个独立的SSR标记;获得了与青枯病抗性相关的SSR标记2个(7G02和PM137),位于该图谱的第1连锁群上,与青枯病抗性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10.9cM和13.8cM,并且位于抗性基因的两侧,两标记间的距离为23.7cM。  相似文献   
50.
油用型优质花生新品种中花5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花5号是通过人工杂交和改良系谱法选育的优质花生新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良,具有高产稳产、含油量高、商品率高、早熟、抗旱、高固氮、适应性广等特性。1998年通过湖北、四川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合长江流域产区种植,是良好的油用型优质花生品种,在适宜区域已推广应用50×104hm2以上,获"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和2001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