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49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40篇
  31篇
综合类   216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需要调查林分因子,从而了解森林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进行森林资源的规划、设计和经营。森林资源调查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使用传统测量工具需要不同仪器来进行测量,同时还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为快速精确地进行林木测量,开发设计了便携式数字化智能测树仪。仪器由STM32F103VET6单片机、ov9655传感器、LIS331DLTR倾角传感器、键盘等及其相关电路模块构成。采用相位原理测距,具有±1.5 mm的测距精度。在径高同测模式下,利用摄像头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对图像进行处理,能够实现树径的自动识别,再利用所测距离和倾角,实现高度、直径同步测量。仪器还有测径模式,测高模式,测距模式,倾角测量模式,面积计算模式。经实验验证,测径模式下,胸径的平均误差为-0.05 cm,误差在0.50 cm之内的占97.6%。在不同距离下,对不同高度的直径进行测量表明,在最佳距离内可使误差在0.50 cm内。该便携式数字化智能测树仪可满足森林资源调查需求,实现林业数字化。  相似文献   
82.
树干直径自动识别与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为实现树干直径快速、精确测量,使用电子元件进行了树干影像自动识别与测量。通过摄像头和CMOS传感器获得图像,经灰度转换后,使用窗口大小为5行5列的高斯滤波器,利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边缘,包括平滑、非极大值剔除、双阈值的边缘连接等,在提取的边缘图像基础上,设计了树木直径自动提取算法。以4列的窗口为模板,自上而下,对经过Canny算法后的图像进行竖直线段的提取。在提取所有竖线后,将最大宽度的2条竖线当作树干轮廓线,通过焦距、物距、像距与像素宽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树干直径。最后选择了不同树种共计16棵树木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树干直径识别的精度为96.9%,绝大部分测量数据符合森林资源调查要求。  相似文献   
83.
水稻播栽环节是影响和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和短板。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并因地制宜在部分地区开展中稻机械直播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湖北省26个粮食主产区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湖北省2015年水稻播栽机械化技术推广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做好2016年的技术推广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4.
滴灌量对新疆高产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设置不同灌溉量处理,研究新疆滴灌高产玉米(≥15 000 kg/hm2)的需水规律及其灌溉量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两地(伊宁县、奇台)均表现为玉米产量随着灌水量增大而显著增加,灌水量显著影响穗粒重,而对收获穗数无显著影响;相同灌水量不同基因型间的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同一基因型不同灌水量处理间的耗水量均表现为随着灌水量增大而显著增大;同一灌水量不同基因型的水分利用效率有差异,不同基因型间均表现出较低灌量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现行高产田灌溉量减少10%或20%,可在不影响产量的同时达到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85.
李巍  徐启江 《园艺学报》2014,41(6):1245-1256
成花转换是被子植物生活周期中的关键发育过程,植物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模式而整合多条内外开花信号实现成花诱导。近几十年来,学者们为阐释植物成花转换的分子机制做了大量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其中,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表观遗传修饰是调控成花转换过程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表观遗传调控是植物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实现开花诱导和花器官发育的决定性因素。综述了有关开花时间和花器官发育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包括染色质重塑、组蛋白甲基化和miRNAs。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肉鸡的养殖已广泛推广,而肉鸡的饲养技术参盖不齐,生产中,许多饲养者在育雏初期往往只重视温度而忽视通风,严重时会造成肉鸡中后期腹水症增多.二三四周龄时通风换气不良,有可能增加鸡群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中后期的肉鸡对氧气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同时排泄物增多,必须在维持适宜温度的基础上加大通风换气量,此时通风换气是堆持舍内正常环境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7.
垦糯1号水稻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7年以垦94—1043为母本、以秋田小町变异株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4年决选,品种代号垦糯04—160。2005年参加所内产量鉴定、抗性鉴定和异地鉴定;2006、2007年参加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规模化生产条件下,需要兼顾产量和效率的协同提高。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熟期品种及播期,能够延长播种和收获的机械作业时间,提高机械利用效率和玉米生产效率。【方法】本研究于2015—2017年,选用KWS9384、新玉77和M751 3种不同熟期的主栽玉米品种,观测籽粒含水率变化动态,建立基于授粉后积温(≥0℃)的籽粒含水率预测模型,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分析不同品种的播种与收获时期。【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熟期品种的产量和适播期不同。早熟品种KWS9384适宜播期和收获期更长,但产量较晚熟品种低;晚熟品种新玉77和M751产量高,但满足生理成熟及脱水至适宜机械粒收含水率的时间更长。通过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的搭配,可以有效延长玉米播种及机械粒收的作业时间;早播晚熟品种、晚播早熟品种的配置方案,能够较好地协调产量和籽粒脱水的关系。【结论】通过分析不同品种适宜播种期及其相应的适宜收获期,提出了高产高效协同生产目标下的品种和播期配置原则,实现特定生态和生产条件下机具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为相关技术需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9.
冷暖  刘晓巍  张娜  许立新 《草业学报》2017,26(12):128-137
干旱是影响草地早熟禾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没有参考基因组的情况下, 为了揭示草地早熟禾在干旱处理下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本文采用了高通量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草地早熟禾的对照组(CK)与干旱处理组(D)进行转录组测序, 并对测序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 进一步探究了草地早熟禾干旱应答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 在干旱处理下共检测到24465个差异表达的基因, 筛选后获得4143个上调基因和4415个下调基因, 共占差异表达基因总数的34.98%。经富集分析后得, 与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碳代谢以及ABA等相关的基因可以作为研究草地早熟禾干旱响应机制的主要研究对象。qRT-PCR分析表明, 随机选出的8个差异性表达基因的表达趋势与高通量测序结果相一致。此外, 还候选了吲哚-3-甘油磷酸合成酶、蛋白磷酸酶、已糖激酶、钙结合蛋白、叶绿素a/b结合蛋白等基因作为与草地早熟禾干旱胁迫相关的应答候选基因, 为揭示草地早熟禾耐旱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明确引起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并筛选有效防治药剂,2015年10月于安徽省金寨县猕猴桃基地采集具有典型软腐病症状的40个果实病样,对分离所得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测定了10种常用药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结合分离物的形态学特征及rDNA-ITS、β-tubulin和EF-1α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10株经致病性验证的菌株均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药剂筛选结果显示,多菌灵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高达91.97%,其次是95%三唑醇1 600倍液,抑制率为81.72%,其余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低于80.00%;多粘芽胞杆菌对该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未见该病菌孢子萌发,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 000倍夜、10%混合脂肪酸水剂100倍液、95%三唑醇原药1 600倍液和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180倍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大于81.00%。表明多菌灵和多粘芽胞杆菌是防治葡萄座腔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