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2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3篇 |
农学 | 8篇 |
基础科学 | 13篇 |
23篇 | |
综合类 | 131篇 |
农作物 | 8篇 |
水产渔业 | 9篇 |
畜牧兽医 | 116篇 |
园艺 | 30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选取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材料,按照行比设置7种混播组合(即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比例为10∶0、8∶2、6∶4、5∶5、4∶6、2∶8和0∶10),研究混播比例对草地地上生物量及二者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二者各自单播草地,RYT值均显著大于1.0,表明二者混播存在混播互补优势,其中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混播比例6∶4在草地生物量和稳定性方面具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42.
为了评定不同小麦基因型对1,2,4-三氯苯(TCB)的耐性强弱,确定合适的筛选指标和筛选浓度,采用发芽试验和砂培小麦幼苗的方法,以0(对照)、3和6 mmol·kg-1沙3个浓度的TCB处理15个小麦基因型,以发芽势、发芽率、最长根长、根数、株高、芽鞘长、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总干重的性状相对值(处理测定值/对照测定值×100%)作为幼苗耐性指数(tolerance index,TI).基于耐性指数对各基因型进行聚类分析,将15个小麦基因型聚为耐性、较耐、较敏感和敏感4类.结果表明,虽然选用的两个胁迫浓度都可以用于基因型耐性鉴定,而且鉴定结果相似,但3 mmol·kg-1沙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43.
为比较2、35日龄滩羊皮肤毛囊的发育特点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的分布特征,探究出生后滩羊被毛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试验应用常规HE染色及改良Masson胶原纤维染色、Gomori银氨法染色、磷钨酸染色等特殊染色观察2与35日龄滩羊皮肤组织结构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VEGF及VEGFR2在2与35日龄滩羊皮肤组织中的分布定位,并用IPP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2日龄滩羊皮肤组织比较,35日龄滩羊表皮与真皮间界限更加清晰,毛囊结构发育完整;毛囊密度显著降低(P<0.05);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含量增加,形成网格状分布。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VEGF及VEGFR2在滩羊皮肤表皮及毛囊外根鞘、皮脂腺上均有表达。统计表明,VEGF及VEGFR2在2日龄滩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35日龄(P<0.05)。综合上述结果,滩羊毛囊发育过程中,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增加明显;VEGF与VEGFR2通路在毛囊角质形成中起直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4.
运用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分离纯化亚细胞结构再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可提高低丰度蛋白在双向凝胶电泳中的检出率。通过对比分析乳腺炎奶牛乳腺与正常奶牛乳腺线粒体蛋白质组的表达变化,为奶牛乳腺炎的生物学治疗及抗病育种工作筛选出目基因和蛋白。超速离心法分离线粒体,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PDQuest7.4软件分析差异蛋白斑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差异蛋白。从奶牛乳腺线粒体蛋白2-DE图谱中筛选出1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质谱鉴定出17个差异表达蛋白(6个蛋白在奶牛乳腺炎发生过程中下调,8个上调,1个只在正常情况下表达,2个只在乳腺炎乳腺组织中表达)。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涉及到细胞的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mRNA的加工成熟及调亡调控等许多方面,表明奶牛乳腺炎发生时乳腺线粒体组织结构和代谢状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5.
46.
47.
该文总结了2018年云南省种业集团联合体生产试验在峨山县(中海拔地区)的试验结果,对参试的7个玉米品种(含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奥星玉637、云黄4号、云黄6号3个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峨山县等中海拔地区种植,建议进一步开展试点示范.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为定量分析手段,选用5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通过子宫内灌注盐酸环丙沙星(2.5 g/头),研究了盐酸环丙沙星在患子宫内膜炎奶牛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规律。以二氟沙星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离心,经针头式过滤器处理,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其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浓度。 色谱条件为:ODS-1C18柱;测定流动相为0.015 mol/L四丁基溴化铵溶液-乙腈(92∶8,V/V),pH为3.0;流速为1.0 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λex)278 nm,发射波长(λem)465 nm。通过采用MCPKP房室分析程序,分析血中浓度 时间数据,发现有3头奶牛血样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三室开放模型。其血样中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为0.916 h、T1/2β为49.20 h、AUC高达7.6296 mg/L·h、Clβ为1.582 L/kg·h,β为0.642 h-1。有2头奶牛血样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为1.26 h、T1/2β为9.2 h、AUC高达28.336 mg/L·h,β为0.3571 h-1。试验结果表明,盐酸环丙沙星子宫给药吸收快,分布广,消除慢。 相似文献
49.
剩余采食量(RFI)已广泛用于测定各种家畜的饲料效率,通过实际采食量与预期采食量之差来衡量.瘤胃是反刍动物的主要消化器官,瘤胃微生物相对丰度和活性决定反刍动物的饲料效率.本文主要概述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参数、甲烷的排放、瘤胃微生物和瘤胃上皮细胞与RFI差异之间的关系,旨在明确瘤胃功能与反刍动物饲料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为今后...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