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62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18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34篇 |
农学 | 272篇 |
基础科学 | 278篇 |
260篇 | |
综合类 | 1447篇 |
农作物 | 208篇 |
水产渔业 | 150篇 |
畜牧兽医 | 769篇 |
园艺 | 315篇 |
植物保护 | 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09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142篇 |
2020年 | 107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129篇 |
2017年 | 93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177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158篇 |
2011年 | 186篇 |
2010年 | 162篇 |
2009年 | 169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170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35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101篇 |
2000年 | 104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91篇 |
1995年 | 90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7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5篇 |
1956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鸡球虫病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2活苗2.2.1强毒苗强毒苗是直接从野外分离的强毒株研制而成的。一般研制方法是:先从自然发生球虫病的病鸡体内或粪便中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收集球虫混合卵囊,然后采用单卵囊分离法分离并增殖各种艾美尔球虫卵,再按一定比例混合,并配以适当的稳定剂,即组成一种活苗。强毒苗的免疫原理是球虫在低水平感染时不会使鸡发病,但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以抵抗再感染,其免疫效果取决于接种的卵囊数量及方式。连续低剂量卵囊免疫(即涓滴免疫)与同样数量卵囊的一次性免疫相比,诱发的免疫力明显增强。由于强毒苗是由各种鸡球虫的强毒株… 相似文献
22.
斧钩华首线虫的扫描电镜观察陶建平,符敖齐(扬州大学农学院动医系225009)斧钩华首线虫(AcuariahamulosaDies-ing,1861)寄生于鸡和火鸡等禽类的肌同角质膜下,幼鸡严重感染可发生急性死亡。该虫在光镜下的形态结均,前人已有详细描... 相似文献
23.
24.
25.
26.
为检测不同动物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PEC)的耐药及致病性差异,本研究从132份鸡、猪和水貂等动物肠道外组织中分离鉴定大肠杆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O抗原鉴定、系统进化群分析及动物致病性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分离出53株ExPEC,且至少携带特异性毒力基因pap、sfa/foc、afa/dra、iutA、kpsMTII中的两种基因,并携带fimH、ibeA、hlyA、malX、iss、iroN等其它相关毒力基因。53株ExPEC分离株对氯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噻吩、四环素、多粘菌素B、氨苄青霉素等呈现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O抗原主要分布于O1、O2、O8、O11、O38、O78、O120血清型;系统进化群分析结果显示:28株属于A群,19株属于B1群,1株为B2群,5株属于D群。选取20株ExPEC分离菌株按照6×10~6cfu/只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验证其致病性;并测定ExPEC6、ExPEC42、ExPEC52、ExPEC53菌株对BALB/c小鼠的LD_(50),其结果分别为3.49×10~6cfu/mL、9.49×10~5cfu/mL、9.48×10~6cfu/mL、2.38×10~7cfu/mL。本研究为动物源性ExPEC的预防诊断提供依据,并为下一步研究其致病机理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7.
28.
鲁北滨海地区引种豆科牧草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在鲁北滨海地区对经一般观察后初步入选的14种豆科牧草进行了观察,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繁殖系数、折干率、叶量率、生长速度为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最好的豆科牧草是草木樨属牧草,其中白花草木樨尤为突出;其次为沙打旺和美国苜蓿,也是适于鲁北滨海地区种植的豆科牧草。 相似文献
29.
30.
为分析UTY基因内含子19(UTY19)序列在牛亚科牛种间的遗传变异,探究其是否适用于构建牛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106头柴达木黄牛该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和多态性检测,从GenBank中下载牦牛、瘤牛、美洲野牛、印度野牛和水牛的UTY19相应序列,进行牛种间序列比对分析,并构建牛种间系统发育树以揭示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得到的柴达木黄牛(普通牛)UTY19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80 bp,在其内部检测到1处多态位点(即A25C);不同牛种UTY19核苷酸序列间共检测到7处转换(即C30T、A61G、T65C、T98C、C101T、T180C和C276T)、3处颠换(即A3T、C33A和C212A)和1处10 bp的核苷酸序列串(AATACCAAAT)的插入/缺失。基于该序列使用最大似然法(ML)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聚类结果显示,普通牛(柴达木黄牛)与瘤牛先聚为一类,后与印度野牛聚为一个分支,而牦牛与美洲野牛先聚为一类,后与水牛形成另一个分支,最后2个分支再聚在一起,表明该聚类结果与牛种间传统分类及其他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综上所述,UTY19在牛亚科普通牛(柴达木黄牛)种内及各牛种间存在丰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