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RNA沉默(RNA silencing)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体内普遍保守的基于核酸序列特异性抑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1]。2009年Kreuze等[2]发现病毒特异的小RNA(small RNA,sRNA)在序列上是重叠的,因此推测通过深度测序技术获得的大量sRNA序列能用来组装病毒的基因组并用来鉴定和发现新病毒。利用sRNA深度测序技术已在作物和昆虫上鉴定发现多种病毒[3、4],但在木本植物上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2.
马立安  陈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51-6752
[目的]为了研究"人防"山洞蘑菇栽培技术。[方法]采用荷兰技术,利用"人防"山洞种植双孢蘑菇,对六化建前洞菇房、后洞菇房的生产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在5 417.6 m2菇床上,采收蘑菇131 105.9 kg,单位面积产量24.2 kg/m2。后洞采菇期自3月11日至5月3日,共54 d,全生产周期123 d,采收鲜菇59 567.0 kg,单位面积产量为23.5 kg/m2。前洞采菇期3月21日至5月4日,共45 d,采收鲜菇71 538.9 kg,单位面积产量24.8 kg/m2。两洞平均采菇期达47.5 d,前洞产量比后洞高出约44%。[结论]利用"人防"山洞种植双孢蘑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农业信息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技术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应用,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注入了崭新的、强有力的动力。将新技术的实践思维与农业信息化发展融合,是把握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农业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多地正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新技术发展农业信息化。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是植物多分体负义链RNA病毒的代表性成员.TSWV的N蛋白在病毒感染的寄主植物内表达量高,可能调控病毒对寄主的感病,探究N蛋白通过影响哪些寄主蛋白的表达来完成病毒的侵染,以期为深入解析寄主蛋白调控病毒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后续有...  相似文献   
35.
36.
为挖掘南极真菌的资源应用潜力,对一株南极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次级代谢产物分离及结构鉴定。经IT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鉴定该菌株为曲霉属真菌,命名为Aspergillus niger NJ49。综合运用Sephadex LH-20和G25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南极磷虾共附生微生物曲霉属真菌A.niger NJ49的发酵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利用核磁、质谱等现代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南极曲霉A.niger NJ49中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p-Val-Val(1)、Phe-Val-Val(2)、cyclo-(His, Leu)(3)、cyclo-(Pro, Arg)(4)、(3S,12aS)-3-(Isopropyl)-2,3,6,7,12,12a-hexahydro-pyrazino[1′,2′:1,6]-pyrido[3,4-b]-indole-1,4-dione(5)、cyclo-(Pro, Phe)(6)、cyclo-(Val, Phe)(7)、cyclo-(Pro, Tyr)(8)、cyclo-(Pro, Val)(9)、Phe...  相似文献   
37.
探讨耕地多功能的时空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其空间上的溢出效应或交互作用,对深化耕地多功能认知、提升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取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基于耕地利用、气象、土壤、社会经济等数据,综合运用GIS制图、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基于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STIRPAT)的面板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浙江省2000-2015年耕地多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浙江省各区县耕地功能综合水平呈现"先减少,后增长"的变化趋势,耕地物质产出功能、净固碳功能和景观美学功能均呈上升趋势,水源涵养功能保持平稳,劳动力承载功能逐步降低;2)耕地多功能水平的提升对邻近地区有较强的辐射影响作用,本县域耕地多功能水平每增长1%将导致邻近县域耕地多功能水平增长0.224%。农业劳动力、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业机械水平对耕地多功能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第二产业占比和城镇化水平对耕地多功能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3)第二产业占比、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劳动力投入对耕地多功能有直接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化水平对耕地多功能水平有溢出效应。研究建议重视区县内部以及区县与邻近地区之间的空间交互作用,加强区域间土地整治、生态保护和农业技术升级等多方面合作。应充分考虑各县域资源禀赋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异质性,制定针对性的耕地保护和农业扶持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38.
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耕地质量、生态的测度等受多种限制性因素影响,致使当前“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在实施过程中仍以数量管控为主,这与新时期粮食安全和低碳社会存在脱节,亟需建设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体系。本文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和文献观点,结合农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保护的新要求,梳理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下耕地保护现状和现实困境,探索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路径。研究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耕地保护需要兼顾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粮食安全与碳减排双重目标。然而,现阶段耕地依然存在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耕地碳排放持续增加、保护耕地与保护生态难协调等问题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从“本体角度、拓扑关系、科技助保”三个方面探索耕地保护转型路径,即转变耕地本体内涵,从现状耕地向可耕地内涵转变;从严格保护耕地向严格管控建设用地的数量、强度和生态转变;将科技创新应用于耕地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耕地生产绿色高效。因此,建议依据可耕地宜耕性高低合理布局农作物及作物结构,利用土地整治提升耕地生态以降低碳排放;根据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管控建设用地总量,确保优质耕地不减少,进一步提升农业高精尖技术实现耕地绿色增产;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引导科研工作者和农户自下而上自愿进行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