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为探索并掌握化州市水稻纹枯病流行规律,提高病害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方法]利用化州市1986—2014年早稻纹枯病病情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早稻纹枯病发生程度与4—6月水稻生长季降水日数、相对湿度、降水量、降雨系数、温湿系数、温雨系数等呈正相关,而与日照时数、气温呈负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发生程度预测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9327,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预报符合率为95.9%.利用预测模型对2015—2018年化州市早稻纹枯病进行预测,平均试报符合率达95.0%,预测和试报效果均较理想.[结论]所建立的气象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应用于生产中水稻纹枯病的监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12.
探讨稻飞虱迁入初期成虫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为该害虫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选取11块稻田逐丛调查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lyor幂法则,研究了广东西南部稻飞虱迁入初期成虫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稻飞虱迁入初期成虫在田间分布呈聚集分布为主,其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m*-m回归分析表明,稻飞虱成虫个体间相互排斥,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稻飞虱成虫个体的空间格局随着种群密度的提高越趋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n=(1.96/D)2(0.965 1/x-+0.619 7)和Tn=0.965 1/(D02-0.619 7/n).  相似文献   
13.
GA3和IAA对慈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动态积累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慈竹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慈竹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洒不同浓度与配比的GA3和IAA,研究其对叶和茎可溶性蛋白含量动态积累的调控效应及其与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GA3和IAA处理对慈竹叶和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动态积累具有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与GA3和IAA的浓度与配比密切相关。经GA3和IAA处理后,慈竹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缓慢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慈竹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缓慢下降后又缓慢上升的趋势。慈竹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与4CL酶活性的提高密切相关,与CAD酶活性的提高有一定的关系。[结论]GA3和IAA处理改变了慈竹茎和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动态积累趋势,并使慈竹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与4CL和CAD酶活性的提高有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碳纳米材料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共存时的生态风险,通过水培的方式,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或/和菲对水稻分别暴露及同时暴露下,种子发芽和其幼苗根与冠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响应。研究发现,60 mg·L~(-1)碳纳米管对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根生物量无明显影响,但使幼苗冠生物量增加了约29%,并同时激活了水稻幼苗中抗氧化系统酶。1.2 mg·L~(-1)菲使水稻发芽率降低了约22%,使幼苗根与冠生物量分别下降了约33%和44%,并抑制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对水稻产生显著氧化损伤。同时暴露时,碳纳米管对菲的吸附作用(2 h内吸附量约50%)降低了菲的生物有效性。因此,同时暴露与菲单独暴露比,发芽率与空白无显著差异而冠生物量比空白增加了约19%,虽酶活受抑并发生了过氧化,但过氧化产物累积量显著低于菲单独暴露的情况。因此,碳纳米材料与有机污染物同时存在可缓和有机污染物对植物的毒害,碳纳米材料进入环境可能改变环境中污染物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践探索出了以旱育多蘖壮秧、麦茬(或油茬)田免耕沟旱植、秸秆覆盖和湿润灌溉为主要技术环节的杂交水稻节水栽培新模式,介绍了该模式的主要技术环节、节水效果和灌溉水生产效率等,并对其节水原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旱稀育壮秧避旱移栽节水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川西北丘陵旱区两熟制杂交稻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套以旱稀育长龄壮秧和避旱移栽为核心技术的两熟制杂交水稻农艺节水丰产栽培模式.介绍了这一模式的技术原理、技术优越性及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7.
稻瘟病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分析广东省化州市20多年稻瘟病历史资料,成功地组建化州市叶瘟流行程度长期预测模型:X(k+1)=1571212.511e^0.001259508k-1569234.511;穗瘟流行程度中期预测模型:D=0.866x1+21.483x2+13.194x3;穗瘟流行程度短期预测模型:y=1.0309+2.0619x。1996—2006年连续在11.04万hm^2(次)稻田上进行预报应用,预报准确率达80%-100%,挽回稻谷3089.6万kg,净增加产值4526.7万元。同时减少用药面积8.31万hm^2(次),共节约农药成本661.4万元,增收节支5188.1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使防治稻瘟病达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麦(油)免耕直播省本高效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麦(油)后免耕直播是我们近年来从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稻田复种方式和水稻品种(组合)更替等生产实际出发研究出来的一项杂交水稻省本高效栽培新模式.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在小麦和油菜等小春作物收获后于麦茬或油菜茬田免耕直播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