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林业   26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生态系统服务是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收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人类活动改变生态系统结构与生态过程,是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力。本文在综述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相互关系,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为未来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2.
建立湖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为该林分的提质增量提供科学指导。选取湖南省9个地区共23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构建栎类、马尾松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树种的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均以Richards生长模型为最优,其确定系数(R~2)最高,残差平方和(SSE)最小;混合效应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栎类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随机效应在参数a_1处最好,而马尾松的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随机参数分别为b_1和a_1+b_1;相比基础模型,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精度(P)、确定系数均有所提高,平均误差(ME)、平均误差绝对值(MAE)、相对平均误差(RME)和相对平均误差绝对值(RMAE)均大幅降低。结果表明,天然林林木的材积和断面积生长受树种与立地类型差异的影响较大,而混合效应模型能够充分考虑立地之间的差异,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43.
森林景观类型环境耦合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森林景观内部生物机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不同的森林景观类型存在生态功能流的传递与交换,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会因为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根据这种森林景观类型在环境适宜性测度上的相互作用的程度,借鉴生态系统的“生态位”,提出森林景观类型环境耦合度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研究表明:(1)森林景观在环境资源利用上互相补充、互相干扰,从而衍发耦合.耦合可能会带来系统的进化,产生新的结构与功能.(2)耦合度大小反映了森林景观类型两两之间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共生稳定的状态,但只反映整体稳定性效应.其稳定性从森林景观对环境适宜的两个方面来体现,即生态相似性与生态互补性.(3)当某一景观跨越一个渐变的环境梯度时,对耦合度模型的应用造成一定的复杂性.(4)由于不同的环境资源使同一森林景观体现不同的生存状态,以及对环境资源利用会呈现阶段性的变异,森林景观环境稳定的耦合状态的确切认定存在模糊性.  相似文献   
44.
为了全面把握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体状况,评判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预警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的变化以及为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质量、管理体系、社会经济3个方面,建立了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值为89.1分,总体上达到了较好的水平,整体功能较强。在生态质量方面,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价值高,但生态系统脆弱,仍然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在管理体系方面,保护管理机构基本健全,但该自然保护区法规建设滞后、自养能力差、经费不足以及科技力量薄弱;在社会经济方面,该自然保护区的文化科研价值高,休闲娱乐价值开发潜力大,应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以增强该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5.
洞庭湖湿地系统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洞庭湖湿地的生态功能、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采用AHP法系统评价了洞庭湖湿地的生态质量,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已退化。提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发展水域生态农业、强化法律监督、建立具有湿地特色的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对策,为加强洞庭湖湿地生态建设与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
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按照GIS的应用模式,利用层次分析法、线性规划、目标规划、主成分分析法及Citystar软件的分析模型进行分析与处理,完成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为林业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计划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7.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介绍了国内外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48.
为了科学规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行为,确保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业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本研究以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FAHP模型,选取资源质量、环境条件、开发条件3个Ⅰ级评价指标,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环境容量、环境质量、区位特性、区域条件6个Ⅱ级评价指标以及22个Ⅲ级评价指标,建立了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对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Ⅱ级指标层中,得分最高的是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略次之,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共同构成该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框架;环境质量的得分位居第3,区位特性和区域条件的得分较低。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Ⅰ级指标层中,资源质量的得分最高,其次是环境条件,开发条件的得分较低。最终得出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得分为90.6分,评价等级为1级,说明其生态旅游资源整体上达到了很好的水平,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更新方式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第二代人工杉木林更新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及萌芽更新中的采伐季节,萌芽部位,采伐工具因素对林木胸径,树高,林积生长有显著差异,萌芽更新体现了较强的优势,采伐季,采伐工具,萌条留取部位分别宜为冬季,锯砍和上部。  相似文献   
50.
生态位与功能流是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理论机制。景观生态位是景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都拥有最适合自身生存的时空位置及其环境间的功能关系,是有限资源环境下斑块的耦合机制。功能流是斑块之间生态过程所发生的交互流动现象,是斑块间相互作用的耦合机制。在景观生态位间互动关系中,共生竞争是斑块耦合网络的形成前提。由于功能流动存在以及功能流动实现生态位变化,景观功能匹配过程体现了斑块耦合网络的演化。对于森林景观的协调稳定,通过景观功能流渗透、生态位结构稳固和功能有序的策略选择,获得景观系统在特定时间、空间、功能和目标下的有序与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