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林业   26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南洞庭湖湿地龙虎山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优化洞庭湖湿地典型森林类型林分空间结构,充分发挥湿地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调节气候等多项功能,以南洞庭湖湿地龙虎山林场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依据现代森林生态和森林经理学原理,在现有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的树种隔离程度和林木大小分化程度,并提出应用角尺度和空间密度指数在分布角度和林木分布密度上分析林分空间分布格局的新方法,克服了传统研究中用角尺度不能确切反映树木个体之间距离的不足。结果表明:南洞庭湖龙虎山林场次生林林分1、2、3、4的混交度分别为0.29、0.43、0.46、0.16,属于弱度混交与中度混交的过渡类型,树种隔离程度不高,与多次人为干扰有关;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5、0.43、0.7、0.22,其先锋树种生长优势明显;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65、0.47、0.53、0.40,平均空间密度指数为0.65,其值分布在[0.485,0.806]的区间,总体分布格局呈均匀分布向随机分布演替的趋势,接近于近自然的随机分布状况。龙虎山林场次生林群落林分空间结构是洞庭湖湿地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恢复和近自然经营研究的较理想的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12.
从全息论的体系框架、理论基础、辩证特性、动力机制与实践启迪五个方面解读全息论内涵:(1)在全息论的体系构成上,可归结为全息相关、全息相似、全息对应、全息控制;(2)普遍联系是全息论的产生根源和理论基础,全息论通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反映着整体或他物的全部信息,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新渠道、新机制;(3)全息论蕴含着深刻的辩证特性,全息性和非全息性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全息论是全息与非全息的辩证统一;(4)复杂性是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特性最活跃的因素,驱动了全息性的动态发展,形成了全息的共性,全息性是复杂系统的普遍特性。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承载力预警是判定生态系统可持续承载的重要依据。利用状态空间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1)景气预警上,洞庭湖区2001~2010生态承载力整体上处于中警状态,反映出湖区生态、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差,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较弱。洞庭湖区17个区域单元生态承载力出现了重警、中警和轻警三种状态,2001年、2005年和2010年3个年份的区域差异及变化相当明显。(2)景兆预警上,2015年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接近轻警状态,可持续承载能力由弱可持续向可持续转变;相比2010年,17个区域单元的重警和中警比重分别下降了33.3%和18.2%,轻警比重上升了100%,体现了洞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合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计划有效,生态调控措施得力。(3)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科学地预测预报生态承载力未来发展趋势,判定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性;模型的应用可靠可行,预警结果可以为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城市间经济联系引力模型,构建洞庭湖城市群关联网络。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分别进行网络密度、度分布、网络中心度和凝聚子群等指标分析,分析网络拓扑特性,揭示城市群发展与复杂程度,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1)城市群网络关联3个其他城市的城市占的比例较高,度分布大体上服从幂率分布,基本上为无标度网络;(2)通过比较无权网络与加权网络,网络的边权值与城市群网络拓扑特性影响更大,意味着边权值的加入更能真实地反映城市群经济凝聚力关系;(3)城市群整体的经济联系不强,处于一种弱联结状态,也反映出洞庭湖城市群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但具有明显的聚类效应,而且网络内的子群较多,存在7个基本子群;(4)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等地级市在洞庭湖经济区空间经济联系网络中处于一种核心地位,具有很强的经济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森林景观研究的3S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景观作为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林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森林景观的空间分析。强调的是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时空尺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及其一体化的3S技术为森林景观的空间分析提供了适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在森林工程、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林业资源管理等领域.3S技术应用广泛.主要解决森林景观结构与景观动态、森林景观分类与评价、森林景观规划等。最后提出了3S技术在森林景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森林景观作为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林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森林景观的空间分析,强调的是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时空尺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及其一体化的3S技术为森林景观的空间分析提供了适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在森林工程、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林业资源管理等领域,3S技术应用广泛,主要解决森林景观结构与景观动态、森林景观分类与评价、森林景观规划等。最后提出了3S技术在森林景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端吕  李际平  邓立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92-10794
森林经理工作实施需要良好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森林经理目标、经营对象和指导原则都体现着博弈的实质,应该引入博弈理论实现资源条件与外部环境良好协调。提出了森林经理工作实施过程存在国家、区域、企业(个体)三者博弈的规律,应当从生态、社会鍪兰箜目蟹评估与外书经济内书些等方面实施博弈思维转型,以完善森林经理的调查、规划与效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复杂适应性特征进行综述,指出森林适应性特征是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参照,近自然森林经营演化模拟的是森林适应性过程,森林适应性结构是森林近自然经营的调控目标。并提出包括激活森林的主体适应性的目标树选择与培育、建构森林适应的协同机制的森林发展类型调控设计、保证森林适应的响应机制的适度人类干扰控制等符合适应性要求的近自然森林经营实践与应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合理解释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内在规律和本质提供视角,对近自然森林经营具有指导价值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9.
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景观指数中,大部分指数之问景观格局信息重复,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从现有景观指数整体出发,应用聚类分析将景观指数分成不同的类,并采用相关分析法研究各类型之间景观指数的相关性,从整体上揭示景观指数的信息重叠量。  相似文献   
20.
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格局的生态敏感度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敏感的相关性,建立了森林景观格局生态敏感度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景规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性和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反映,体现了景观的敏感性程度;(2)森林景观格局的生态敏感度通过景观类型、地貌、坡度、土层厚度、年龄结构、郁闭度等级、群落结构来反映;(3)从森林景观类型的格局生态敏感度来看,灌木林、阔叶树类、经济林类、竹类最高,中等为杉木类、松木类,最低为非林地类;从评价等级来看,除了非林地外,所有的森林景观类型都为3以上,说明了全部为中等敏感度以上,这也反映了森林对外部环境干扰的敏感程度;(4)从区域的生态敏感度来看,生态敏感度最高的区域为桃源县和汉寿县,其次是临澧县、澧县和津市市,低度敏感区为安乡县、武陵区和鼎城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