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3篇
综合类   45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甜瓜蔓枯病菌及其生产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02.
1991~199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啤酒花根癌病在甘肃河西生产区于5月初即出现瘿瘤,6月份进入发病高峰期,病菌主要的害根颈部有时亦侵染地面茎及侧根;在发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瘿瘤,小的如豆粒,大的如拳头,瘿瘤初为白色或浅黄色,肉质,后渐增大变为褐色至深褐色,木质化,表面粗糙,凹凸不平,严重时可致母根腐朽崩解。该病的发生与土壤质地关系不大,但随栽培年限的增长,病害逐加重,经测定,此病对啤酒花产量,品质有  相似文献   
103.
长芒草锈病对牧草生物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芒草锈病是陇东典型草原的主要病害,本试验对不同发病程度长芒草株高、地上生物量及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株高、生物量及植株体内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随病害加重其数量下降;严重度为4级时,病株较健株矮化13.15%、生物量下降13.52%,并且氨基酸等4种成分的含量均不到健株的50%,表明锈病对长芒草生物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本结果为评价锈病对禾本科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4.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3种镰孢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三线镰孢(Fusarium tricinctum),木贼镰孢(F.equiseti)和尖镰孢(F.oxysporum)3种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镰孢菌生物学特性有显著差异,三线镰孢和木贼镰孢菌丝生长温度为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0℃,尖镰孢的生长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种镰孢菌在pH值4~8.5均能生长,适宜pH值为7。三线镰孢和木贼镰孢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氯化铵,尖镰孢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105.
高寒牧草内生细菌分离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高寒牧草内生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研究,得出了优化的分离培养条件,即牧草不同组织器官用0.19/6SDS浸泡15min、3%NaClO浸泡3min、0.1%升汞浸泡10min、75%酒精1~2min处理后(各步间均用无菌水冲洗3~4次),研磨并稀释至10^-3,涂布于TSA培养基上,置28℃恒温条件下培养5—7d,可从高寒牧草组织中分离获得数量、种类较多的内生细菌。用此方法,已从5种牧草不同组织器官(根、茎、叶、花)中分离获得大小、形态、颜色各异的内生细菌315株。  相似文献   
106.
使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对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量碳(646.32~1 132.05μg/g)、氮(31.46~100.57μg/g)和磷(13.00~51.62μg/g)均为上层高于下层,其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贡献率分别为0.45%~0.84%,0.65%~1.30%和0.54%~3.39%;微生物量碳、氮、磷彼此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微生物量与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在杜鹃、珠芽蓼和禾草草地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H值在金露梅灌丛(P<0.01)、珠芽蓼草地(P<0.05)和嵩草草地(P<0.01)呈显著负相关,在杜鹃(P<0.01)和高山柳灌丛(P<0.05)呈显著正相关。微生物量碳氮比及碳磷比分别为9.59~24.95和17.13~91.65。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和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率可反映草地土壤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7.
枸杞接种尖孢镰孢菌后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枸杞栽培品种宁杞一号和美洲引进野生种L.exsertum为试验材料,采用切根法接种分离自发病枸杞的强致病菌F.oxysporum,研究接种后0~20d枸杞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等抗氧化酶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后L.exsertum的POD,SOD和PAL活性和活性增加量均高于宁杞一号;CAT和PPO活性虽低于宁杞一号,但活性增加量高于宁杞一号,且高酶活持续时间较长,与宁杞一号差异显著(P0.05)。接种后SOD和PAL活性的高低,POD、CAT、SOD、PPO和PAL活性的增加幅度均可以作为筛选枸杞抗镰孢菌根腐病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8.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返青期不同草地型土壤氮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在东祁连山选择代表性的7种高寒草地型为研究对象,在返青期对其土壤微生物量氮、全氮、K2SO4浸提氮、碱解氮、氮密度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氮密度分别介于4.2~7.9 g/kg、104.1~234.0 mg/kg和0.38~0.61 kg/m2。2005和2006年土壤K2SO4浸提氮分别介于3.4~11.4和1.8~13.9 mg/kg,占土壤微生物量氮的3.93%~11.62%和3.88%~15.37%。微生物量氮在2005和2006年分别介于49.0~143.0 mg/kg和35.9~171.7 mg/kg;与K2SO4浸提碳在灌丛草地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草本草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K2SO4浸提氮在杜鹃灌丛和高山柳灌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金露梅灌丛和草本草地呈显著正相关(P<0.05)。除嵩草草地外,微生物量氮与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2005年K2SO4浸提氮和微生物量氮对土壤全氮贡献率分别为0.07%~0.16%和1.16%~1.93%。在东祁连山高寒草地,草地型间土壤全氮、碱解氮、K2SO4浸提氮及微生物量氮有明显差异,且草地型决定了微生物量氮的数量和生态分布,植物群落是影响微生物量氮数量和生态分布及其与土壤K2SO4浸提碳、氮相关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微生物量碳、氮、磷间的相关性由土壤微生物本身或其群落结构决定。  相似文献   
109.
采用三因素四水平完全实施方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孜然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0(N2P2K3)处理在生育初期和中期均能明显提高孜然对养分的吸收量,吸氮量和吸钾量均达到最大值,虽然后期对养分的吸收量很小,而T10处理籽粒产量为1 523.55 kg/hm2,籽粒产量最高处理T7(N...  相似文献   
110.
对1株分离筛选自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真菌菌株F1的分类学地位及对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凋落物的分解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F1的分类学地位进行了确定,初步鉴定为Microdochium bolleyi;应用摇瓶液体发酵法,通过接种和不接种处理,分别以2种草坪草凋落物为底物,于25℃,150 r/min震荡培养42 d,测定了2种草坪草凋落物诱导真菌分泌木质纤维素酶活力动态变化和草坪草凋落物细胞壁物质(CWM)的降解率。结果表明,1)接种处理后,2种草坪草细胞壁非水溶性物质(ICWM)的量显著减少(P<0.05);2)漆酶出现最早,其次是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和愈创木酚氧化酶出现最晚;3)与白三叶凋落物为底物的发酵体系相比,黑麦草凋落物ICWM和CWM降解率高,且差异显著(P<0.05);4)除漆酶之外,以黑麦草凋落物诱导菌株F1分泌的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和愈创木酚氧化酶活力比白三叶诱导相应的酶活力高(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