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黄早4及其9个改良系单株粒重等8个数量性状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测性状配合力在黄改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昌7-2、京404的单株粒重GCA极显著高于黄早4,测试的大部分性状对F1有利,是较理想的黄改系,研究结果还表明,黄改系与Reid类群自交系,lancaster类群自交系之间杂种优势强,与旅大红骨、亚热带类群自交系之间杂种优势较弱。  相似文献   
32.
阐述了洛玉1号的突出优点,各级试验产量表现,以及现在正在各玉米产区进行的试验情况,并根据近几年的制种实践,提出了该品种在不同地区的高产制种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3.
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的综合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对当前河南省玉米生产上推广种植的主要品种及近几年新选育出的玉米新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浚单20、新单23、洛玉1号、郑单18、郑单958、豫单2002等品种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本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4.
夏玉米小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试验田对夏玉米小斑病田问流行动态和垂直扩展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因素,摸清了夏玉米小斑病的田间发生、发展规律,明确了其发病严重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的因素影响外,主要取决于7—8月温度、湿度、降雨量和光照时数,种植密度、种植期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影响发病。  相似文献   
35.
对豫西夏玉米经济施肥量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氮肥用量的不同处理对夏玉米都有一定的增产效应,增产量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水平;氮肥对夏玉米最高产量为每公顷施纯氮137.58kg,经济最佳施肥量为每公顷纯氮129.14kg。  相似文献   
36.
根据河南省 1 2年来夏玉米套播组区域试验资料 ,对前后 1 7个承担该试验的试验点判别品种能力的强弱及产量结果年际间的稳定性、各试验点产量结果与汇总结果的吻合性进行了估算分析 ,并综合利用这 3项指标对各试点进行了归类。结果表明 :浚县、林州等 5个点是较理想的承试点 ,三门峡、郑州、商丘、平顶山等 4个点尚需进一步试验方能确定 ,其它 8个试点做承试点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37.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杂交种洛玉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玉1号(原名洛试2 0 2 )是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ZK0 1- 1为母本,以自选系ZK0 2 - 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秆、中穗、中熟、黄粒玉米单交种。该品种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合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38.
同异分析方法在玉米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同异分析方法对参加2004年河南省夏玉米区试的19个玉米杂交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玉16、桥试01、洛试211综合性状最好,其次是农大108、东丰801、浚03-6、新农3号等,HE-4、奥试3338、2011最差。另外,同异分析方法运算简便,易于掌握,在玉米区域试验中应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9.
洛玉系列玉米新品种选育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洛玉系列玉米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水平和杂优模式的分析表明:利用"瑞德系类群×塘四平头类群"、"改良外杂选亚群×塘四平头群"杂优模式配制的杂交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采用的主要杂优模式。同时,在品种选育目标上不仅要高产、多抗、广适、耐密,而且要制种简单、易操作、产量高。并对玉米自交系和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技术谈了体会,提出了今后的育种设想。  相似文献   
4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洛玉4号玉米新品种进行密度和N、P、K不同配比的优化施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洛玉4号高产种植最适宜密度为6~7万株/hm2左右,高产栽培应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洛玉4号最高种植效益时的N、P、K最佳使用比例为N∶P2O5∶K2O=1.82∶1∶1.19,具体使用量为N 270.4 kg/hm2,P2O5148.3 kg/hm2,K2O 177.2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