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3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龙眼应用氯酸钾控梢促花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西林科院内石硖龙眼施用氯酸钾 ,探讨其对龙眼控梢促花的效果。用氯酸钾处理的龙眼抽花穗株率为 83 3% ,抽纯花穗株率为 6 6 7% ,未经处理的龙眼抽花穗株率仅为 2 7 8% ,抽纯花穗株率为 11 1% ,结果表明用氯酸钾处理的龙眼控梢促花以及防冲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单索面曲梁悬索桥属于新型结构体系,其复杂的结构性能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基于Midas/Civil建立了一双塔单索面外侧悬吊曲线梁桥成桥状态模型,通过对其结构的静动力特性和舒适度分析,研究这种新型结构体系的力学性能和人行舒适度问题。主要结果为:偏载布置下主缆变形在主梁变形中起主导作用,呈现悬索结构的特征;半跨径满载工况控制主梁弯矩及扭矩包络图的形状及极值;中跨主缆索力数值远大边缆,主塔承担较大不平衡力;主塔吊索索力产生突变,呈现斜拉桥拉索特征,其余吊索呈现一般悬索吊索特征。单索面曲梁悬索桥结构展示了复杂的悬索、曲梁及拉吊的组合特征,在特定荷载工况下某一结构特征比较凸显,且结构轻柔的特征易导致特定人流密度下舒适度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金花茶嫁接繁殖砧木亲和力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影响金花茶嫁接愈合成活的主要因素之一——砧穗亲和力,进行了以多个油茶物种为砧木的金花茶嫁接快繁砧穗亲和力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7种砧木均有亲和力,其中以博白大果油茶和义安油茶为砧木的亲和力为最高,其次为普通油茶;茶叶树虽然有亲和力,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73.3%,但其表现后期不亲和,不宜用作金花茶的砧木。  相似文献   
14.
陈林强 《吉林农业》2012,(10):206+205
近年来,我国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广西根据国家部署,积极推进油茶产业的发展。本文针对广西当前油茶生产的的一些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油茶不同品种(类型)、同一品种不同地理区域及同一品种不同果色对广西现有油茶品种(类型)及从国外引进两个油茶品系进行油酸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油茶品种(类型)间油酸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不同地理区域和不同果色油茶对油酸值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广西八角养分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八角(Illicum verum)施肥前后的土壤及植株叶片进行分析测定,掌握施肥前后土壤及植株叶片的养分变化规律,并根据施肥前后八角生长与开花结果等情况,总结出八角林地土壤与植株叶片各种养分的丰缺指标,为八角的平衡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广西经济林良种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经济林在广西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回顾和总结了广西主要经济林树种的良种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分析并指出广西经济林良种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广西经济林良种研究与推广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研究广宁红花油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和总NSC)在果实成熟期的变化趋势及分配规律,【方法】选定临近果实成熟期的4个采样点分别对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的2个新品种'红羽1号'红羽2号'的叶片、果皮、种壳和种仁4个部位进行测定。【结果】叶片、果皮和种仁中的可溶性糖随着采样时间的延长,其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而种壳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在2.58~40.40 mg/g之间波动;叶片、果皮和种仁中淀粉含量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种壳中淀粉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且淀粉含量在3.11~27.52 mg/g之间波动;叶片和种仁中总NSC含量随着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果皮和种壳中的总NSC含量呈下降趋势,总NSC含量在5.46~64.26 mg/g之间波动,且表现出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可溶性糖、淀粉和总NSC含量在种仁中最高,其次为叶片、果皮和种壳;种仁中可溶性糖含量是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1~2倍,而种仁和叶片中的NSC、淀粉含量相当,可溶性糖、淀粉和总NSC在种仁与叶片、种仁与果皮中的比值均保持不变,而可溶性糖、总NSC在种仁与种壳中的比值变化较大,随着成熟期的临近,二者比值逐渐增加,而种仁/种壳淀粉含量的比值是先升高后降低。各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NSC与叶片可溶性糖、种壳NSC与种壳可溶性糖、果皮NSC与果皮淀粉含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 0.01),叶片NSC与种壳淀粉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P 0.05),果皮NSC与种仁可溶性糖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在临近采收期,5个组织部位样品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趋于稳定,且品种间不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