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1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南美白对虾育苗及淡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美白对虾为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具有繁殖季节长,营养要求低,适应性强等特点。为开发南美白对虾的淡水池塘养殖,进行了南美白对虾的育苗及虾菌淡化试验。本试验在12.6m^3水体中投入120万尾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N3)撞育至仔虾P5,经逐步淡化至P13,获淡化虾菌39.39万尾。单位水体产量3.13万尾,m^3,最高产量为4.28万尾/m^3,由N3至淡化虾菌P13成活率为32.8%,经14h运输,成活率为98.5%。  相似文献   
92.
凡纳滨对虾围食膜蛋白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围食膜蛋白在IHHNV感染虾体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凡纳滨对虾肠道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电子拼接获得了对虾围食膜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了功能分析。全长cDNA文库的库容达1.05×106pfu/mL,重组率为95%。随机挑选1 600个克隆进行测序,去除载体后得到插入长度≥450 bp的有效序列1 531条,根据同源片段长度不小于100 bp,90%同源性的原则对这些序列归并unigene,得到unigene 399条。从所测克隆中得到一个围食膜蛋白基因,其cDNA序列长度为1 002 bp,编码由30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基因序列比对发现该序列与斑节对虾卵巢围食膜蛋白1和2、围食膜蛋白前体3,短钩对虾围食膜蛋白1、2,以及中国对虾围食膜蛋白编码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均达到80%以上。通过半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抗感染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对虾的心脏和胃中高表达,在肝脏、肠和肌肉中表达较低,在鳃中表达最弱,在眼中不表达;该基因在感染IHHNV病毒的对虾的心脏表达明显减弱,在肝脏、眼、肌肉和鳃中表达较低,在肠道和胃中几乎不表达,说明该基因参与对虾抵御病原体侵入过程。  相似文献   
93.
叶绿素α法估算隆林网箱养殖区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按季度对天生桥水库隆林库区3个采样点进行了叶绿素监测和初级生产力的估算。并测定了各季节的氮磷比。结果表明,天生桥水库隆林库区初级生产力变动规律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眷夏两季磷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秋冬两季氮转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3种养殖模式中,投饵网箱和生态网箱混合养殖区初级生产力最高,其次为投饵养殖区。生态网箱养殖区初级生产力最低。  相似文献   
94.
克隆了凡纳滨对虾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全长cDNA并进行了序列分析。该基因由1042bp的碱基组成,开放阅读框长411bp,编码由13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基因两翼分别存在113bp(5'端)和518bp(3'段)的非翻译区。聚类分析表明,凡纳滨对虾脂肪酸结合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斑节对虾脂肪酸结合蛋白紧密聚为一支,之后聚类顺序依次为刀额新对虾、意大利蜜蜂、斑马鱼、大西洋鲑、鸡、猪和人。通过半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抗IHHNV对虾肠、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表达较高,在心肌中表达较低,在眼柄中不表达。比较该基因在抗IHHNV对虾和IHHNV易感对虾心、肝胰腺、肠、胃、眼柄和肌肉组织表达发现,该基因在两种对虾心、肠、胃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但在肝胰腺中抗IHHNV对虾的表达量明显高于IHHNV易感对虾的表达量,说明该基因参与抗性对虾抑制IHHNV感染的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95.
VP15是南美白对虾WSSV病毒的一个核衣壳基因。本研究采用体外干扰实验筛选对VP15具有针对性的siRNA。实验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VP15,并将设计的siRNA以及pEGFP–VP15共转染BHK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FP–VP15融合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方法检验siRNA抑制VP15基因转录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pEGFP–VP15在PK细胞正常表达,设计的三对siRNA对GFP–VP15的mRNA转录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扰效果,其中siRNA1的干扰效果最为显著。实验结果为下一步对虾体内干扰WSSV病毒复制研究以及筛选更多的特异siRNA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96.
龙胆石斑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属于暖水性鱼类,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岸、红海,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西北海域均有出产。最早在我国台湾开始人工养殖,广东、福建、海南也已有十几年的养殖历史,笔者于2010年将龙胆石斑引进广西进行池塘养殖,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整池养殖龙胆石斑的池塘结构与一般鱼池相似,大小以2~3亩为最佳,既符合鱼对活动空间、水体更换  相似文献   
97.
【目的】筛选出凡纳滨对虾生长发育的功能基因及代谢调控网络,揭示其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为后续开展凡纳滨对虾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宝贵的基因数据来源。【方法】以快速生长群体和慢速生长群体的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为研究材料,通过Illumina HiSeqTM2500平台对构建的cDNA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以StringTie进行拼接组装后利用DESeq2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基于KOG、GO、nr、COG、Swiss-Pro、KEGG和Pfam等数据库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分析。【结果】经拼接组装共获得53458844条Clean reads,各样品Clean reads的Q30均在93.00%以上;Illumina测序获得的Clean reads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效率在87.75%~87.80%,说明转录组测序数据真实可靠。采用SnpEff进行SNP/InDel变异注释分析,结果显示,SNP位点中以A>G、G>A、C>T和T>C等4种类型的数量较多(14950~21562个),InDel位点则以SYNONYMOUS_CODING的数量最多(33630个)。使用StringTie对Mapped reads(比对到参考基因组的Reads)进行拼接,共发掘到4607个新基因,分别输入COG、GO、KEGG、KOG、Pfam、Swiss-Prot、eggNOG和nr数据库中进行序列比对,最终发现共有1098个新基因被注释,以被nr数据库注释的新基因数量最多(1077个),而被COG数据库注释的新基因数量最少(416个)。基于Q-value<0.05且Fold Change>2的筛选条件,共获得1408个差异表达基因(661个为显著上调表达基因,747个为显著下调表达基因);1408个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53个GO功能条目中,其中,22条被注释到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16条被注释到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15条被注释到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3条重要的信号通路,分别是溶酶体通路(Lysosome)、氨基糖和核苷酸糖新陈代谢(Amino sugar and nucleotide sugar metabolism)及鞘脂类代谢(Sphingolipid metabolism)。在溶酶体通路中,CTSL基因、Nramp基因、MyoG基因和Myf5基因在凡纳滨对虾快速生长群体肌肉组织中呈上调表达,而Trypsin基因呈下调表达。【结论】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从快速生长群体和慢速生长群体的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中筛选出1408个差异表达基因(661个为显著上调表达基因,747个为显著下调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溶酶体、氨基糖和核苷酸糖新陈代谢及鞘脂类代谢等通路上,在对虾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碱度调节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和生长性状的影响,为零换水有氧异氧养殖系统(ZEAH)适宜碱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ZEAH养殖理念,通过泼洒碳酸氢钠(NaHCO3)将12个南美白对虾室内高密度养殖池的碱度分别控制在:T1碱度130mg/LCaCO3;T2碱度100mg/LCaCO3;T3碱度70mg/LCaCO3;T4不调节碱度,每处理设3个重复。在63d的养殖周期内,定期测量养殖水体理化参数和对虾生长性状参数。【结果】T1和T2处理的养殖水体主要理化参数显著优于T3和T4处理(P〈0.05),但T1和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悬浮物和溶解CO:均随养殖时间的增加不断上升,但高碱度处理上升速率较慢。除成活率和饵料转化率外,T1和T2处理的对虾生长性状参数也显著优于T3和T4处理(P〈0.05)。从维持碱度水平来看,也是以T1(碱度调节间隔时间6~9d)和T2(碱度调节间隔时间9~12d)处理的效果较优。【结论】在高密度养殖系统中,使用碱性化合物增加碱度及提高水体缓冲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综合考虑养殖成本和生态效益,以养殖水体碱度维持在100mg/LCaCO3为宜。  相似文献   
99.
文蛤主要弧菌性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蛤是一种食药用价值极高的海洋经济贝类,但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张和沿海滩涂环境的逐渐恶化,近年频繁发生暴发性死亡病害,损失严重,病害已成为文蛤养殖的重要限制因素。通过归纳分析近年来相关研究文献,对副溶血弧菌、弗尼斯弧菌、溶藻弧菌等引起文蛤主要弧菌性病害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检测技术和防治方法等进行综合评述,为及时了解当前文蛤细菌性疾病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分子标记技术在牡蛎遗传育种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蛎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双壳贝类,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牡蛎的遗传多样性,对牡蛎的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几种常见的DNA标记技术如RFLP、RAPD、AFLP、微卫星、SNP和EST等在牡蛎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在牡蛎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牡蛎遗传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建立包括牡蛎品种的形态学和分子信息在内的种质库,研究牡蛎的遗传多样性,并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标记一些特异性基因,进行牡蛎的遗传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