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1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凡纳滨对虾胚胎发育的时序及特征,为其雌核发育诱导中染色体加倍最佳操作窗口的确定及人工苗种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人工培育成熟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的受精卵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描述不同水温下卵子从产出受精至幼体孵化出膜的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结果]根据凡纳滨对虾胚胎发育的形态特征变化,可分为7个阶段: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肢芽期、膜内无节幼体期和出膜幼体期.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在水温30.5℃、盐度28.6‰的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11.5~11.8 h.水温变化对凡纳滨对虾受精卵极体的排出和孵化时间有明显影响,水温每下降1℃,孵化时间需增加0.6h;在28.0~30.5℃的水温范围内,受精卵第一极体释放时间为7~13 min,第二极体释放时间为8~14 min,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11.5~13.0 h.其中,在30.5℃的水温条件下,第一极体释放的时间为7~9 min,第二极体释放的时间为8~10 min,即在水温30.5℃、盐度28.6‰的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受精卵染色体加倍诱导的最佳时间在卵子受精后8~10 min.[结论]在确保凡纳滨对虾受精卵正常发育的前提下,适当调低培育水温能延迟胚胎发育速度,为人工诱导受精卵染色体加倍创造较充足的操作窗口期.此外,受精卵是否均等分裂是判断凡纳滨对虾卵子受精与否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伴有空肠空胃症状的发病凡纳滨对虾苗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有效防治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及开展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常规方法进行患病虾苗病原菌分离,通过透射电镜观察、Vitek 2 GN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及16S rRNA序列扩增等进行病原菌鉴定,并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虾苗中分离获得2株优势菌株(HTW 140601和HTW140602),根据分离菌株的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分别判定为鲍希瓦氏菌(Shewanella haliotis)和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菌株HTW140601和HTW140602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均表现出高度敏感.[结论]创伤弧菌是引起凡纳滨对虾苗空肠空胃的致病菌,实际生产中可选用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氧氟沙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3.
分析了pH值、碱度、硬度和CO2浓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促进光合作用、对氨及重金属毒性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各指标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质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以碱度和硬度作为重点池塘水质调控指标的概念,以农业石灰作为碱度和硬度的调节剂,以农业石膏作为硬度的单独调节剂,维持池塘水质稳定,提高凡纳滨对虾养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64.
不同胆碱水平对斑点叉尾触幼鱼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花生油(1:1)为脂肪源,糊精做糖源,统糠做填充物,仪一淀粉为粘合剂。氯化胆碱为胆碱源,加入适量的鱼用维生素和微量矿物质,配制成胆碱含量分别为0.00%、0.20%、0.40%和0.60%的4种饲料,饲喂平均体重6.86±0.11g的斑点叉尾鲴幼鱼。经49d的试验,结果表明,胆碱对斑点叉尾鲴幼鱼生产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以饲料的胆碱含量为0.20%时饲养效果最好,斑点叉尾鲴幼鱼的增重率和生长比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65.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可导致凡纳滨对虾罹患慢性矮小残缺综合征,引起对虾的产量降低、经济效益下降,对对虾的养殖业危害严重。本试验通过于第3腹节肌肉注射100μL/g IHHNV的方法对不同家系的对虾攻毒,联合应用PCR和组织病理学检测并鉴定病毒。结果发现14个家系的对虾未感染IHHNV的比率79.3%~96.7%;联合两种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对虾感染IHHNV的状况。试验结果为对虾流行病调查、健康养殖及无特定病原(SPF)种群选育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6.
钦州湾牡蛎线粒体16 S rRNA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9个钦州湾牡蛎个体的线粒体DNA16S rRNA进行PCR扩增,纯化后的PCR产物测序分析,研究16S rRNA基因在白肉牡蛎和红肉牡蛎2个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通过DNAman比对序列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得到2个群体的序列长度均为434bp,共检测到16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包括8个转换位点和8个颠换位点。与GenBank序列比对发现,白肉牡蛎和香港牡蛎的序列基本相同,系统进化树中显示白肉牡蛎与香港牡蛎聚为一支,红肉牡蛎与有明巨牡蛎聚为一支。证实了白肉牡蛎和红肉牡蛎是2个不同的种,它们有各自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为牡蛎的遗传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坏死性肝胰腺炙(Necrotizing hepatopancreatiris,NHP)对世界对虾养殖业危害极大。NHP是由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肝胰腺坏死性细菌(Necrotizing hepatopancreatitis bacterium,NHPB)引起的。NHPB是一种类立克次体的a蛋白菌。目前在美洲中部和南部的几个国家蔓延,受感染的虾池其对虾的死亡率可高达95%。目前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高危病原。文章综述了NHPB研究进展,对NHPB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引起的症状和病理变化、检测方法和防治等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8.
通过资料搜集和对广西北部湾沿岸进行渔访的方式,统计了广西北部湾海域的珍稀动物及主要分布区域,并从分布区、资源量变化、环境压力等方面对中华白海豚等珍稀动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海洋环境污染、栖息地丧失和人类捕捞对珍稀动物危害最大,须进行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9.
【目的】构建一种能在对虾细胞内稳定存在的新型表达载体,为对虾口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DNA为模板,PCR扩增早期基因启动子IE1的不同长度片段IE(-94/+52)和IE(-945/+52);利用限制性酶切及连接的方法,以IE(-94/+52)和IE(-945/+52)替换pcDNA3.1-GFP的CMV启动子;然后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与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TransLipidTM混合,肌肉注射凡纳滨对虾。【结果】经双酶切鉴定,表达载体pcDNA3.1-IE(-94/+52)-GFP、pcDNA3.1-IE(-945/+52)-GFP分别获得6150和146 bp、6150和997 bp的目的条带;注射pcDNA3.1-IE(-94/+52)-GFP、pcDNA3.1-IE(-945/+52)-GFP的对虾部分体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且注射pcDNA3.1-IE(-94/+52)-GFP的绿色荧光强度强于注射pcDNA3.1-IE(-945/+52)-GFP。【结论】构建的两个新型表达载体pcDNA3.1-IE(-94/+52)-GFP、pcDNA3.1-IE(-945/+52)-GFP均可用于对虾病毒抗原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0.
凡纳滨对虾COPE基因序列及低温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已知耐寒候选基因-COPE基因的克隆和研究,为凡纳滨对虾耐寒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依据。运用同源克隆和RACE-PCR技术获得凡纳滨对虾COPE基因(LvCOPE)全长cDNA序列,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了LvCOPE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及其在低温胁迫下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LvCOPE cDNA全长1217 bp,包含888 bp开放阅读框,编码296个氨基酸残基,具有保守的TPR结构域。各物种COPE蛋白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能准确反映各物种间的进化关系。Lv-COPE mRNA在各组织中呈遍在表达,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低温表达谱分析显示,LvCOPE mRNA在低温处理对虾的肝胰腺、心、鳃、肌肉等组织中均呈下调表达,随着处理温度由15℃降至11℃度,其在肝胰腺中表达量逐渐降到最低。因此,LvCOPE在结构和进化上保守,在低温胁迫时呈下调表达,可能在寒冷耐受过程中发挥负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