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5个籼穗品种的幼穗为外植体,采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方法诱导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对愈伤分化有负效应;继代培养对再生植株农艺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两次继代培养有利于无性系产生矮秆、早熟等性状变异;多数变异可以真实遗传,可有效获得理想的突变体。并从幼穗继代无性系变异株系中选育出苗头品种。  相似文献   
22.
苗博士种衣剂在早稻旱育秧、软盘育秧、水育秧等3种育秧方式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经苗博士种衣剂包衣处理后,秧苗素质明显优于未包衣处理,产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包衣旱育秧的效果较佳,秧苗叶片数比未包衣处理增加0.2片、苗高矮1.09 cm、假茎矮0.41 cm、假茎宽增加10.00%、苗重增加3.91%、单株白根数增加2.88条、根重增加25.58%、单株分蘖数和带蘖率均有所增加,每667 m2有效穗数增加0.93万条,每穗实粒数增加5.08粒,每667 m2增产14.3 kg,增产率为3.46%。  相似文献   
23.
采用浸种型水稻种衣剂苗博士在广东 8个县 (市、区 )进行适应性应用试验 ,结果表明 :该种衣剂能促进水稻秧苗早生快发 ,促进秧苗根系的生长发育 ,增强根的活力 ,使后期根系衰退延迟 ,谷粒灌浆、充实较好 ,结实率提高 ,千粒重增加 ,对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及提高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对适乐时、苗博士、红种子和江苏华农等4种类型水稻种衣剂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均改善了秧苗素质、促进了根系功能、提高了秧苗叶片的叶绿素水平,有利于本田期的早生快发,增加了低位分蘖数,促使早够苗,延长了够苗期至分化期的长粗时间,有利于茎蘖的长粗成穗,使穗数、粒数及粒重获得改进而达到增产。其中浸种专用型种衣剂苗博士的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超大穗型水稻新品系 DS23 在早季的产量表现和“源 - 库 - 流”特征,探明 DS23“源 - 库 -流”特征及其超高产潜力挖掘方向,为华南早稻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大穗型新品系DS23 为供试材料,以中大穗型品种粤禾丝苗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开展研究。试验测定并比较了不同穗型水稻的叶面积指数、SPAD 值、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 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积累与转运特征、穗茎节间解剖特征、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性状。【结果】DS23 每穗总粒数、粒重、库容量和产量分别比粤禾丝苗增加 37.3%、4.0%、33.7% 和 15.9%,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比粤禾丝苗显著降低 6.8% 和 15.1%。两品种间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和剑叶 SPAD 值无显著差异。与粤禾丝苗相比,DS23 抽穗期茎鞘 NSC 积累量与茎鞘 NSC 对籽粒的表观贡献率分别显著降低 15.3% 和 19.8%,茎鞘 NSC 表观转运率显著提高 10.3%,大维管束数量显著增加 17.3%,两品种穗茎大小维管束面积无显著差异;DS23 粒叶比无显著变化,糖花比显著降低 34.2%,维管束负荷量指标增加 20.4%~60.2%。【结论】超大穗型水稻 DS23 在早季种植库容量大、穗颈节间转运组织发达、后期物质转化能力强,高产与增产潜力大,提高结实率是挖掘其超高产潜力的主要方向,研究结果可为超大穗型早稻品种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稻种资源是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院 60 年来,持续开展了稻种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利用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收集保存国内外栽培稻资源 18 800 多份、野生稻资源 5 158 份;研究建立了水稻种质中期库和野生稻圃,确保稻种资源长久安全保存和利用;系统开展了稻种资源农艺性状、抗病虫、抗逆性、品质等性状的鉴定评价,以及资源遗传多样性、分类、核心种质构建、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开展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育成大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利用优异稻种资源选育水稻优良品种 1 000 个以上,其中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推广面积达66.67 万 hm2 以上的品种有 31 个;“十五”以来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供栽培稻、野生稻资源累计近6 000 份次,充分展现了种质资源公益性作用。但在国外资源引进、优异基因挖掘与利用等方面仍显不足。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多学科、多组学相结合,统筹开展稻种资源各项研究工作,促使资源研究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7.
水稻花序结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本科作物的花序结构直接影响穗粒数和最终产量,其多样性主要依赖于分枝模式和花的位置。水稻作为研究禾本科作物的模式植物,有关花序结构的调控机制已取得重大进展,对花序发育调控因素的概述,将有助于水稻穗型的遗传改良和高产育种。水稻花序发育始于顶端分生组织向花序分生组织转变,之后生成花序轴分生组织、一次枝梗分生组织、二次枝梗分生组织、小穗分生组织和小花分生组织。花序相关分生组织受到众多基因调控,形成一个复杂的遗传网络,发育过程中任一节点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穗型发生变化。在改良过程中,调控影响花序发育基因的时空表达,组合相关优异等位基因,更有利于优化水稻穗型;在驯化过程中,穗型受到选择,水稻花序结构调整为更有利于增加小穗数量的结构。有关水稻花序发育影响因子的研究,将有利于穗型遗传改良,并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支撑。对影响水稻花序发育过程中各因子进行梳理,并对其在调控花序结构过程中的路径进行概括,水稻作为模式作物对其花序结构遗传调控网络的研究,为禾本科作物花序发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8.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新会区的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在江门市新会区开展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法相比,"三控"施肥法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减少17.64%、38.81%和20.79%;肥料总量及其成本分别比对照减少23.56%和25.24%;增收节支20.54%,产投比提高52.88%2年的示范推广均取得了省肥抗倒、节本增效的明显效果.为"三控"施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广东省优质杂交稻品种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东省优质杂交稻品种选育研究情况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的优质育种取得了突破;三系优质杂交稻的选育由注重外观品质发展到外观与食味品质相结合,并在优质不育系的选育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同时指出其存在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0.
自水稻矮化育种成功以来,广东的水稻品种在国内的水稻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种业自主创新将以提升核心种源竞争力为目标,着力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本研究利用开发的10,610个多态性SLAF标签,对98份广东省不同时期育成的代表性品种和地方稻种,开展遗传演化、群体遗传结构及主成分分析,发现43份老品种和5份地方稻种的遗传基础较宽,而50份近期育成的新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窄;遗传演化和系谱分析发现,老品种大多数含有广场13、南特号、矮仔占、塘埔矮和竹印2号的血缘,而新品种大多含有IR系列品种、粳籼677、广场矮、中籼3588的血缘。这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视了外引材料的利用,但忽视了对本地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这可能与20世纪70年代三系杂交稻的兴起有关。因此,为了确立核心种源的竞争地位,应重点加强本地优良种质资源的鉴评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