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培育向日葵育种新材料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氯仿-异戊醇-RNA酶法,从菊芋、罗马尼亚向日葵幼叶中提取总DNA,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和子房注射法导入向日葵品种“吉农92-1”、“吉农92-5”中,发现D1代及D2代在植株形态、种皮色、百粒重、好粒大小等性状上出现了新的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12.
混合盐碱胁迫对燕麦幼苗叶片膜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燕麦幼苗为材料,设置3种梯度混合盐碱对燕麦幼苗进行胁迫处理,分别测定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燕麦幼苗叶片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及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盐碱胁迫的增加,膜透性增大,MDA含量逐渐升高,Pro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13.
镉胁迫对大豆下胚轴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5,10,30,50μmol/L)镉胁迫对萌发大豆下胚轴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μmol/L Cd^2 胁迫3~6d促使大豆下胚轴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显著增加,同时伴随质膜电解质外渗率和组织自动氧化速率升高;镉胁迫4~6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并且POD活性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以杂交大豆品种杂交豆2号和杂交豆5号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不同生育期叶片气体交换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杂交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表观叶肉导度的生育期变化呈单峰曲线,从V4期到R4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表观叶肉导度呈增加变化,R4期最高,然后逐渐降低,R7期最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变化呈现出随着杂交大豆品种生育期的推进,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逐渐降低,在V4期最高,R7期最低。叶片胞间CO2浓度的生育期变化表现为V4、R7时期较高,R2、R4和R6时期偏低的变化。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呈现出随着杂交大豆品种生育期的推进,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增加的趋势,在V4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低,R7期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根系伤流液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豆品种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根系伤流液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规律,以吉林省1923-2009年间育成的29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根系伤流液中的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游离氨基酸(FAA)的浓度、总量。结果表明:大豆根系伤流液中含有大量的FAA;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增加了根系伤流液中硝态氮、FAA的浓度和总量,但铵态氮的浓度有所降低,其总量随着育成年代的变化不显著;同一大豆品种根系伤流液中的氮浓度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而降低,氮总量由于受到其浓度和伤流强度的共同影响,表现为R4期最高,R2期次之,R6期最低。由此说明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提高了根系伤流液中含氮化合物的水平,R2期氮代谢最为旺盛,是大豆需氮的关键时期,应注意合理追施氮肥。   相似文献   
16.
烯效唑浸种对高粱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对高粱幼苗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20mg/L烯效唑浸种后,高粱幼苗叶片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光舍速率、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提高,丙二醛(MDA)含量和外渗电导率降低。说明烯效唑有助于培育壮苗,并增强高粱幼苗的抗逆性。5mg/L烯效唑浸种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对盛花期玉米紧凑型品种“四密25”、平展型品种“吉单159”不同密度、不同叶层的比叶重(SLW)、可溶性糖含量和含水量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SLW、叶片和味鞘可溶性糖含量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12:00至14:00时最高。SLW可溶性糖含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四密25”的降幅小于“吉单159”。SLW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为上层>中层>下层,可溶性糖含量为茎秆>叶鞘>叶片。玉米叶片含水量早晚高、中午低,呈“V”字型变化,密植>稀植,下层>中层>上层。  相似文献   
18.
镧对镉胁迫下大豆幼苗 光合作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La对30μmol/L和50μmol/L Cd胁迫下的大豆幼苗生理效应。结果 表明,适量的La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d胁迫所导致的叶绿素含量、叶绿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光合速率、叶绿体 Mg2 + - ATPase活性的降低;能有效增强或保护叶片抗氧化能力,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 )产生速率、组织自动 氧化速率和H2O2 含量,防止膜透性的增加;适量的La能保持大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抗坏血酸过氧 化物酶(AsA - POD)活性的相对稳定,维持活性氧的代谢平衡。La对30μmol /L Cd胁迫的缓解能力较强,而对 50μmol/L Cd胁迫的缓解能力较弱。La的最佳作用浓度为0. 30μmol/L,高于0. 50μmol/L的La则加剧Cd的毒害。  相似文献   
19.
油体蛋白(oleosin)是植物中的一类贮藏蛋白,主要作用是维持油体的稳定和贮藏脂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豆油体蛋白(Glycine max oleosin,Gmole)基因家族中12个成员(编号Gmole1 ~ Gmole 12)的理化性质、结构特点等进行预测分析并建立进化树.结果 表明:12个成员分布在大豆的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旱作条件下旱稻、水稻品种叶片光合特性及RuB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旱稻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个旱稻品种(“旱9710”、“秦爱”)和2个水稻品种(“吉农8号”、“长白1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旱作试验,于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测定其叶片光合特性及RuBP羧化酶活性。【结果】旱作条件下,在整个生育期,旱稻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水稻品种(P<0.05),旱稻品种叶片蒸腾速率显著低于水稻品种(P<0.05),水分利用效率极显著高于水稻品种(P<0.01);旱稻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RuBP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与水稻品种相比,旱稻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高,RuBP羧化酶活性强,蒸腾作用弱,水分利用效率高,从而有利于提高旱稻的抗旱性,维持较高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