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干旱胁迫下20个大豆品种芽期抗旱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实验室鉴定的方法, 研究了20个大豆品种的芽期抗旱性。在30%的PEG6000高渗溶液培养条件下, 种子吸水速度快、萌发时间短、吸水率小、相对发芽势和发芽率高的品种, 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试验鉴定出丹豆6, 海94 和蒙城小黑豆等3份抗旱性种质。  相似文献   
92.
江苏毛豆(菜用大豆)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从江苏的11个菜用大豆品种在北京生态条件下的农艺特性进行评论及筛选。结果表明:南方品种在北京地区表现生育期延长,籽粒不饱满,干籽产量降低;但可利用其鲜荚、鲜籽粒较大的特点,10月初收获鲜荚,可考虑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93.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13Pm4累加体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Pm4的STS-PCR标记及Pm13的SCAR标记,检测含Pm4b的YW243与含Pm13抗性基因品系杂交的F3代的抗感单株,初步筛选到累加了Pm4bPm13两个抗性基因的植株R1、R4;并分别对R1和R4自交后代(F4代)的15个抗病单株进行跟踪检测,得到13株累加体,而另外2株仅具Pm4b基因。本研究说明分子标记是检测抗病基因累加体、辅助育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4.
夏播大豆生育期结构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从339个大豆品种中选取生育期小于100d的103个品种进行生育期结构特性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1)单株荚数与单株粒数、生育前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R1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R7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全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2)遗传力>60%的农艺性状分别为结荚高度、株高、主茎节数、R1、百粒重、生育前期、荚长、生育后期、全生育期。3)相对遗传进度的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有效分枝始节、结荚高度、株高、单株粒数。4)遗传变异系数>25%的为主茎分枝数、有效分枝始节、结荚高度、单株粒数、株高、单株荚数。  相似文献   
95.
大豆实验室PEG6000模拟干旱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本实验以北京广泛种植的三个大豆品种:早熟18、中作95-888M3、中作95-888M3绿粒变异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在5%、10%、15%、20%、25% PEG6000渗透胁迫下大豆植株体内NR、CAT、POD活性,以及chl、游离pr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PEG6000渗透胁迫处理下,各生理指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实验室模拟干旱处理的最佳PEG6000浓度为15%。  相似文献   
96.
~(60)Coγ射线对小豆种子辐射处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60 Coγ射线辐照小豆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平均为 3 89Gy ,且M1生长初期叶片性状有明显的叶面缺刻、叶色缺绿、叶形不对称、叶缘卷曲、花叶、黄叶等致变现象 ,各种畸型叶出现频率与辐照剂量大小有关 ;M1根尖细胞中有多种染色体畸变类型 ,以染色体桥和断片频率较高 ,辐照剂量在 40 0Gy以上时根尖细胞异常率达 1 0 %以上 ;植株花粉育性与辐照剂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京农 2号植株花粉育性达 5 0 %时的辐照剂量为 3 78Gy。根据M1出苗率、成活株率、根尖细胞异常率、叶片致畸率、植株花粉育性、植株农艺性状受抑程度及M2 植株性状的变异等综合分析 ,60 Coγ射线辐照小豆种子的较适宜剂量为 40 0Gy  相似文献   
97.
炸荚是大豆的一种自然特征属性,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前期获得的转大豆炸荚相关基因GmAGL8的T_1代植株为材料,继续繁育获得T_2和T_3代;采用PCR和RT-q PCR检测方法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基因遗传稳定性和表达情况分析;并以野生型中黄10号为对照,对大豆炸荚性状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阳性率T_1代为87.5%,T_2和T_3代均达到100%,说明GmAGL8基因已基本能够在转基因后代中稳定遗传。RT-q PCR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中GmAGL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都明显高于非转基因植株,且各转基因植株之间表达量具有差异性。对T_1、T_2和T_3代植株炸荚率进行了统计,不同世代转基因大豆的平均炸荚率为9.09%,而非转基因大豆炸荚率为83.3%,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大豆之间炸荚率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GmAGL8基因已基本实现在大豆转基因后代中稳定遗传并正常表达,表型鉴定结果初步证明了GmAGL8基因与大豆炸荚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98.
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4.50万株/hm~2、6.75万株/hm~2、9.0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和0.0 kg/hm~2、112.5 kg/hm~2、225.0 kg/hm~2和337.5 kg/hm~24种施氮水平,分析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供试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6.75万株/hm~2。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和干物质重,当施氮量为337.5 kg/hm~2时,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不施氮和112.5 kg/hm~2施氮处理,但是与施氮量225.0 kg/hm~2处理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供试品种粗脂肪含量和粗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当施氮量为337.5 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施氮水平。方差分析显示,种植密度、施氮量以及两者互作对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9.
持绿基因(Stay Green gene)在植物衰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序列PCR方法、Gateway重组技术和子叶节遗传转化方法,对大豆持绿基因Gm SGR进行RNAi载体的构建,并将其转入到大豆受体中,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结果显示,分别获得长度为786 bp的Gm SGR1 CDS序列,长度为816 bp的Gm SGR2 CDS序列及355 bp的att B-Gm SGRi干扰片段。依据RNAi引物设计原则和Gateway重组技术,将干扰片段依次导入到入门载体p DONR221和表达载体p B7GWIW2(Ⅱ)中,并转化农杆菌EHA105,通过子叶节法将其转入大豆受体中,最终获得阳性转基因植株。本研究在m RNA水平沉默同源靶基因,干扰大豆Gm SGR基因功能,结果显示其叶片和种子有趋向持绿的特性。本研究为探究持绿基因的遗传效应,作用机理提供实践参考,为高光效大豆的遗传改良,探讨植物衰老延缓机制,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0.
大豆^60Co-γ射线辐照育种新品系鉴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个60Co-γ射线辐照育种新品系进行比较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中作976-5小区产量居第1位,为942.82 g,比科丰14(CK)增产12.72%;中作A 006-2小区产量居第2位,为915.91g,比CK增产9.50%;中作976-7居第3位,为852.11g,比CK增产2.04%。小区产量居前三位的品系均比CK早熟,生育期适宜,且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