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61.
本试验选用尿素及雷力复混肥料、雷力多宝海藻中微肥、雷力有机肥、正宝硅钙肥等有机肥,研究不同肥料的施用对大豆品种科丰14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力有机肥可提高大豆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正宝硅钙肥可提高籽粒的百粒重和蛋白质含量,雷力复混肥料可提高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小区产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4种有机肥处理均可提高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62.
高温胁迫下不同品种叶用莴苣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1个不同品种叶用莴苣种子在20、25、30、35、40℃5个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特征。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25℃时,随温度上升,叶用莴苣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35℃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能更好地反映品种间耐热性差异。试验中11个叶用莴苣品种对高温胁迫敏感程度存在差异,W1、W7J、20耐热性较强,W2、S2、S7、S20、S24耐热性中等,J2、J17、S39耐热性较弱。  相似文献   
63.
温度对玉米种子萌动和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表明(1)温度主要影响玉米种子的吸水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到达最低萌动含水量的时间越短,萌和发芽的时间随之越短。(2)玉米种子最适萌动,发芽的温度为24-31℃。  相似文献   
64.
笔者对377份不同生育期的大豆品种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选育新品种时,若以全生育期、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进行选择可望获得早熟、高产新品种;若以荚长、荚宽进行间接选择可望获得大粒新品种。(2)不同生育期类型各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均达极显著水平,早熟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的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3)早熟品种的茎粗、全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大;中熟品种的株高、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晚熟品种荚长、荚宽、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4)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遗传力较低,而遗传进度较高;百粒重、单株产量的遗传力较高,遗传进度较低。  相似文献   
65.
不同产地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表现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来自不同产地的377份大豆种质资源分别在北京农学院试验田种植,并对它们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的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的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群体农艺性状在北京的平均表现及遗传变异度不同,系统选育新品种时应根据各地区农艺性状的特点及遗传潜力的大小分地区进行;(2)供试品种的诸农艺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3)以在北京农学院试验地种植的不同产地的大豆品种群体为背景,进行系统选育新品种时,若以全生育期对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进行直接选择可望获得早熟、高产新品种,若以荚长、荚宽进行间接选择可望获得大粒新品种。  相似文献   
66.
张凯淅  韩俊  王程  郭蓓  谢皓 《种子》2016,(6):13-16
品种鉴定是品种保护和利用的基础工作,利用植物形态标记和SSR分子标记对大豆品种科丰14及其突变系北农106、北农107和北农108进行了鉴定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科丰14、北农106、北农107和北农108可以通过成熟期的持绿性、种皮及子叶色、花和种脐色等形态标记来鉴别;科丰14、北农106、北农107和北农108分别具有7、3、2和2个SSR特异标记可作为鉴定的分子标记.分子标记的多态性还表明,科丰14突变系的产生是科丰14多条染色体的多个区段发生变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67.
68.
大豆实验室PEG6000模拟干旱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本实验以北京广泛种植的三个大豆品种:早熟18、中作95-888M3、中作95-888M3绿粒变异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在5%、10%、15%、20%、25% PEG6000渗透胁迫下大豆植株体内NR、CAT、POD活性,以及chl、游离pr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PEG6000渗透胁迫处理下,各生理指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实验室模拟干旱处理的最佳PEG6000浓度为15%。  相似文献   
69.
~(60)Coγ射线对小豆种子辐射处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60 Coγ射线辐照小豆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平均为 3 89Gy ,且M1生长初期叶片性状有明显的叶面缺刻、叶色缺绿、叶形不对称、叶缘卷曲、花叶、黄叶等致变现象 ,各种畸型叶出现频率与辐照剂量大小有关 ;M1根尖细胞中有多种染色体畸变类型 ,以染色体桥和断片频率较高 ,辐照剂量在 40 0Gy以上时根尖细胞异常率达 1 0 %以上 ;植株花粉育性与辐照剂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京农 2号植株花粉育性达 5 0 %时的辐照剂量为 3 78Gy。根据M1出苗率、成活株率、根尖细胞异常率、叶片致畸率、植株花粉育性、植株农艺性状受抑程度及M2 植株性状的变异等综合分析 ,60 Coγ射线辐照小豆种子的较适宜剂量为 40 0Gy  相似文献   
70.
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指利用分子标记与决定目标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特点,通过检测分子标记,即可检测到目的基因的存在,达到选择目标性状的目的。该方法对大豆从表形到基因型进行遗传操作,具有大幅提高育种效率,实现大豆品种定向遗传改良的作用。对国内外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质量性状基因定位、数量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