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本试验用60Co-r射线吸收剂量0~700Gy处理小豆风干种子,对其M1代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类型及畸变率、M1代植株花粉育性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M1代根尖细胞异常率达10%、植株花粉育性达50%时的吸收剂量为400Gy左右。),除多极外,其余2种畸变类型的频率与剂量间的关系也达极显著,并可用直线回归方程加以描述:桥:Y=0.89+0.0129x(r=0.9096):断片:Y=1.16+0.0056x(r=0.9584);总的畸变:Y=1.36+0.020x(r=0.941),如图1。野生小豆染色体极小,未能观察。2.260Co-r射线处理对小豆M1、M2、M3代植株花粉育性的影响在小豆开花期取植株外形生长较为正常的植株上的花粉进行镜检,结果表明:栽培小豆的花粉育性随辐射吸收剂量的加大而育性降低很快,呈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图2),而野生小豆未进行辐射处理的植株花粉其本身的育性就相当低,仅为32.5%,进行辐射处理后其花粉育性略有下降,400Gv以内仅比对照下降30%以下,处理剂量达到500Gy,花粉育性大幅度下降,为对照的34%,其花粉育性仅为11.0%,处理剂量达700Gy的植株上开花极少,几?  相似文献   
42.
笔者对377份不同生育期的大豆品种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选育新品种时,若以全生育期、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进行选择可望获得早熟、高产新品种;若以荚长、荚宽进行间接选择可望获得大粒新品种。(2)不同生育期类型各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均达极显著水平,早熟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的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3)早熟品种的茎粗、全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大;中熟品种的株高、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晚熟品种荚长、荚宽、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4)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遗传力较低,而遗传进度较高;百粒重、单株产量的遗传力较高,遗传进度较低。  相似文献   
43.
不同产地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表现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来自不同产地的377份大豆种质资源分别在北京农学院试验田种植,并对它们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的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的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群体农艺性状在北京的平均表现及遗传变异度不同,系统选育新品种时应根据各地区农艺性状的特点及遗传潜力的大小分地区进行;(2)供试品种的诸农艺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3)以在北京农学院试验地种植的不同产地的大豆品种群体为背景,进行系统选育新品种时,若以全生育期对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进行直接选择可望获得早熟、高产新品种,若以荚长、荚宽进行间接选择可望获得大粒新品种。  相似文献   
44.
张凯淅  韩俊  王程  郭蓓  谢皓 《种子》2016,(6):13-16
品种鉴定是品种保护和利用的基础工作,利用植物形态标记和SSR分子标记对大豆品种科丰14及其突变系北农106、北农107和北农108进行了鉴定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科丰14、北农106、北农107和北农108可以通过成熟期的持绿性、种皮及子叶色、花和种脐色等形态标记来鉴别;科丰14、北农106、北农107和北农108分别具有7、3、2和2个SSR特异标记可作为鉴定的分子标记.分子标记的多态性还表明,科丰14突变系的产生是科丰14多条染色体的多个区段发生变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为分析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以6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北京夏播条件下种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不同发育阶段种子的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种子中异黄酮含量在品种间有一定差异,含量的高低与品种的生育期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异黄酮含量随着种子的发育进程逐渐增加,10月1日左右达到峰值,生育期短的品种成熟前含量达到最高,生育期长的品种,成熟前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种子发育前期大豆苷元的合成和积累早于染料木素,而发育后期染料木素的合成积累增加迅速,成熟时染料木素含量超过大豆苷元含量。所以,大豆种子中染料木素含量一般高于大豆苷元含量。  相似文献   
46.
不同浓度6-BA和CTK对碧桃切枝瓶插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碧桃切枝开花率低、花期短等问题,试验采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的6-苄氨基嘌呤(6-B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瓶插液对碧桃切枝进行瓶插。试验结果表明:含有50mg/L 6-BA和100mg/L CTK的瓶插液可以显著延长碧桃切枝的瓶插寿命,提高开花率,其中以含有50mg/L 6-BA的瓶插液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47.
农事学: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设立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指出了实践教学薄弱成为制约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简述了北京农学院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农事学》课程的设立,介绍《农事学》课程设立的新思路和本课程的特色。  相似文献   
48.
贮藏年份对大豆种子活力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不同贮藏年份的大豆种子进行种子活力测定和田间种植试验,对这些种子的活力及种植后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时间对大豆种子活力有显著影响,种子活力随着贮藏年份的延长而迅速下降;农艺性状也会随着种子贮藏年份的延长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9.
利用^60Co-r射线对3个小豆品种的干种子加以辐照处理,其剂量分别为0(CK)、100、200、300、400、500、700Gy,研究了不同辐射剂量处理M1、M2代5个农艺性状的诱变参数。结果表明:(1)M1代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受抑制,其平均数与辐照剂量呈负相关,且M1的变异是多方向的,对剂量的敏感程度也因品种、性状而异;辐照处理致变力(h1^2)京农2号在400 ̄500Gy剂量处理下综合5  相似文献   
50.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和抗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和抗性评价研究进展谢皓,陈孝(北京农学院农学系,北京102206)(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北京100081)小麦白粉病(Erysiphegraminisf.sp.tritici)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过去主要发生在冷凉、潮湿、多雨地区。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