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观察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CH强毒株人工感染成年鸭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脾脏、胸腺、法氏囊、十二指肠固有层中淋巴细胞除了坏死变化外还有很明显的凋亡变化,两者往往同时存在。疾病过程中,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是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器结构正常,染色质初期浓集成团,聚集于核膜的周边,随后出现染色质凝聚,核碎裂以及凋亡小体形成等现象。淋巴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共同造成了淋巴细胞的大量损耗,淋巴细胞的这种变化可能在鸭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DEV急性感染可诱导成年鸭体内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2.
1994年1月-2000年10月,从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不同代次(原种、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的5—90日龄患有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死鸭分离到87株血清7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 anatipestifer,RA)。对其病原学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血清7型RA在我国鸭群感染分布的范围极广,分离菌株对雏鸡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小鼠无致病性,各地分离菌株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和非常相似的生化特性;各地分离菌株耐药谱很广,但对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拉啶、头孢克洛等)和利福平却普遍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雏鸡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3.
鸭瘟弱毒疫苗诱导IgA、IgM和IgG产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鸭瘟弱毒苗诱导鸭局部黏膜和系统免疫中抗体发生的规律。【方法】将DPV弱毒苗Cha株经皮下、口服和滴鼻途径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后60 d内定时随机剖杀5只鸭,采集血清、气管和消化道(食道、十二指肠、空肠和直肠)分泌液,应用间接ELISA检测抗DPV的IgA、IgM和IgG抗体滴度(以lg表示)。【结果】所有免疫鸭检测样品中均可检测到DPV特异性IgG、IgM和IgA抗体。血清中抗体滴度由高到低均为IgG、IgM和IgA,其中IgM检出时间最早,IgG存留时间最长。皮下免疫DPV弱毒苗可更早诱导鸭血清中生成特异性IgG,且抗体滴度最高;气管和消化道分泌液中抗体滴度由高到低均为IgA、IgM和IgG,其中IgA和IgM检出时间最早,IgA存留时间最长。口服和滴鼻途径免疫鸭消化道和气管分泌液中IgA滴度较皮下免疫鸭高。【结论】不同途径免疫鸭瘟弱毒疫苗均可迅速诱导免疫鸭体液免疫介导的黏膜免疫和系统免疫。以DPV特异性IgA为主要抗体的黏膜免疫在预防DPV强毒早期对鸭消化道和呼吸道等局部黏膜的感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DPV弱毒疫苗快速产生免疫保护的机制从黏膜免疫的角度得到一定程度解释。  相似文献   
34.
本文首次报道了将鸭肝炎病毒(DHV)弱毒株接种鸭(成年鸭和雏鸭)后,用Dot-ELISA检测不同时间病毒在鸭体各组织器官的分布和由粪便排出的情况,以及同群饲养但不接种DHV的雏鸭和成年鸭感染DHV弱毒后在体内分布及排泄情况。结果表明,DHV弱毒接种1日龄雏鸭后20小时、接种成年鸭后48小时即可在直肠中检出DHV;雏鸭接种弱毒后用Dot-ELISA检出DHV的时间顺序是:心、肝、肾、脾、肺、肾和粪便,胸肌和脑未检出DHV,同居感染雏鸭检出DHV的时间顺序是:肺、肾、心、肝、脾和粪便,同样在胸肌和脑中未检出DHV;成年鸭接种弱毒后检出DHV的时间顺序为:心、肝、脾、肺和粪便,胸肌和脑未检出DHV,同居感染成年鸭检出DHV的时间顺序是:肺、肾、心、肝、脾和粪便,胸肌和脑未检出DHV。本试验为临床上更好地应用DVH弱毒疫苗预防DVH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小鹅瘟GPV-CHa15弱毒株培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鹅瘟(GP)是由小鹅瘟病毒(GPV)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死亡率可达90%~100%。随着雏鹅日龄增长而发病率和致死率下降。方定一(1956)首先在我国发现本病,1965年后,匈牙利、德国、荷兰、前苏联、意大利、英国、法国、南斯拉夫、越南、以色列等国家先后报道了该病的存在,目前世界许多饲养鹅及番鸭地区都有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1991年3—8月,四川部分地区爆发流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报告如下。一、流行情况乐山、成都、雅安等地区的许多鸡场及专业户饲养的伊沙和罗曼蛋用鸡爆发流行一种传染病,20—50日龄发病,死亡集中在28—40日龄,病程5—8天,  相似文献   
37.
以超速离心浓缩结合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的鸭瘟病毒(DPV)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兔抗DPV血清,用饱和硫酸铵沉淀结合DEAE-Sephedax-A-50离子交换柱层析提纯兔抗DPV IgG,建立了检测甲醛固定鸭体组织石蜡切片上DPV抗原的间接酶免疫组化法。该法能特异地检测出DPV感染鸭组织中的DPV而对鸭疫里默氏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5∶A)、鸭源大肠杆菌(O1)感染致死的鸭组织以及正常鸭组织呈阴性反应,检测DPV感染死亡鸭的肝、十二指肠、脑、脾和胸腺的结果与PCR检测结果相同。其敏感性高于原位杂交。对DPV CH强毒株人工感染致死鸭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可特异检测到肝、肺、肾、脑、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法氏囊、脾脏、腺胃以及食管中的DPV。DPV主要分布于这些器官的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对1992-2004年经10%福尔马林保存的鸭瘟临床病例的肝脏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该法可用于DPV感染鸭的诊断和定位检测,也可用于对甲醛固定组织进行回顾性诊断检测。  相似文献   
38.
鸭沙门氏菌病是由一种或几种沙门氏菌引起的鸭的常见多发性传染病,严重影响雏鸭存活率,尤其是与大肠杆菌或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更高,给养鸭业构成很大的威胁;成年鸭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多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是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一般能致使鸭发病的沙门氏菌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和其他沙门氏菌(如猪霍乱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等)。沙门氏菌具有广泛的宿主性,  相似文献   
39.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是危害养鸭业的最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呈急性败血症或慢性过程,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干酪性输卵管炎为特征。RA的血清型很多,其中血清2型在我国的发生频率很高,危害非常严重。目前已建立的用于检测RA抗体的方法有琼脂扩散试验、凝集试验、ELISA等,这些检测方法或是灵敏度不高,或是由于使用抗原成分的不同而存在一些不足,在我国仅仅建立了用于血清1型RA抗体的检测。为能有效对血清2型RA抗体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其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开展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小鹅瘟病毒(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和弱毒疫苗免疫鹅体内的免疫应答,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阐明pcDNA-GPV-VP3免疫发生机理、免疫持续期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pcDNA-GPV-VP3和小鹅瘟弱毒疫苗分别免疫30日龄四川白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免疫鹅体内GPV抗原的分布,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间接ELISA分别检测免疫鹅的细胞免疫水平和血清抗体滴度,比较GPV基因疫苗与弱毒疫苗诱导鹅体免疫应答的能力。【结果】①弱毒疫苗组于免疫鹅的心、肝、脾、肺、肾、法氏囊、胸腺、哈氏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盲肠、胰腺、大脑及注射部位肌肉均中检测到GPV抗原;基因疫苗组于免疫鹅的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盲肠及注射部位肌肉中检测到GPV抗原。②弱毒疫苗免疫雏鹅外周血T淋巴细胞14 d后对ConA的反应开始增强,35 d达到最高值后下降;基因疫苗免疫雏鹅外周血T淋巴细胞OD值先下降,14 d后开始上升并高于空白质粒对照鹅和PBS对照鹅,35 d时达最大值,以后又逐渐下降,第21-63天极显著(P<0.01)高于PBS对照鹅和空白质粒对照鹅,第21-63 天时极显著(P<0.01)高于弱毒疫苗免疫鹅。③弱毒疫苗免疫鹅血清抗体第3天开始高于PBS对照鹅,第28天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基因疫苗免疫鹅血清体从第14天开始高于PBS对照组,第28天达最大值,第21-217天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PBS和空白质粒对照鹅;基因疫苗免疫鹅血清抗体除第28天极显著(P<0.01)高于GPV弱毒疫苗免疫鹅外,其余时间与弱毒疫苗免疫鹅差异不显著。【结论】pcDNA-GPV-VP3免疫雏鹅后能在免疫部位皮肤、心肌和各肠段中表达并能够诱导鹅体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基因疫苗诱导鹅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优于弱毒疫苗,结果为阐述pcDNA-GPV-VP3的免疫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