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选用水稻多胚材料 PM_1,通过胚胎学的观察,证实了多胚苗的形成途径有多条.将水稻多胚苗的形成途径归纳为4类10种。即(1)裂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和助细胞胚裂生;(2)增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助细胞胚和不定胚增生;(3)混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助细胞胚、合子胚+不定胚、助细胞胚+不定胚和合子胚+助细胞胚十不定胚混生:(4)双生多胚苗,即1个胚囊内同时具有2个不定胚.其中由合子胚增生、裂生或合子胚+助细胞胚是多胚苗形成的主要途径.在多胚苗组成中,二胚苗和三胚苗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42.
优质籼型不育系T78A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谷 B与龙特浦 B和珍汕 97B复交 ,选育出优质、柱头外露率高的株系 ,并与珍汕 97A连续多代成对回交 ,育成不育系 T78A.T78A米质优、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特性好、配合力强 .用 T78A与早恢 89、福恢 0 16、明恢 82等配制成的杂交早稻组合 T优 7889、 T优 7816、T优 7882等既高产又优质 .其中 T优 7889品质优良、产量高、适应性广 ,已于 2 0 0 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以5种外源DNA作供体,首次用浸穗法直接导入水稻,设置3种处理时间,研究了处理后第1代和第2代.结果表明:浸穗法向水稻导入外源DNA能引起广泛的性状变异,变异率达1.81%;外源DNA供体与受体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影响变异率的高低;所试验的3种处理时间对变异率的影响不太明显.文中设计了水稻浸穗法导入DNA的操作技术,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大豆3个种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大豆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0;(2)3个种都只有1对位于最长染色体上的随体,而且随体染色体形态相近,都是近中部或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3)种间染色体长度及着丝粒位置呈规律性变化;(4)野生大豆的核型较不对称,其次为半野生大豆,而栽培大豆核型比较对称.  相似文献   
45.
以早香17、早香17/C_(57)、C_(57)为试验材料.对一次成苗和多级成苗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结果表明:(1)籼型品种的花药绿苗率,一次成苗的较多级成苗的高,粳型品种则相反.籼粳杂交后代因培养基的不同而异;(2)3种基因型一次成苗的瓶绿苗率显著高于多级成苗的,在相同的培养规模下,一次成苗可提高1.49倍;(3)一次成苗所培养的绿苗生长快壮,根系发达,鲜重增加,素质明显高于多级成苗的;(4)一次成苗可大大简化培养程序.降低培养成本,加快成苗速度.  相似文献   
46.
弗兰克氏菌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兰克氏菌与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的意义不亚于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并有更广阔的研究开发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弗兰克氏菌的研究历史,着重评述了弗兰克氏菌菌的宿主种类菌种分类,固氮数量,适应范围,固氮特性,新共生体系的侵染作物等的研究进展,并对弗兰克氏菌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出思路和展望。  相似文献   
47.
多棱分枝大麦穗粒性状及其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棱分枝大麦是玉米DNA导入二棱大麦产生的变异体[1] 。 1995年以来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该种质连续进行了 6a 7代的选择鉴定 ,并研究其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对穗粒性状进行了剖析和遗传实验 ,检测了籽粒的淀粉、蛋白质含量及酯酶同工酶谱 ,结果表明 ,多棱分枝大麦是一种特殊种质 ,与二棱大麦、四棱大麦和六棱大麦都有明显的区别 ,在大麦分类学上应占有其特殊位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 多棱分枝大麦由福建农业大学季慧强 (已出国 )提供。二棱大麦亲本 (莆大麦 2号 )及对照四棱大麦、六棱大麦由…  相似文献   
48.
回顾了我国两系法杂交稻研究的简要历史,分析了两用不育系选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总结论述了我们选育成功的Hs—1和Hs—2籼型光敏核不育系所采用的生物工程与常规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包括“短光敏性”为主的育种目标、光温敏互补的亲本配组方式、花培快速稳定和光温敏特性同步筛选等的配套技术体系及其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49.
用人工光周期和温度处理龙特浦A.并在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研究其育性不稳定的原因.人工气候试验结果表明:花粉育性波动与温度有关,而与光周期无关,且不存在光温互作.在试验范围内,温度越高则育性越高,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但导致自交结实率的最高温度不是30.1℃,而是26.6℃,表明存在一个有利自交结实的最适温度.在自然条件下,抽穗前7-12d,日均温25-27℃将诱导其育性部分恢复,而在超过这个范围的较高或较低温度下,其不育性稳定.  相似文献   
50.
作物多胚现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作物多胚现象胚胎学、遗传学和应用探索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和进展.并就需深入探讨的某些问题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