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的总结和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水稻花药培养(花培)技术中影响培养力的主要理化因素,花培后代遗传特性的利用,花培技术育种应用的关键,分析提出花培技术和遗传育种应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并对水稻花培的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2.
在三系杂交籼稻亲本中渗入部分粳稻血缘以扩大亲本遗传距离,增强杂种优势,以及利用粳稻优质特性,是杂交稻育种途径之一.但籼粳交后代分离世代长,育种周期长.采用籼粳交F1花药培养的方法快速育成保持系花1B,然后核置换育成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1A.使育种周期大大缩短.该不育系为籼粳中间型(程氏形态分类指数为12分),株叶态偏籼,粒形和米质偏粳,生育特性弱感光,异交特性好,配合力较高.已配制优质杂交稻组合花优63,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正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我国水稻品种改良过程库源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不同时期水稻主栽品种库源结构的演变,主要结果如下:(1)40多年来,福建省水稻品种经历了高秆品种、矮秆品种、杂交稻的演变,使稻谷产量提高55%;(2)随着品种的改良,水稻库容量增加63%.其中,20%依靠穗数的增加,80%依靠每穗粒数的增加,而粒重和结实率变化不大;(3)随着品种的改良,反映源强的干物质积累总量(W)增加40%.W的增加主要依靠叶面积指数(LAI)的扩大和生长日数(D)的延长,净同化率(NAR)却有所下降.但由于冠层叶片由披散型改变为直立型,阳光可透入群体深层,减少了NAR随LAI增大而降低的速率,显著增加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营养器官的贮藏量和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从而提高经济系数,确保在更高产量水平上的库源协调.  相似文献   
34.
35.
回顾了我国两系法杂交稻研究的简要历史,分析了两用不育系选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总结论述了我们选育成功的Hs—1和Hs—2籼型光敏核不育系所采用的生物工程与常规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包括“短光敏性”为主的育种目标、光温敏互补的亲本配组方式、花培快速稳定和光温敏特性同步筛选等的配套技术体系及其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36.
论生命科学的新世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科学、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动态论述了 2 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新世纪 ,生命科学将决定着全球的经济和社会 ,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命运 .同时探讨了我国如何应对生命科学新世纪 ,提出了新农业观、新经济观和新现代化等的战略对策 .  相似文献   
37.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2,4-D、KT、BA、ABA、NAA和IAA以及2,4-D+KT,2,4-D+BA,2,4-D+ABA+LH和NAA+IAA等多种附加物组合对水稻种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目的在于对水稻种胚离体培养诱导培养基进行优化选择.结果表明,一种附加物的作用效果明显不如2种或3种附加物配合使用的效果好。以添加2,4-D 2.0mg/L+ABA 5.0mg/L+LH 300.0mg/L(U49)的改良MS培养基效果最好.研究还采用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加以验证,表明大多数水稻品种的种胚离体培养于U_(49)组合的改良MS培养基上,可获得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且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相似文献   
38.
对3份水稻多胚材料的胚囊观察表明,水稻多胚来源有5条途径:(1)合子胚原体裂生形成2个胚;(2)合子与助细胞受精同时发育成胚;(3)反足细胞多次分裂形成类似胚状的“拟胚”;(4)珠心细胞进入胚囊发育形成胚原体;(5)胚乳发育形成胚状体.其中第(1),(2)条途径能形成多胚苗.由反足细胞形成的‘拟胚”一般只能发育到几十个细胞就停止了.珠心细胞形成的胚原体,由于发育时间较迟,只有合子胚败育后,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育.  相似文献   
39.
文中报导了外源 DNA 处理水稻幼苗引起性状变异,获得了高赖氨酸、高蛋氨酸的85-02等4个变异株,并观察了变异株外观形态特征、产量性状,测定了幼苗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糙米的全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40.
选用水稻多胚材料 PM_1,通过胚胎学的观察,证实了多胚苗的形成途径有多条.将水稻多胚苗的形成途径归纳为4类10种。即(1)裂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和助细胞胚裂生;(2)增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助细胞胚和不定胚增生;(3)混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助细胞胚、合子胚+不定胚、助细胞胚+不定胚和合子胚+助细胞胚十不定胚混生:(4)双生多胚苗,即1个胚囊内同时具有2个不定胚.其中由合子胚增生、裂生或合子胚+助细胞胚是多胚苗形成的主要途径.在多胚苗组成中,二胚苗和三胚苗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