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8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9篇
  6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为有效利用外引小麦种质资源,明确矮秆基因的组成分布和降秆效应,利用8个矮秆基因( Rht-B1b、 Rht-D1b、 Rht4、 Rht5、 Rht8、 Rht9、 Rht12、 Rht13)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分别对47份外引种质矮秆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有46份种质含有矮秆基因,其中, Rht-B1b、 Rht4和 Rht12基因的频率最高,均为40.43%,其余依次为 Rht8(31.91%)、 Rht-D1b和 Rht13(均为19.15%)、 Rht5(8.51%)、 Rht9(6.38%)。有10份小麦种质含有单个矮秆基因,占21.28%;有36份小麦种质含有2个及以上矮秆基因,占76.60%,其中有11份含有3个矮秆基因,有2份含有4个矮秆基因。单个矮秆基因降秆效应以 Rht5最强,为31.78%,含有 Rht5的小麦材料平均株高为86.65cm。含有优良矮秆基因 Rht9、 Rht12和 Rht13的小麦材料平均株高分别为101.07 cm、92.87 cm和92.75 cm,其中, Rht9在8个矮秆基因中降秆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152.
2015年秋季台风“彩虹”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2015年秋台风“彩虹”造成广西特大暴雨,导致晚稻严重失收的成因,本研究利用区域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地面站雨量观测资料和NCEP逐6小时客观分析资料(分辨率1°×1°,垂直方向26层),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彩虹”台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彩虹”在副高引导下,沿590 dagpm线边缘向西北方向移动,并在近海加强,后期环流形势及地形条件有利台风强降水发生;第一阶段强降水基于台风本体及其不对称性结构,雨量集中在台风东侧急流辐合区内。第二阶段降水基于停编后台风残涡与高空槽、地面辐合线、季风急流和冷空气等相互作用而产生,雨量集中在东部南北向辐合区内;通过改变区域内地形高度设计的一组敏感性实验,研究了大容山和圣堂山两个暴雨中心的地形抬升作用,结果表明地形抬升作用对台风“彩虹”特大暴雨有显著的增幅作用;台风“彩虹”特大暴雨,导致东南部发生严重渍涝,是晚稻严重失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3.
【目的】从广西北部湾海域分离筛选和鉴定针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细菌,研究其溶藻特性。【方法】采用梯度稀释和平板划线法从海水水样中分离纯化溶藻菌,菌藻共培养后,通过观察颜色和测定叶绿素a含量筛选溶藻菌,形态观察和细菌16S rDNA测序鉴定溶藻菌;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溶藻菌的溶藻过程,测定溶藻菌菌液、菌体重悬液、无菌滤液的溶藻率,分析其主要溶藻方式,通过测定菌藻共培养后藻液的叶绿素a含量,研究溶藻菌的生长时期、菌液添加量、球形棕囊藻的生长阶段、光照等对溶藻效果的影响。【结果】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高效溶藻作用的溶藻菌PG47,鉴定为高地芽孢杆菌。PG47间接抑藻,溶藻活性物质可以破坏藻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对数期以后的菌液均具有较好的溶藻活性,且当菌液与藻液体积比达到5%以后,溶藻率就高达80%,对处于延迟期、对数期、平台期的球形棕囊藻均具有高效的溶藻效果,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溶藻率均维持在60%以上,适用性广。【结论】筛选得到高地芽孢杆菌PG47是一株高效溶球形棕囊藻菌,为治理球形棕囊藻赤潮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