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4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40篇
基础科学   217篇
  7篇
综合类   606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4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方法,归纳整理了艺术健身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涵、分类体系及文化特征等。认为艺术健身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分为舞耍型、舞蹈型、秧歌型、装扮型、鼓器型和道具型六种类型,其文化特征具有民俗地域性、文体交融性、健康娱乐性、竞技体验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2.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全面、客观地揭示吉林省近20年耕地生产力水平,对挖掘区域增产潜力,推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提取2000—2019年吉林省MODIS-EVI数据,结合变异系数和Sen-Mann Kendall趋势检验,构建耕地生产力时空分析方法,研究吉林省20年耕地生产力时空变化、稳定性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吉林省耕地生产力在20年间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中西部耕地集中连片区生产力的变化趋势好于东部较为破碎耕地片区,西部耕地与东部耕地生产力差距逐渐缩小。吉林省东部山区的耕地生产力高于西部平原区,耕地生产力低值区位于城镇周边和西北部盐碱泡沼分布密集的低洼地带;高值区集中在河流附近耕地连片区域。不同地貌类型成因中,湖成地貌、风成地貌条件下耕地生产力低于流水地貌和火山熔岩地貌。耕地生产力稳定性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其中水田的生产力稳定性优于旱地和水浇地。利用时序遥感数据监测吉林省耕地生产力,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等工程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3.
基于ARM和DSP的双变量施肥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一种开度、转速双调节变量施肥机控制系统的嵌入式解决方案,该系统集GPS和GPRS于一体,开发了基于ARM和DSP双CPU架构的嵌入式系统平台。上位机利用ARM9和WinCE系统支持图形化人机界面和触摸操作,能够实现施肥生产过程的信息输入与作业状况的实时反映;下位机利用DSP/BIOS实时操作系统完成排肥口开度和施肥轴转速的电动机伺服控制。详细阐述了系统软硬件结构及总体设计方案。该系统软硬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实时性、灵活性。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实现肥料精准投送。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消除汽车底盘各电控子系统间的耦合影响,采用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的底盘解耦控制策略.对集成主动前轮转向( AFS)、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和主动悬架(ASS)的汽车底盘系统进行研究,利用Interactor算法分析了底盘系统的可逆性,建立了多变量底盘系统的BP神经网络逆系统模型,将闭环控制器与神经网络逆系统组成复合控制器用于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的解耦控制策略能够消除底盘各电控子系统间的干涉和耦合影响,有效改善整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5.
基于遗传模糊神经网络的植物病斑区域图像分割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植物病斑区域图像边界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利用模糊逻辑的推理规则和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性,提出全规则的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模型作为植物病叶图像像素归属的决策系统,并利用遗传算法对系统的可调整参数初始值进行全局优化,提高了网络训练速度,避免了传统BP算法的局部最小值。通过对马铃薯早疫病病斑图像分割的实验表明,该模型速度快且稳定,精度高且鲁棒性好,简单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996.
多参数可调可测式清选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国内谷物联合收获机风筛式清选装置清选作业参数的调控、监测与显示方式简单且自动化程度较低导致清选效率较低的问题。分析了谷物联合收获机风筛式清选装置4个清选作业参数(振动筛曲柄转速、风门开度、风机转速和鱼鳞筛筛片开度)的调节理论依据,对每个清选作业参数的调控与监测装置进行独立设计,在联合收获机风筛式清选装置基础上设计了多参数可调可测式清选系统,实现风筛式清选装置清选作业参数的自动化调控、监测与显示,整体系统采用电力驱动,实现了收获机风筛式清选装置的绿色环保作业。经准确性检测多参数可调可测式清选系统4个清选作业参数的调节精度均不小于97.17%,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可实现4个清选作业参数的精确调控与实时显示。本文利用装配了多参数可调可测式清选系统的4LZ-4型全喂入履带收获机,以总损失率和含杂率为清选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了大豆机收田间试验,试验时样机运行良好。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机收田间试验总损失率和含杂率平均值分别为3.13%和2.70%,达到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针对新鲜樱桃番茄进入超市未经处理直接进行托盘覆膜包装导致的货架品质不佳问题,研究超市鲜销条件下,ClO2溶液清洗对樱桃番茄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卫生状况的影响,为提高超市小包装樱桃番茄货架品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樱桃番茄"千禧"为试材,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用蒸馏水和20mg/L ClO2溶液清洗5min,晾干后装入塑料托盘覆膜包装,在室温(20±1)℃条件下贮藏,以不作任何处理为空白对照,测定贮藏期间果表菌落总数和果实的色饱和度、明亮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番茄红素含量及发病率。【结果】ClO2溶液处理果实放置48h后,果表菌落总数分别仅为对照的0.1%和蒸馏水处理的4%,3个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ClO2溶液处理果实放置7d时,果实色饱和度和明亮度分别为17.77和40.66,较对照分别升高2.53和0.62,较蒸馏水处理分别升高1.21和0.51;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2.39kg/cm2和7.43%,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但较蒸馏水处理分别提高5.2%和5.7%;可滴定酸和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0.93%和2.63mg/hg,较对照分别提高23.5%和25.2%,较蒸馏水处理分别提高10.7%和9.1%;并使果实发病率较对照降低29.5%,较蒸馏水处理降低25.0%,3个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20mg/L ClO2溶液清洗5min可以显著提高超市覆膜包装樱桃番茄的商品品质,并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以先前研究所获得的8个与大口黑鲈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检测目标,分析其优势基因型在大口黑鲈选育群体中的分布数量,探索生长相关分子标记应用于大口黑鲈基因聚合育种的潜在可行性.【方法】采用STR基因分型技术对大口黑鲈‘优鲈1号’F2、F3、F5和F6选育群体的生长标记基因型进行检测,8个生长标记中含有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别位于IGF-I、POU1F1、PSSⅢ和MSTN基因上)和4个微卫星位点(分别是JZL60、JZL67、MisaTpw76和MisaTpw117).【结果和结论】试验鱼所含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为0~6个,F2、F3、F5和F6选育群体中优势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平均数量依次为2.12、2.70、2.90和3.08,呈现逐代递增趋势;优势基因型的分子标记数量与大口黑鲈生长速度呈同步递增趋势,说明人工选育在一定程度上聚合了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检测猪精原干细胞(PSSCs)在分化过程中其内部超微结构及细胞器的变化情况,并且找到适宜PSSCs的冷冻保存条件,为长期保存PSSCs和研究PSSCs的分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和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获取PSSC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PSSCs在体外不同培养时间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观测,并且利用台盼蓝染色法和碱性磷酸酶(AP)染色法比较不同浓度的甘油和二甲基亚砜(DMSO)保存液对PSSCs冻存效果的影响.【结果和结论】未分化的PSSCs细胞膜完整平滑,细胞器正常,胞质均匀,无伪足出现,细胞核清晰.而开始分化的PSSCs出现伪足,线粒体数量大幅增加.冻存7 d后,解冻结果表明,PSSCs以V(DMSO)∶V(DMEM/F12)∶V(FBS)∶V(100×双抗)=10∶69∶20∶1为宜.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河谷宽高比对高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中坝址选择、河谷地形对坝体应力变形的影响分析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别进行了河谷宽高比为3.0,2.0,1.0等3种方案下的大坝应力变形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各方案大坝应力变形的对比研究。【结果】随着河谷宽高比的减小,坝体的各项位移和应力以及面板的位移均呈逐渐减小趋势,而面板应力却逐渐增大;当河谷宽高比由3.0减小为2.0时,坝体应力变形最大变化率为-8.89%(坝体大主应力),面板应力变形最大变化率为22.31%(面板顺坡向压应力);当河谷宽高比由2.0减小为1.0时,坝体应力变形最大变化率为-42.75%(左右岸坝体向河谷中心位移),面板应力变形最大变化率为54.73%(面板顺坡向压应力),可见当河谷宽高比小于2.0时,坝体及面板的上述主要应力变形项的变化率将成倍增大。【结论】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坝址选择时,宜优先考虑河谷宽高比不小于2.0的坝址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