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太湖地区种植结构及农田氮磷流失负荷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湖地区是我国农业最发达区域,近年来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太湖地区稻田改为果园、菜地、茶园现象突出,该地区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以及种植结构改变前后的氮(N)、磷(P)肥投入量、径流流失负荷量尚缺乏研究。本研究基于农业统计年鉴和文献调研数据,通过2002—2017年太湖地区主要城市(常州、无锡、苏州、湖州)果菜茶和水稻种植面积、N和P养分投入量、农田N和P流失负荷研究分析,为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得出如下结论:2002—2017年太湖地区果菜茶种植面积显著增加,尤其是果园(增加2.852×104hm2)和茶园(增加1.892×104hm2),而稻田种植面积下降显著(下降1.985×105hm2);2002—2010年间种植结构变化速率远高于2010—2017年,且果菜茶种植面积增加主要集中在武进、南浔、宜兴、苏州市区、长兴等临湖地区。2002—2017年太湖地区N、P肥投入量分别降低25.26%和9.59%, N流失量显著下降34.66%, P流失量仅下降1.84%。现今太湖地区稻田、果园、菜园和茶园的N流失负荷分别为10 200t、670 t和10 100 t、250 t, P流失负荷估算量分别为290 t、400 t、3 000 t和50 t。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太湖地区稻田种植体系已不是农田N、P流失的最大来源,果菜茶来源的N、P流失总和已排在第一位,成为了目前农田N、P流失的优先控制对象。建议下一阶段太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侧重于优化果菜茶与水稻种植结构,同时强化P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最终实现太湖地区种植业的清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条播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宜兴市水稻直播技术水平,2012年通过引进2BD-6D型带式精量直播机,对浸种催芽、机械调节、直播行距、田面沉实度和秸秆还田量等多个技术环节进行了专题试验研究。通过生产实践,与常规直播相比,机条播具有播种有序、管理方便、实现精量播种、出苗快、齐苗匀苗程度好、有效解决秸秆还田的问题、杂草(稻)危害轻、省工节本和增产增效等优势,同时初步掌握了适合本地实际的机条播稳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技术内容包括:整地后田面宜沉实2d后播种;宜采用3~5mm芽谷进行机直播;播种量2.5kg/667m2;行距宜采用25cm。  相似文献   
13.
机条播水稻肥料运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机条播水稻需肥特性,提高水稻机条播技术水平,2013年开展了机条播水稻肥料运筹(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群体茎蘖数、株高、单位面积干物质重、抽穗期至成熟期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和产量呈增加趋势;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及氮肥偏生产力呈减少趋势;收获指数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每穗总粒数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4.
“宁麦13”是江苏省农科院从“宁麦9号”中系统选育而成的弱筋小麦新品种,我市于2005年秋播开始试种示范,2007年秋播种植面积达15万亩。为提高“宁麦13”小麦新品种的品质调优栽培水平,促进产量、品质、效益的同步提高,2007年秋播笔者进行了“宁麦13”小麦新品种不同播量、氮肥用量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解平  杨东平  陈可伟  陈俊义 《上海农业科技》2011,(6):148+142-148,142
针对太湖区域稻麦施肥技术不合理、肥料用量偏高、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从控制肥料用量出发,确定基、追肥的适宜比例与追施时期,改进施肥方式,显著减少肥料用量和较大幅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以期从根本上减少肥料对太湖水系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省宜兴市种植的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特于2020年对6个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在宜兴市的种植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 表明,目前宜兴市主推的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武运粳31号""南粳3908",在宜兴市的种植表现仍较好;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银香38""武育粳39号",在宜兴市的种植表现也较好,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出江苏省宜兴市小麦生产上高产高效的缓释肥施用方式,从而为宜兴市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特研究了不同缓释肥施用方式对小麦群体、产量及其构成、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宜兴市当地主推的施肥模式,小麦实际产量最高,且生产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在两种缓释肥施用方式中,缓释肥两次施用的小麦实际产量高于缓释肥一次性基施的小麦,但由于缓释肥两次施用增加了1次追肥成本,故缓释肥两次施用的小麦经济效益仅略高于缓释肥一次性基施的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