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
园林绿化工程中,科学化精细化审计是一直普遍存在的难题。通过对园林绿化工程审计中技术难点的分析,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湖泊型湿地公园的建设对维持湖区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湖区健康的水生态、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湖泊型湿地公园场地自然资源荒废、围湖垦殖、过量捕捞、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平衡退化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湖南南县舵杆洲湿地公园为例,从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湖泊型湿地公园的生态化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奶牛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在治疗上主要为补充钙剂.一般以5~15克氯化钙或20~60糖酸钙(最大剂量氯化钙20克、葡萄糖酸钙100克)静脉注射.据资料介绍,其治愈率为80%左右.  相似文献   
14.
1 发病情况 2004年4月间,山西太原郊区某农户从外地购进2月龄左右、体重15 kg左右的幼猪260头,准备饲养育肥,卖商品猪,进栏时全群注射猪瘟疫苗3~4头份/头.过度饲养一周,精心护养,少吃多餐,口服补液盐代替常水,个别猪拉稀喂药后逐渐好转,死亡5头,随后猪群无异常现象进入常规饲养.5月2日该户换为另一家饲料公司的饲料,3周后见少数去势小母猪阴户红肿、肿大,如发情盛期母猪的阴户,偶有腹泻、呕吐现象,该户自行注射磺胺嘧啶钠,土霉素粉拌料不见好转,猪群出现少食、咳嗽、突然死亡的现象,整个发病过程死猪65头。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厌氧处理方式对鲜麦秸品质、活体外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全株微贮组、秸秆黄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和秸秆碱化组。其中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经铡切处理后分别喷洒5×104cfu/g混菌悬浮液,秸秆黄贮组喷洒相同质量的无菌水;秸秆氨化组按照干物质5%喷洒尿素溶液,秸秆碱化组按秸秆干物质4%喷洒生石灰熟化澄清液。结果表明:秸秆微贮组、全株微贮组感官性能优于其他处理组;与秸秆黄贮组相比,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及秸秆碱化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219.21%(P<0.05)、16.75%(P>0.05)、112.81%(P<0.05)、13.79%(P>0.05);全株微贮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约是其他处理组的1/2(P<0.05);与秸秆黄贮组相比,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秸秆碱化组中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8.24%、13.01%、9.09%,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17.67%、17.68%及15.61%;产气量: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其他处理组;秸秆黄贮组比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体外消化率降低了56.39%、24.03%;与秸秆微贮组相比,全株微贮组体外发酵液NH3-N、TVFA、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及异戊酸含量分别提高41.29%、20.99%、10.48%、41.99%、14.61%、166.67%、43.75%及64.71%(P<0.05)。由此可知,秸秆氨化处理和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均可提高其感官性能,提升产气量、挥发酸及消化率,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性能优于各秸秆处理组。  相似文献   
16.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直接镜检和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对山西省太原、运城等市的部分规模化猪场和养猪户的6 500多头猪进行了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山西省猪附红细胞体病阳性率为79.6%,发病率为10%~20%。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奶牛乳腺炎病原菌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忻州市、太原小店区、朔州市、山阴县、怀仁县、清徐县等奶牛养殖场及养殖户的1 500头奶牛进行乳腺炎病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病料共60份,经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出9种159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35株(22.0%),链球菌56株(35.2%),大肠杆菌34株(21 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其他细菌共34株(21.4%).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为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占总菌数的78.6%.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常用药物氨苄青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低度敏感或不敏感,对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中度或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8.
规模化猪场舍区空气污染及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部分规模化猪场舍区空气主要污染物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总悬浮颗粒物(TSP)进行监测试验,并对其不同浓度变化与猪病发生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猪舍空气环境中,氨气平均值为10mg/m3,TSP平均值为2 mg/m3,二氧化碳平均值为3 000 mg/m3时,猪群基本无疾病发生情况;当猪舍主要污染物浓度值区间氨气在10~20mg/m3之间、TSP在2~3mg/m3之间、二氧化碳在3 000~5000mg/m3之间时,猪群则会出现发病情况,发病率多在10%以下;当监测对象浓度值区间氨气在20~60mg/m3之间、TSP在3~6 mg/m3之间、二氧化碳在5 000~10 000mg/m3之间时,则猪群发病率多为10%~35%,甚至更高。在此基础上,初步制定出了山西规模化猪场舍区空气主要污染物预警级别。  相似文献   
19.
犬沙门氏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流行病学调查 山西某养犬基地共养犬61头,发病当时有幼犬25头,成年犬36头,2005年3月20日,突然发现有2只1.5岁的成年犬和3只2月龄的幼犬精神不振,呕吐,拉稀,病犬体温高达39.7~41C,遂马上隔离,随后陆续发现同样症状的病犬,而且幼犬易感性高,发病数量多,据统计,此次幼犬的发病率达47.5%,经立即采取输液和对症治疗,成年病犬逐渐好转并痊愈,幼犬的病死率高达70%。  相似文献   
20.
1发病情况 山西省太原郊区某养羊场共饲养绵羊350只,2004年5月21日发现3只3月龄左右的小绵羊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随后陆续有10多只发病,最后病羊发展到34只,于是羊场马上采取了隔离措施。在发病羊中1岁多的成年羊12只,其余22只为3~8月龄左右的绵羊,有2只怀孕母羊发生流产。随着病情发展,病羊症状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