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20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以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两类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按生态恢复所经历的时间,把群落年龄归为A1、A2、A3和A4四个阶段。通过对两种生态恢复过程中群落α多样性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1)自然演替状态下,乔木层多样性变化不大,A1~A3阶段的灌木层多样性大于A4阶段。A1和A4阶段,草本层的多样性明显比A2~A3阶段大;A1~A3阶段人工林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到A3阶段人工林群落还没有达到稳定状态;(2)A1阶段天然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于人工林,随着演替的进行两者逐渐趋于一致;A1阶段天然次生林草本层多样性远大于人工林,从A2阶段开始人工林草本层多样性反而超过天然次生林。  相似文献   
22.
考虑降水和地形的京津冀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京津冀地区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该文选取京津冀地区17座重要的水源地水库,运用修正的输出系数模型对水库流域非点源总氮(TN,total nitrogen)、总磷(TP,total phosphorus)输出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TN与TP负荷量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TN负荷量较大的水库流域,TP负荷量也较大。TN与TP负荷量的平均比值为6.73。2)TN、TP负荷强度具有空间异质性。TN负荷强度为1.04~24.91 t/km~2·a,TP负荷强度为0.11~3.89 t/km~2·a。唐山、秦皇岛地区水库面临着更大的氮磷污染风险。3)不同污染源对TN负荷贡献率的顺序是土地利用农村生活牲畜养殖,对TP负荷贡献率的顺序是农村生活土地利用牲畜养殖。4)运用水库营养状态指数(EI,eutrophication index)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EI指数分别与TN、TP负荷强度呈显著相关关系(r=0.562,P0.05;r=0.558,P0.05),表明模拟出的TN、TP负荷与实际情况较符合,模型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3.
小流域土壤侵蚀危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相似文献   
24.
黄土高原地区西气东输工程沿线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西气东输管道的建设将直接破坏施工区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加剧,加剧的水土流失反过来会对西气东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形成较大的威胁,甚至在某些严重地区,由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可能会直接破坏管道,影响其安全运行.如何控制管道工程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加强区域友好环境的构建,不仅对于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管道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本文在系统分析影响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因子的基础上,在GIS的支持下,选取土壤、植被类型、坡度和坡向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图层权重-叠加模型和模糊分级模型,以专家经验打分法对各指标进行赋值,评价了黄土高原地区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沿线10 km范围内水土流失的敏感性.根据研究结果将该区分为弱敏感、较敏感、敏感和高度敏感4类地区,并评价了水土流失敏感性的空间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区域生态系统和管道工程的安全角度探讨了生态恢复和友好环境构建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5.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要素研究是当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和关键问题之一。黄土丘陵沟壑区因其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全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重点区域之一。运用典型相关分析,通过对典型区安塞县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变化驱动要素的定量分析,探讨了县域耕地变化的驱动要素,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对诊断结果进行了检验。为进一步研究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供借鉴,为该区土地利用的合理调整和水土保持的有效实施服务。  相似文献   
26.
不同湿润速率对三种红壤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湿润速率对坡面径流和侵蚀的影响以及泥沙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坡度为15°、降雨强度为60mmh-1条件下,湿润速率越大,产流时间越慢,稳定径流强度越大。供试三种红壤QP1、QP2和QP3快速湿润时稳定径流强度较慢速湿润分别增加60%、37%和21%。同样,坡面侵蚀量也随着湿润速率的增大而增加,供试三种典型红壤在快速湿润条件下侵蚀量较中速湿润分别增加23%、28%和61%,较慢速湿润分别增加112%、85%和159%。侵蚀泥沙的平均质量直径随着湿润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团聚体破碎机制以及坡面侵蚀机理,为侵蚀模型提供必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27.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在过去的10年里,土壤质量评价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最新进展和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土壤质量研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
土壤微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多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城市化过程使得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发生剧烈变化,形成了异质性环境梯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进而影响了其承载的生态系统服务。本文综述了城乡复合生态系统不同景观单元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功能差异,发现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改变驱动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差异,土地利用、土壤污染物、植被覆盖、土壤性质等因素共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并且在不同景观中影响土壤微生物的主导因素有所不同。进一步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服务功能,并分析了不同景观中土壤微生物功能存在的差异性。今后需进一步解析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揭示城乡复合生态系统不同功能区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生态服务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明确变化环境下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安全和人类健康的维持机制,以提升土壤生态服务功能、维护城乡土壤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  相似文献   
29.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安塞县1980-2002年农业发展状况作了动态的定量分析,确定了不同时期农业发展影响因子与农业发展的关联度和农业发展的路径,进一步用聚类方法对因子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一直是安塞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农业总产值受种植业产值的影响最大;1980-1989年,安塞县农业发展以劳动力投入为主,农业总体投入水平较低;1990-2002年,安塞县农业总体投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化肥使用和机械总动力成为影响农业总产值的重要因子,农村劳动力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减小,表明安塞县农业生产经营有了较大的转变,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土地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和耕地面积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减小,进一步降低了农村粮食需求对土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30.
榆林地区无定河流域土地生态系统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研究榆林地区无定河流域各自然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特点,根据各有关因子在空间上的组合将该区分为3个一级,37个二级土地二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生态系统区域结构特征和不同土地生态系统类型在生态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