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47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黄连木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黄连木果实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黄连木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到60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41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9.788%。黄连木果实挥发油主要成分是(Z)-3,7-二甲基-1,3,6-辛三烯(13.529%),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12.229%),(E)-3,7-二甲基-1,3,6-辛三烯(7.704%),D-柠檬烯(7.461%),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6.537%),3-蒈烯(5.314%)等。  相似文献   
92.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从3,5-二甲基吡唑施用后土壤硝化作用潜势、参与氮转化的主要生理菌群、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及其生理活性等的动态变化入手,研究了新型硝化抑制剂3,5-二甲基吡唑(DMP)的施用对土壤硝化作用及生物学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DMP的施用可在一定时间内显著降低土壤的硝化作用潜势和土壤氨氧化菌的数量,刺激土壤三大微生物群落的增殖,但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对DMP的剂量反应不同。土壤细菌数量呈现随DMP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培养28d之前则以中等剂量处理的为最高。超高量DMP的施用则强烈抑制土壤氨氧化菌的生长,土壤硝化作用潜势在整个培养期间一直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低水平状态,且在施用前期对真菌和放线菌的增殖及总的微生物生理活性表现了一定的抑制效应,微生物商降低,qCO2值增大;在施用14d后,这种负效应逐渐缓解,进而表现出一定的刺激效应。DMP施用对土壤反硝化细菌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3.
[目的]明确蓝冰柏挥发油的组分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活性,为蓝冰柏在农林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蓝冰柏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组分,并测定分析蓝冰柏挥发油对草莓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熏蒸抑制作用.[结果]从蓝冰柏挥发油中共分离到44种组分,鉴定出其中30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241%,其主要组分为伞形酮(16.416%)、顺式—依兰油-4,5-二烯(14.765%)、4-萜烯醇(12.111%)和右旋柠檬烯(7.044%)等.蓝冰柏挥发油对供试草莓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均有一定的熏蒸抑制作用,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91、2.27、0.84和4.12μL/皿.[结论]蓝冰柏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熏蒸抑制作用,其活性成分可作为先导化合物用于开发新型农药或直接作为杀菌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控.  相似文献   
94.
为探求不同的膜材、包膜工艺对尿素包膜的影响,改进包膜尿素生产技术。该研究选用3种不同膜材,分别采用侧喷与底喷两种工艺条件对颗粒尿素进行包膜,通过对包膜尿素表观状况进行电镜观察和水中溶出动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同一膜材而言,采用底喷包膜尿素的缓释效果好于采用侧喷的。对于包膜液黏度较大、雾化效果不佳、溶剂不易挥发的膜材,应选择底喷工艺进行包膜,对于黏度适中的包膜液采用底喷与侧喷工艺均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
水稻穗腐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在对河南省信阳市水稻穗腐病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发生穗腐病水稻谷粒外颖开裂,外露籽粒伴有蓝绿色霉层,有别于其他病原菌引起的穗腐病症状,为了解引起该病害的病原真菌及其特性,对其进行了研究。通过病样标本室内分离,获得分离物,并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R1形态学特征与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一致,在结合ITS、BenA和CaM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R1和草酸青霉处于同一分支,支持率为100%,故将此菌株鉴定为草酸青霉。致病性测定表明,草酸青霉为水稻穗腐病新病原菌。  相似文献   
96.
水杉种子挥发物质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水杉种子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水杉种子挥发油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kikuchiana)、苹果霉心病菌(A.alternata)、大蒜叶枯病菌(Stemphylium botryosum)、莴苣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茶轮斑病菌(Pestalotiopsis theae)、构骨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和大葱紫斑病菌(A.porri)8种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杉种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46.355%)、柠檬烯(13.663%)、(1S-内型)-1,7,7-三甲基-二环[2.2.1]庚-2-醇乙酸酯(6.941%)、石竹烯氧化物(6.924%)、β-蒎烯(4.902%)、(1S)-6,6-二甲基-2-亚甲基-二环[3.1.1]庚烷(4.807%)等。水杉种子挥发油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0μL·培养皿-1剂量对大蒜叶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茶轮斑病菌的抑菌率在60%以上。本研究表明,水杉种子挥发物质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农业上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7.
7种药用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利军  尹健  熊建伟  史洪中  陈月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62-5562,5571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药用植物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在浓度为0.1 g/ml时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博落回的水提液对大葱紫斑病菌、乌桕的水提液对西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高于60%;乌桕的2种提取液对西瓜枯萎病菌、博落回的2种提取液对大葱紫斑病菌、黄精的醇提液对3种病原菌都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利用乌桕、博落回和黄精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
对河南省信阳市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交通情况、市场背景、政府态度和园林花木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信阳市适宜发展园林花木,信阳市园林花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
3,5-二甲基吡唑对铵态氮硝化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春小麦和水稻为供试作物,初步探讨不同用量的3,5-二甲基吡唑(DMP)对土壤铵态氮硝化、作物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占尿素N量0.6%~1.0%的DMP(折合0.8~0.9g/g,干土),可显著抑制土壤硝化作用的进行,其抑制效应随抑制剂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强。与对照单施尿素相比,施用1.0%DMP可使土壤NH4+-N含量提高30%以上,NO3--N含量降低20%左右。施用占尿素N量0.8%~1.0%的DMP对春小麦产量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两种作物的氮肥表观利用率,促进植株体内的氮素向子粒中的转移。与等量DCD(双氰胺)比较,DMP处理的水稻子粒粗蛋白含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显著提高,但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
博落回浸提物对茶毛虫、茶尺蠖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用饲喂法测定了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d)R.Br.]提取物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处理后7天,浓度分别为100、50、25、20、10 g/L的博落同浸提液处理茶毛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5.42%、70.83%、52.08%、52.08%和31.25%,致死中浓度LC50为20.83 g/L;茶尺蠖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9.17%、62.50%、43.75%、37.50%和25.00%,LC50为30.35 g/L.在室内用点滴法测定了博落回提取物对茶毛虫、茶尺蠖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后7天,浓度分别为100、500、25、20、10 g/L的博落回浸提液处理茶毛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4.58%、52.08%、37.50%、37.50%和16.67%,LC50为46.07 g/L;茶尺蠖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42%、50.00%、37.50%、35.42%和12.50%,LC50为52.10 g/L.因此,博落回浸提物防治茶毛虫、茶尺蠖以饲喂法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