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e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by pond-wetland combined system in Shenxi river basin of Anji county were studied based on nearly one-years experiment. The removal rate of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of the pond-wetland combined system was also studied with different inlet wastewater concentration and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effect of TN, TP, and COD in pond-wetland combined system was fairly good. The removal rate of TN, TP, and COD in the system could respectively reach 96%, 98%, 82% when the TN, TP, and COD of inlet wastewater reach the highest point 33.3, 0.99, and 121.6 mg·L-1. Generally, the removal effect of the system was better in plant growth season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inlet wastewater period.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园林树种叶片滞尘能力与叶表结构及颗粒物特征的关系,为筛选优良园林绿化树种、提高植被的滞尘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杭州市富阳区5个常见园林绿化树种(红花檵木、海桐、红叶石楠、桂花和香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工业区、交通区和清洁区进行采样,采用质量差值法测定植物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留能力,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观测植物叶表面结构、颗粒物形貌特征及所含元素,分析叶片表面结构、颗粒物形态、粒径大小与植株滞尘能力的相互关系。 结果 在工业区中绿化树种对总颗粒物的滞留量大小为:红花檵木(7.36 g·m−2) > 桂花(6.53 g·m−2) > 海桐(6.44 g·m−2) > 红叶石楠(4.28 g·m−2) > 香樟(2.59 g·m−2),交通区和清洁区也呈现同样的规律。不同功能区绿化树种对PM10的总滞留量达11.34 g·m−2,不同树种的滞留能力依次为红花檵木、海桐、红叶石楠、桂花和香樟。不同功能区内绿化树种对颗粒物的滞留量呈现工业区 > 交通区 > 清洁区的趋势;植物叶片滞留的颗粒物形态可分为规则和不规则两类,常见球形、椭圆形、蓬松状聚合体、链状聚合体、不规则块状、不规则片状等。 结论 各功能区内,均以红花檵木的滞尘量最大,香樟的滞尘量最小;叶片滞留颗粒物中粗颗粒物占比大于细颗粒物;叶片滞留的颗粒物多为烟尘集合体和矿物颗粒。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经营模式对毛竹林降雨后地表径流及氮磷流失的影响,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通过在浙江安吉县毛竹纯林中种植红豆杉、香榧、红茴香、朱砂根4种经济灌木,建立了不同的毛竹林经营模式;随后测定了毛竹林样地降雨、径流量和径流氮磷浓度等指标。结果表明,15次地表径流事件中,各样地累计径流量为3.06~9.22m3,总氮流失量为总磷的7.6倍,其中铵态氮流失量为硝态氮的2.5倍,但通过林分改造能显著降低铵态氮与硝态氮比例。与毛竹纯林对比,4种林分改造模式两年累计径流对比毛竹纯林减少40.0%~66.8%,累计总磷流失减少64.0%~83.8%,总氮流失减少49.1%~78.8%,硝态氮流失减少37.4%~76.2%,铵态氮流失减少42.8%~80.4%。4种林分改造模式对地表径流流量和氮磷流失的削减作用均为种植红豆杉最好。 相似文献
5.
6.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更好地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已有阐述,但是缺乏反映和数量化评价美丽乡村发展程度的研究,不能实现不同地区美丽乡村间的比较。基于此,笔者提出美丽指数的概念,以数量化地反映乡村的美丽程度,具体是通过村庄规划、卫生状况、绿化情况、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共5 项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基于德尔菲法、内梅罗指数评价法,计算出乡村美丽指数,反映出不同美丽乡村的美丽度及其特征。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直观的、数量化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实地取样测定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的工业区、商业交通区和休闲娱乐区3个功能区9种常见绿化树种叶片的滞尘量、叶片重金属含量和叶面尘重金属含量,了解长江以南地区城镇常用绿化树种滞尘及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重量差值法测定叶片滞尘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叶面尘和叶片重金属含量,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叶面尘的重金属来源,分析叶片重金属含量与叶面尘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1)不同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夹竹桃、海桐和紫薇滞尘能力较强;(2)同一绿化树种在不同功能区的叶片滞尘量和叶片重金属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和叶片重金属含量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升高;(3)叶面尘重金属在各功能区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大气降尘和交通排放是主要贡献因子。[结论]9种常见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以夹竹桃、海桐和紫薇较强;叶片重金属元素积累能力以紫薇、金边黄杨和红花檵木较强,而夹竹桃、小蜡树和红叶石楠较弱。根据城镇功能区特点,选用滞尘能力和重金属积累能力较强的绿化树种,合理配置乔灌木树种,能够有效改善城镇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9.
氧化铜纳米颗粒对柳树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杞柳品种"一支笔"为试材,以Cu~(2+)和CuO微米颗粒为对照,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氧化铜纳米颗粒对柳树的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以期为深入揭示CuO纳米颗粒对植物毒性效应的机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00mg·L~(-1) CuO纳米颗粒和微米颗粒处理下,柳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58.9%和27.4%,Cu~(2+)则没有显著影响。100mg·L~(-1) CuO纳米颗粒处理下,柳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值分别减少41.2%、34.5%和51.6%,100mg·L~(-1)CuO微米颗粒处理下只减少9.9%、17.2%和45.8%,而Cu~(2+)处理下分别减少14.3%、14.1%和37.4%。Cu~(2+)处理下PSII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II)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100mg·L~(-1) CuO微米颗粒和纳米颗粒处理下ФPSII值明显降低,分别减少21.1%和23.4%。Cu~(2+)、100mg·L~(-1)CuO微米颗粒以及纳米颗粒处理下柳树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增加,分别增加了27.7%、28.3%和11.2%;在Cu~(2+)处理下柳树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32.2%和24.1%;100mg·L~(-1) CuO微米颗粒和纳米颗粒处理下CAT活性和POD活性呈下降趋势,100mg·L~(-1) CuO微米颗粒处理下CAT活性和POD活性分别减少42.6%和23.0%;100mg·L~(-1) CuO纳米颗粒处理下分别减少1.84%和28.0%。该结果表明,同等离子浓度处理下,100mg·L~(-1) CuO纳米颗粒对柳树叶片光合速率、PSII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等毒性大于1.5mg·L~(-1) Cu~(2+);但CuO微米颗粒和CuO纳米颗粒同等颗粒浓度(100mg·L~(-1))不同粒径颗粒处理对柳树叶片的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等的影响关系复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Pb胁迫对柳树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柳树对重金属Pb的忍耐能力及应用于植物修复的潜力。[方法]采用溶液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Pb胁迫对苏柳172和垂柳2种柳树的根系形态、根系活力以及叶片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Pb处理显著抑制2种柳树的根系伸长,垂柳根系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先增后降,苏柳172根系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均受到Pb的显著抑制。2种柳树的根系活力均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均先增加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在一定程度内均降低,只是变化的幅度和进程不同。[结论]为柳树应用于重金属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