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以92份柑桔品种资源花粉为试材,观察和分析了不同品种资源的花粉量和花粉粒大小的基本情况,以期为生产上授粉树的配置以及杂交育种和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不同资源花粉量和花粉粒大小存在差异,花粉量的聚类分析将所有供试样品分为3类,并且有6份资源存在2n花粉。  相似文献   
72.
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 是目前已知的柑桔黄龙病唯一传播媒介,也是芸香科植物嫩梢期的一种重要害虫,所以严格防除柑桔木虱是防治黄龙病的一项关键性措施[1].近几年来,随着冬季气温逐年升高,柑桔木虱发生范围也逐年向北扩展,种群数量越来越大,虫口密度越来越高,导致了柑桔黄龙病的蔓延速度加快和危害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73.
本报讯时值春耕,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农化服务中心把抗旱灾、保春耕作为当前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通过短信、现场为农民朋友提供病虫害防治以及田间科学管理等指导.以利于农作物尽快返青,恢复苗期生长。  相似文献   
74.
对越南柑桔产业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和交流,了解了越南柑桔产业现状(包括分布、主栽品种、面积和产量等)和种质资源及特色柑桔品种,并介绍了越南柑桔黄龙病发生与防控及柑桔科研和生产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75.
利用SSR和SRAP技术分析广西柑橘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11份广西野生柑橘种质、13份广西地方品种和10份对照品种,共计34份柑橘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选用22对SSR和11对SRAP引物组合进行PCR扩增,依次获得221和215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获得10.1和19.5条多态性条带;SSR聚类图显示34份柑橘种质两两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8~0.96,SRAP聚类显示遗传相似系数为0.60~0.92;2种分子标记基本上能有效地区分宽皮柑橘类、枸橼类、柚类、大翼橙类、宜昌橙类和马蜂柑;同时,广西地区宽皮柑橘类与道县野橘、皱皮柑类与元橘、印度野橘与枸橼类的尤力克柠檬、大种橙与大翼橙类和阳朔金柑、柚类与大翼橙类亲缘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76.
9种药剂防治柑桔木虱成虫药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防治柑桔木虱成虫的有效药剂,试验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即将木虱饲养在九里香上,并用40目纱网套袋封口,然后进行9种农药防治柑桔木虱成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毒死蜱EC480mg/L、10%吡虫啉WP100mg/L、25%吡虫啉WP250mg/L、20%甲氰菊酯EC200mg/L、20%哒虱威EC200mg/L、20%丁硫克百威EC 200mg/L、2.5%三氟氯氰菊酯EC25mg/L、药后24h对柑桔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达97.1%-100.0%,生产上可单独使用;而采用20%异丙威EC+25%吡虫啉WP450mg/L药后24h对柑桔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比单独使用的效果好,防效达到100.0%,表明杀虫剂合理混用可提高对柑桔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7.
Clemenules、Hernadina、Spinoso V.C.R、SRA63、Marisol、Pons等6个克里曼丁红橘新品种系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2015年从湖南农业大学引入,在2016~2017年进行了物候期观察、果实品质分析等生物学性状观察。结果表明:克里曼丁红橘新品种在广西表现丰产、品质好、化渣、有特殊香味;并筛选出SRA63、Pons和Hernadina 3个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合在广西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78.
【目的】溃疡病是严重危害柑橘的一种细菌性病害,通常在高温下容易发生。论文旨在阐明高温下柑橘易发生溃疡病的机制,揭示其代谢变化,为利用药剂防治溃疡病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方法】以感病的甜橙(Citr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在21℃和30℃下预培养3 d,然后均接种同样浓度(108 cfu/m L)的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Xcc)10μL,比较两组植株的发病率,采用半定量RT-PCR分析两种温度下4个抗病基因AOS、CHI、GPX和PR4A的表达量,利用HPLC测定预培养3 d后叶片内源多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利用外源亚精胺(0.4 mmol·L-1)处理甜橙植株(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比较亚精胺和清水处理的植株接种溃疡病菌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析亚精胺处理对内源多胺含量和抗病基因AOS、CHI、GPX和PR4A表达的影响。【结果】溃疡病菌接种后观察发现,21℃培养植株溃疡病的发病率在前期低于30℃培养的植株,至第10天时,两个处理组植株的发病率接近;同时HPLC测定发现,21℃培养植株叶片3种自由态多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高于30℃培养植株;RT-PCR分析表明,CHI、GPX和PR4A这3个抗病基因的表达量在21℃培养植株中高于30℃培养植株,而AOS表达水平在两组材料中差异不明显。外源亚精胺处理显著增加了内源腐胺和亚精胺的含量,降低了所处理植株接种溃疡病菌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接种后14 d发病率比对照降低45%,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4.8,而由表型可见对照发病程度重于亚精胺处理材料。此外,亚精胺处理能够增强AOS、CHI、GPX和PR4A 4个抗病基因的表达量。【结论】高温下甜橙更易发生溃疡病的可能机制是高温抑制抗病基因的表达和多胺合成。外源多胺处理能够降低甜橙发生溃疡病,可能机制是多胺处理后增强了抗病基因的表达,诱发植株的抗病反应最终表现出抗病。因此,高温是影响溃疡病发生的一个关键环境因子,多胺有助于提高对柑橘溃疡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79.
为调查沙糖橘果实在打蜡后的品质变化,在桂林荔浦市选取3家规模较大的采后处理厂进行采样,进行损伤率调查和贮藏过程品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带叶打蜡对果实的机械损伤较大,损伤率达10.8%-26.4%;果实的失重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也在不断上升,第7 d失重率为2.07%-5.34%,第16 d为5.13%-10.41%,且经打蜡果实的失重低于只清洗未打蜡的果实;果实亮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波动下降,经打蜡果实的亮度高于只清洗未打蜡的果实,在贮藏第16 d,经打蜡果实的亮度为58.77-60.77,只清洗未打蜡果实的亮度是56.77;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在贮藏过程略有上升,在贮藏第31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5.3%-17.1%,还原糖含量为41.18-57.71 g/L;可滴定酸和Vc含量在贮藏过程中波动下降,其中可滴定酸在贮藏31 d后下降0.04%-0.09%,VC含量下降1.57-9.42 mg/100ml。感官评价分析认为在处理后第31 d,经打蜡的果实有轻微异味,商品满意度为一般或一般稍差。综合损伤率、失重率和感官评价分析认为,经打蜡的沙糖橘果实销售期应控制在15 d以内。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广西柠檬疫菌褐腐病的病原菌确切种类,本研究通过多次采样、病菌分离纯化、人工接种等一系列研究,确定分离到了正确的病原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rDNA-ITS序列和致病性,确定引起广西柠檬疫菌褐腐病的病原菌为柑橘褐腐疫霉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