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1 毫秒
41.
<正>本报讯10月22日,由湖北省科技厅申报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低品位难处理磷矿高效绿色开发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据介绍,该项目由湖北、云南、贵州三省的12家单位共同承担,下设6个课题,经费额度达3000万元。其中,湖北由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宜化集团、湖  相似文献   
42.
陈传武 《北京农业》2005,(12):42-42
为进一步促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郊区的资源优势和种业优势.北京市提出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京味特色农产品”的理念.井推出了首批《优质特色农产品测试分析报告书》。  相似文献   
43.
【目的】应用荧光SSR分子标记构建柚类种质分子身份证,用于品种资源鉴定。【方法】收集22份柚类材料,筛选SSR荧光标记引物,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分析扩增条带分子质量和等位基因,获得相应的扩增带型,从而对每份柚材料进行标记。采用个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对不同等位基因分子质量大小进行编码,再按照引物扩增带型数由大到小顺序将各位点赋值编码的数字串联排序,构建供试样品的分子身份证。【结果】筛选出4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使用这4对引物共检测到49个扩增带型和41个SSR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的有关带型数12.25个、位点数10.25个。【结论】通过扩增带型分析,构建了22份柚类种质的分子身份证,包括12条信息独特的身份证。遗传聚类与分子身份证分析结果一致,为柚类品种鉴定和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为探明"无核沃柑"的无核成因,以"沃柑""无核沃柑"为试验材料,对其花药发育、异交亲和性和种子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沃柑""无核沃柑"花药发育均不良,表现为花粉囊狭小甚至缺失,产生的花粉粒少,同属于败育型花药."沃柑""无核沃柑"采用"桂橙1号""琯溪蜜柚""北京柠檬"花粉异花授粉后,花粉管均能正常生长进入子...  相似文献   
45.
树冠覆膜对沙糖橘采后保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树冠覆膜对沙糖橘果实品质和保鲜性能的影响,为规范沙糖橘树冠覆膜技术的应用、合理采收和采后生产,以及延长沙糖橘的市场供应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林产区的沙糖橘为试材,树冠覆膜为处理组,未覆膜的留树果实为对照,分7个时期采样,测定果实的色差值、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初生代谢物、呼吸速率、激素水平、果面蜡质组分、蜡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失重速率及采后腐烂率。【结果】与对照相比,树冠覆膜延缓了果面光泽度下降速率,果皮颜色更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37%—3.37%,固酸比提高1.87—8.12,果实呼吸强度降低1.93%—16.45%,内源ABA含量提高13.48—15.04 ng·g-1,蜡质总量提高1.14—3.47 μg·cm-2,与蜡质合成相关基因如CER1CER26等表达量高于对照、失重率降低22.24%—29.27%,采后腐烂率下降1.06%—17.65%。覆膜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沙糖橘果面光泽度及果实固酸比从12月底一直降至2月28日,3月份略有回升,果皮颜色也由鲜红色逐渐转黄并于3月份再转为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失重速率呈上升趋势;采后腐烂率逐渐增加,2月3日、2月28日和3月16日采后贮藏25 d的腐烂率分别为19.26%、32.06%和30.00%;且桂林产区的沙糖橘开花时间多为3月下旬,过晚采收可能会影响树体的开花坐果。【结论】树冠覆膜能显著提高沙糖橘脱落酸含量(ABA)和果面蜡质总量,降低采后腐烂损耗,改善沙糖橘的保鲜性能,但过晚采收会降低果实的保鲜性能,广西桂林产区的沙糖橘采收期最晚应控制在2月下旬前。  相似文献   
46.
沙糖橘优质高效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糖橘果实具有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等特点,销路好、售价高、效益好,很适合广西各柑橘产区种植,目前广西沙糖橘栽培面积达13.3万hm~2,桂林市栽培面积为7.07万hm~2,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从2008年开始,笔者在荔浦、永福等地开展沙糖橘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探索和研究,从园地选择、园区规划及建设、土壤管理、保花保果、整形修剪、主要病虫害防治及树冠覆膜等11个方面总结出一套优质高效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7.
陈传武 《广西农学报》2011,26(4):109-F0003
2011年7月11—12日,柑橘基因工程国际知名专Leandro Pena教授应邀到广西考察交流。Pena 教授是西班牙Instituto ValenCiano de Investigaciones Agrarias(IVIA)的柑橘基因工程国际知名专家,  相似文献   
48.
根据柠檬生长结果习性以及对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的要求,结合广西柠檬物候期、气候特点等具体情况,按照柠檬优质高效栽培的技术模式,按月份分别列出了柠檬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要点,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供柠檬生产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9.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 HLB)是柑橘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研究以柑橘叶脉为材料,采用nested-PCR技术对广西部分柑橘苗圃苗木进行了黄龙病检测。结果表明,nested-PCR技术不仅可以检测已经表现症状的苗木样品,还可以检测出带病但不显症的苗木样品。2007年共检测柑橘苗木样品1 950个,2008年共检测样品1 480个,黄龙病苗木检出率分别为10.31%和6.22%。本研究对及早控制带病苗木的传播,繁育柑橘无病毒苗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在广西荔浦市,以树冠覆膜留树保鲜的沙糖桔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大小(按横径分级:2S级,3.5~4.0cm;S级,4.0~4.5cm;M级,4.5~5.0cm;L级,5.0~5.5cm;2L级,5.5~6.0cm)和留树保鲜时间(12月12日至翌年2月28日)对果实浮皮和果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大小和留树保鲜时间对浮皮程度均有显著影响,果实越大、留树保鲜时间越长,浮皮率越高、浮皮指数越大。在留树保鲜前期(1月底以前),各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差异规律性不明显;后期,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表现为随果实增大而降低。随留树保鲜时间的延长,2S、S、M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小幅上升趋势,L和2L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波动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各级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均呈先降后升、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1月底最低;各级果实的固酸比表现为先升后降、总体上升的变化趋势,1月底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