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1篇
  28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不同菌剂在鸡粪堆肥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出适宜的鸡粪堆肥菌剂及其与辅料的配比,对促进鸡粪堆肥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了接种不同菌剂的堆肥发酵试验,研究不同鸡粪堆肥过程中堆肥的养分、理化性状和发芽指数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等量不同微生物菌剂的堆肥效果基本一致,比鸡粪(CK)处理的发酵温度提前9~10 d达到50℃;种子发芽指数达到85.2%~87.3%,提高45.2%~47.3%;发酵周期缩短了12 d。接种菌剂处理比仅加米糠处理的发芽指数平均提高了18.8%。聚类分析得出5个处理的堆肥效果被分成了3类,接菌剂处理划归为第一类,表明3种菌剂堆肥效果基本相同;仅加米糠处理是第二类;鸡粪(CK)处理是第三类。本试验在鸡粪和米糠的C/N为25.5的条件下,分别接种3种不同的微生物菌剂(0.05%)的处理,堆肥效果较一致,比仅加米糠和纯鸡粪处理堆肥效果好。  相似文献   
62.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及碳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南湖实验站进行了25年不同施肥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除单施氮肥与单施有机肥外,其他施肥方式均提高了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储量;与对照及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配施化肥均提高了0~20cm及0~10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储量。单施化肥与单施有机肥对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小,且土壤有机碳累积少;而化肥配施有机肥提高了0~20cm与20~4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储量。除对照及氮磷钾肥配施过量有机肥处理外,其他处理土壤全氮与有机碳含量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是提高农田土壤有机碳,增加土壤碳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3.
进行了日光温室番茄抗性砧木(Beaufort SIS-1 ,Lycopersicon lycopersicum×L.hirsutum)嫁接苗(接穗为“毛粉802”)与普通栽培品种“毛粉802”(LycopersicumesculentumMill)的病害发生及其根围4种土栖真菌的数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毛粉”自根苗的幼苗移栽后死亡率明显高于嫁接苗(P<0.05) ,其主要的致死因子是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蕨叶病毒病(ToMV)和猝倒病(Pythium aphanidermatum)。番茄收获后期“毛粉”自根苗的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病情指数达到80.0 ,明显高于嫁接苗15.1的水平(P<0.05) ,且自根苗根围根结线虫2龄幼虫密度明显高于嫁接苗。在番茄收获期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测定两番茄品种根围的镰刀菌(Fusarium spp.)、木霉菌(Trichodermaspp.)和疫霉菌(Phytophthoraspp.)/腐霉菌(Pythiumspp.)的丰富度,结果表明,除2003年6月和7月镰刀菌数量嫁接苗高于“毛粉”外,嫁接苗根围4种真菌的数量均低于“毛粉”自根苗。因此,该抗性砧木对根结线虫病、立枯病、猝倒病等土传病害具有综合控制作用,可明显抑制根围4种土栖真菌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64.
优化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方式,为秸秆还田机械化提供技术参数,为作物高产和土壤培肥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2017—2019年在长江中游稻-油轮作区开展秸秆还田田间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留茬+细粉碎、留中茬+细粉碎、留中茬+粗粉碎、留高茬+细粉碎,对比分析不同留茬高度和秸秆粉碎程度对作物生长与产量,以及作物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和油菜均表现为留茬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基本苗,且秸秆粗粉碎基本苗高于细粉碎,但不同留茬高度和秸秆粉碎程度对作物苗期SPAD值未表现出明显影响。第一季作物产量均是以留中茬高于不留茬和留高茬(水稻和油菜产量增幅分别为7.1%~21.1%和2.4%~4.6%)、细粉碎高于粗粉碎(增幅分别为11.7%和12.9%),但第二季作物产量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作物生育期内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变化为先降低、到收获期有略微升高的趋势;在作物生育前期,水稻季不留茬+细粉碎、油菜季留中茬+粗粉碎可提高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作物收获期,水稻和油菜季均是以留中茬+粗粉碎处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因此,在作物产量反映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秸秆还田作业成本与能耗,本研究推荐长江中游稻-油轮作周年秸秆还田方式为水稻留中茬、油菜留中茬或高茬,秸秆粉碎程度均为细粉碎。  相似文献   
65.
长期施肥对黄棕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武汉黄棕壤长期定位试验(1981—2016年),探究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肥力演变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为黄棕壤培肥以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综合分析了不施肥(CK)、氮磷钾(NPK)、常量有机肥(OM)、氮...  相似文献   
66.
以柳桉立木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不同状况下桉树应力和弯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柳桉立木随着树高的增加,树干断面积呈指数迅速减少,而树干材积和质量均呈一元二次方程的增加。柳桉立木随着树高的增加,树干各截面的应力呈线性降低,而所受弯矩呈非线性减少。外力载荷下作用点与树干基部间各截面的应力会迅速增加,也使得其间的弯矩(绝对值)急剧增大。外力载荷随着树高上移,相对而言不会增加树高基部的应力,但会显著增加作用力位点截面的应力,也显著提高树干基部的弯矩。柳桉在树高3.9 m以上树干部位,由于惯性矩产生的抗弯矩应力能力趋于减少,而小于弯矩应力,易使树干发生变形导致树干折断。  相似文献   
67.
以广西冷寒区的几个桉树树种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树种的桉木旋切单板外观质量特性以及林分密度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在树种的单板外观质量如针节、活节、死节、孔洞、端裂等方面,各树种之间均差异显著;同样林分密度对其影响也很显著,高林分密度有利于单板外观质量改善;单板外观质量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本沁桉、柳桉、尾巨桉单板材性相近,而粗皮桉和巨桉显著地区别于其他树种;依据外观质量综合评价结果,适合于冷寒区发展的桉树胶合板材培育的有柳桉、邓恩桉、大花序桉、本沁桉树种,以柳桉为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68.
乔科羊为高寒阴湿地区的优良地方品种,生长在海拔3 000 m以上,母羊在1.5岁开始发情,公羊在1.8岁开始发情,母羊在2.5岁配种繁殖.发情周期一般为18 d,发情持续时间为12~46 h.妊娠时间为148~155 d.母羊受胎率为91.16%,羔羊成活率为90.18%,繁殖成活率为81.22%.年产羔1次,每胎1羔.  相似文献   
69.
水稻相同紫云英翻压量下化肥的合理用量试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了解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紫云英与化肥的合理配比,2008年在湖北通城设置了22 500 kg·hm-2紫云英配合不同用量化肥的试验.结果表明,22 500 kg·hm-2紫云英可减少20%~60%的化肥用量,但以替代20%化肥效果最好.此外,紫云英翻压促进了水稻的生长,提高了土壤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70.
徐凯慧  陈云峰  章玉贵  李小勤  冷向军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03-109603
为了探究饲料中补充不同水平丁酸钠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分别添加0 mg/kg (SB0)、1 000 mg/kg (SB1)、2 000 mg/kg(SB2)和3 000 mg/kg (SB3)的微囊丁酸钠(含50%丁酸钠)至基础饲料中,设计4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选取300尾体质健康的草鱼(10.0±0.1) g,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放置在水泥池中养殖8周。结果显示,各组草鱼增重率为273.7%~279.9%,饲料系数为1.55~1.60,饲料中补充丁酸钠对草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的丁酸钠均显著提高了肠道蛋白酶活性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了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SB1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而SB2和SB3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各组肠道淀粉酶活性、血清酸性磷酸酶(ACP)、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总蛋白(TP)和D-乳酸(D-LA)无显著差异。在肠道组织学方面,各丁酸钠补充组肠道绒毛高度和SB1、SB2组肌层厚度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