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期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已经肆虐全球近50个国家,到目前为止公开报道已造成100多人死亡,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难以估量;联想到近几年出现的SARS、疯牛病、禽流感和猪链球菌病等事件表明,怎样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无污染的食品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在日益强调食品安全的大潮流下,如何正确对待动物和科学利用畜禽产品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32.
中国四川的蔬菜栽培系统——以2个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胜利村和西北村的;竞菜生产系统进行了定量描述,胜利村和西北村位于中国四川彭州市郊区,在该区域种植了种类繁多的蔬菜品种,其中最重要的足大蒜和莴笋。描述了区域土壤和气候特点,并详细介绍了该区域主要蔬菜种植系统和栽培技术。冬季是蔬菜栽培的最重要季节,大多数蔬菜采用移栽技术并与水稻连作,只有少部分耕地用于连续的蔬菜栽培。阐述了蔬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要提高该区:战的蔬菜生产水平必须加强蔬菜新品种研究、推广现代育苗技术、发展反季节栽培和提高病虫害控制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3.
从急性死亡的大捻角羚羊内脏器官和肠道分离到一株疑似李氏杆菌的菌株,通过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及生化特性、药敏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该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兼厌氧的球杆菌,其生长的营养要求不苛刻,血平板上呈β溶血,能发酵多种糖醇类,产酸不产气。其生长的pH值范围较宽(pH6.0~9.0),耐低温和高温生长(4~60℃),在较高浓度的NaCl(25%)和40%的胆汁中仍能生长,它对青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醋酸铊、硫氰酸钾、吖啶橙等化学物质有较强的抵抗力。接种一定量的细菌可使实验动物发病并可从动物体内分离到这种细菌  相似文献   
34.
 该研究是在欧盟项目EroChiNut框架内实施的,其目的是利用不同土地利用形式、侵蚀敏感性矩阵以及土地管理和坡度研究土地管理模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首先对不同土地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对土壤流失的影响,其结果用来优化未来的土地利用方式。另外采用LISEM研究耕作方向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该研究运用23种作物和10个坡度建立侵蚀敏感性矩阵,它描述的是不同土地利用和坡度的平均土壤侵蚀强度。建立的矩阵可用于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扩大其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35.
经济植物篱保墒效果灰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坡度坡地种植经济植物篱的田间土层水分运行状态和机制进行研究,借助灰色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四川盆地丘陵农区,旱坡地上间作经济植物篱具有保水保墒效果,这种效果随坡度增高而加大.例如在坡度为20°时,各类植物篱如紫穗槐、枣、香根草等,都能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其保水能力总体上高于同田间作的其他农作物;但在坡度为8°时,各类植物篱如香椿、梨、枇杷等的保水保墒能力则与其他间套作物相当.其原因是随着坡度加大,一方面水土流失增加,使经济植物篱保水保墒效果逐渐凸现,另一方面是耕作位移和耕作侵蚀增加,梯台地形成速度加快,使种植带土层变厚保墒能力增加.通过对灰色聚类分析中传统的三角坐标作图法进行改进,使三角坐标作图方法变得规范科学,可以对系统动态过程进行客观定量形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36.
经济植物篱主要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耕地资源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迫切需要,耕地中坡耕地问题最多,潜力也最大.本文介绍了经济植物篱(埂)技术的属性、定义、主要品种、应用模式及生态经济效益.该技术在坡耕地的利用和保护中,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某地一鹅群发生一种以败血、高死亡率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沉郁、不食、下痢等病变特征以内脏器官充血、出血和坏死为主。本文从鹅体内分离到16株细菌经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并进行了毒力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较强大肠杆菌致病性稍弱两菌混合感染致病性最强。恩诺沙星、单诺沙星和头孢氨苄西林对两种菌均为高敏。其余药物为中敏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38.
从1995年至2006年分离鉴定的菌株中选取173株致初生仔猪腹泻大肠杆菌,进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药敏试验;根据耐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钝化酶—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aminoglycoside acetyltransferases,AAC)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PCR扩增耐药基因片段,探讨AAC基因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的相关性。对上述分离株中90个耐庆大霉素的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ac(3)-Ⅱ为这些分离株的主要钝化酶,检出64株,检出率为71.1%;对其中的20株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对耐庆大霉素而不耐丁胺卡那霉素菌株aac(3)-Ⅱ基因保守区为213位A、232位C、527位A;对应的推导氨基酸序列中71位为赖氨酸、78位为脯氨酸和176位为谷氨酸。两者均耐药的菌株aac(3)-Ⅱ基因保守区具213位G、232位T、527位G,对应的推导氨基酸序列中71位为谷氨酸、78位为亮氨酸、176位为谷氨酰胺。  相似文献   
39.
作物参数在模型模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关于作物参数的研究是很久以前的,一般发表于20世纪中期或更早,并且这些结果都来自于净作作物。为了填补这个空缺,进行了该项研究。结果显示:作物的高度、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随时间变化很大。玉米的最大高度是177 cm,间于已有的文献值范围内。玉米的最大覆盖度是花期的86%。玉米的最大叶面积指数是1.96,低于参考文献的2.1~10的范围,这是因为参考文献的研究集中于北美和欧洲,由于品种和耕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的。甘薯的最大和最小株高分别为22 cm和12 cm。甘薯的最大覆盖度为薯块膨大期的73%。甘薯的最大叶面积指数是1.79。当甘薯和玉米间作时,其所有的作物参数受玉米影响很大。在玉米-甘薯这个间作系统中,最危险的侵蚀期是玉米收获后至甘薯覆盖度最大期。  相似文献   
40.
农药渗透污染地下水的监测及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地下水中农药污染的监测现状,总结出国外莠去津、草不绿、西马津和莫多草为最常检出的农药;而国内的研究进展度较慢,所检出农药品种较少,主要检出过甲胺磷、氰戊菊酯、拉索和氯唑磷。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监测方法及描述模型。对防治农药渗透的几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