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土壤侵蚀建模中ANSWERS及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R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土壤侵蚀模型ANSWE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ARC/INFO之间的连结,采用ARC/INFO建立数据和ARC/INFO和ANSWERS之间的连结更为容易,有效,最后,对四川此色丘陵后个小流域实施的模拟,以展示连续情况和一些值得注意的向题。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紫色土N,P损失载体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已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研究了雨强及耕作措施对紫色土N,P损失量及载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耕作方式相同时,雨强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大,地下径流量减少,总径流量增加,不利于土壤保蓄雨水和含水量的提高。在相同雨强条件下,平作的地表径流量最大,土壤侵蚀也最剧烈。横坡垄作在中小雨强条件下控制地表径流和侵蚀的效果非常明显,但在大雨强条件下,控制径流和泥沙的效果减弱;横坡垄作有增加地下径流和N流失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有约1%的化肥N(速效N)被雨水淋洗出土体并排放到环境中;而速效P的流失量只占化肥P的3/10000~10/10000,流失量很微小。紫色土坡耕地P流失载体是泥沙,流失量更易受雨强的影响,要控制P流失,首先应防止土壤侵蚀;横坡垄作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因此,也能较好控制P流失。紫色土坡耕地N流失载体在雨强较小时是径流,径流中又以壤中流为主,要控制N流失,首先必须控制壤中流;传统横坡垄作会加大壤中流量,也就加大了N流失。全面控制紫色土的N,P损失,必须采用控蚀耕作、增厚土层、提升土壤有机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四川推广小麦品种在镉胁迫下籽粒镉积累和生长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弄清楚四川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在不同镉污染耕地上小麦籽粒镉积累和生长情况,筛选出籽粒低镉含量的小麦品种加以推广利用。【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收集的四川地区40个小麦品种的籽粒镉含量、生长和镉积累迁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的籽粒镉含量和镉迁移积累系数差异较大,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在镉含量相对较低的土壤环境下,品种间籽粒镉含量和镉迁移积累系数变异幅度较大;土壤镉含量相对较高的土壤环境下,小麦籽粒镉含量和镉迁移积累系数分布范围相对较窄。不同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差异显著,不同农艺性状对镉胁迫响应不尽相同。土壤环境中的镉浓度越高,小麦籽粒中镉迁移积累系数越低。同一小麦品种籽粒镉含量和镉迁移积累系数变化趋势相同,呈显著正相关。在镉污染不同的两个浓度下籽粒镉含量都较少的品种有CD-22、CD-25、CD-35、CD-37和CD-39。【结论】四川地区主推小麦品种在镉胁迫下籽粒镉含量、迁移积累及农艺性状存在基因型差异,其受镉胁迫影响程度不同,筛选出了5份籽粒低镉含量且表现稳定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和越南4个村蔬菜生产中的肥料施用情况,概述了施用肥料的种类、施用时间和施用数量。评价了影响肥料施用的因素,比较了施肥量和蔬菜从土壤中带出的养分量。在研究区域,农户施用了50多种肥料,施氮量间于0~700kg/hm^2。肥料施用时间因蔬菜种类和地区不同而不同。氮的施用量主要受作物种类影响。大部分中国蔬菜的氮、磷施用量过大,而钾肥施用量不足;相对而言,越南蔬菜的局部养分平衡比中国的情况好一些。因此,局部的养分平衡显示了不同蔬菜种类、不同季节和不周村社的养分投入量和养分输出量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稻施钾试验,发现在侏罗纪夹关组发育的酸性紫色土上,施钾没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而氮磷的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6.
猪腹泻病例分离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仔猪腹泻是仔猪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由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引起.2004年陈祥等对华东地区致初生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的O血清型进行了调查,2年后,该地区的O血清型是否发生变化,又具有什么特征,为了指导华东地区仔猪腹泻的防治,我们以江苏等8个省市为重点,对收集的仔猪腹泻病料进行相关研究,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发现:1)施用“田力宝”可促使土壤有效氮、有效磷含量增加;2)其微生物作用的有效温度为中温;3)可增强“细菌型”这一有益生态系统,而减弱“真菌型”的有害作用;4)能较稳定地增加土壤中固氮菌等细菌的活动能力,中温条件下,也能增大无机磷细菌和钾细菌的数量,即促进N、P、K三大元素的分解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估成都平原常规粮油种植模式下的重金属镉污染风险和经济效益,寻求稳定、高产且利于推广的安全种植模式。选取成都平原最常见的6种粮油作物,设置了小麦-玉米轮作、油菜-玉米轮作、小麦-红苕轮作、油菜-红苕轮作、小麦-大豆轮作、油菜-大豆轮作、小麦-水稻轮作、油菜-水稻轮作8种种植模式,在轻中度污染农田开展了两年田间试验,对各个种植模式的产量、经济产出,以及收获物、秸秆和土壤的重金属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前试验区最广泛使用的小麦-水稻种植模式下的小麦和水稻籽粒镉含量均超标,存在极大的生产风险。玉米-油菜种植模式的籽粒镉含量最低,均未超标,能够实现安全生产,但经济产出较小麦-水稻轮作模式显著降低。油菜-水稻轮作模式的农田产出效益最大。相比种植小麦,种植油菜后,后茬水稻对应的重金属镉含量降低70.2%。综合生产和环境效益,将小麦-水稻种植模式更换为油菜-水稻模式是目前既能保证农民收益又能有效降低重金属镉污染风险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鹅发病的情况很多,大多病程较长,死亡率较低,但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后情况则发生变化。2004年2月底,江苏某鹅场有4300多只鹅发生了以精神沉郁、拉稀、呈急性发病死亡为特征的病例,根据临床症状、解剖观察病变、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鹅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济植物篱和增施钾肥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能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坡耕地植物篱和施钾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植物篱+横坡种植”模式减少水土流失66.0%,耕地生产系统产出能提高17%,输入能总量增加50%,有机输入能增加117.6%,提高耕地光能利用率17.6%;作物系统的能量产投比提高16.1%;在作物生长中后期,提高花生叶面积指数和甘薯叶面积3.8%和10.2%。植物篱结合钾肥情况下,分别提高花生叶面积指数和甘薯叶面积6.3%和22.4%,产值增加38.3%,纯收入增加46.6%,产投比增加20.9%,劳动生产率增加20.3%。钾肥和植物篱之间存在显著正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