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林业   1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1.
4种针叶林中的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针叶林下土壤微生物性质差异及其与养分的关系,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对位于高原湿地滇池西岸森林公园现存4种针叶林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混交、云南油杉、柏树的林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油杉混交林土壤具有较适宜的容重及孔隙状况,其土壤表层有机质、速效氮以及速效钾均大于其他纯林,在当地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明显改善林地内土壤微生物状况和养分特征,提高林地肥力;4种针叶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呈现出从混交林到纯林逐渐减少的趋势.在微生物区系组成中,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且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放线茵与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和客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细菌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与速效钾、速效磷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真菌与各项养分因子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弄清不同季节纳帕海农田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选取代表性农田于干季和湿季采用梅花点法选取上(0~20cm)、下(20~40cm)两层土壤,结合环境因子探讨其对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提取土壤总DNA,对amoA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冗余分析法分析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丰度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确定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及硝态氮含量在湿季上层土壤中均最高,分别为70.79g/kg、2.90g/kg、389.04mg/kg、78.84mg/kg、768.92mg/kg和49.04mg/kg;干季上层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为最高,分别为1.33g/kg和15.13g/kg。经高通量测序,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为农田土壤氨氧化细菌的优势菌属,Nitrosospira-sp.-Nsp2和uncultured-Nitrosospira-sp.为主要优势氨氧化细菌,土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表现为干季上层湿季上层湿季下层干季下层。结合冗余分析,影响干季农田上层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影响程度分别为速效磷全氮亚硝态氮,对于干季下层土壤则是铵态氮亚硝态氮全钾硝态氮全磷;湿季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明显受多种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特征与土壤性质之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类型与土壤特征之间关联性是理解“植被-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以南滚河自然保护区5种不同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不同森林类型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群落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物种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山地雨林(Ⅱ)>沟谷雨林(Ⅰ)>半常绿季雨林(Ⅲ)>季风常绿阔叶林(Ⅳ)>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Ⅴ)。土壤理化性质亦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而言,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土壤理化状况优于较其他森林类型。关联度分析表明,森林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特征参数与土壤理化指标的关联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土壤pH、速效氮、全磷和容重的关联度最大;Simpson指数与土壤速效氮、有机质、全氮和容重的关联度最大;年均降雨量、年均温度、乔木覆盖度、林下植被覆盖度、凋落物厚度和土壤厚度与土壤有机质、pH、速效氮、全氮、含水量和容重的关联度最大。5种森林类型群落多样性、群落特征参数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联度整体>0.6,均与土壤含水量和容重有较高的关联关系。表明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下“植被-土壤特征”存在显著的关联作用及样地差异性,与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多样性及样地微环境紧密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纳帕海退化湿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云南省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生态系统受不同强度人为活动干扰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状况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学特征值和土壤退化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水平空间分异为沼泽>沼泽化草甸>垦后湿地>草甸,变异程度为44.68%,垂直空间分异上差异显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亚表层,变异程度沼泽化草甸63.32%,草甸54.95%,垦后湿地49.93%,土壤退化指数定量反映了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湿地土壤有机质的退化程度,即原生沼泽随人为活动干扰强度加剧而退化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5.
不同利用方式对纳帕海湿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利用方式对纳帕海湿地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原生沼泽相比,浅水沼泽草甸,排干用于放牧的草甸和垦后湿地的土壤有机质分别减少了4.33%、7.32%和5.64%,全氮分别减少了0.1%、0.33%和0.16%,除垦后湿地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较高外,此两种土壤的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全氮一样变化在不同利用方式的湿地中,均随人为活动干扰的加剧而不断下降。在不同利用方式湿地的土壤酶活性中,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与其土壤有机质等肥力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综合土壤性质10项指标计算的土壤退化指数表明,与原生沼泽相比,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湿地均出现退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土壤酶活性对环境因子沿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为理解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水热条件-植被-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取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不同海拔梯度典型植被带(沟谷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研究不同海拔不同土层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采用冗余分析和蒙特卡洛检验,分析环境因子沿海拔梯度变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年均降水量和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而植物群落多样性(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年均气温和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土壤密度和p H随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土壤C/N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后降趋势;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增加;样地微气候、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梯度变化对土壤酶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土壤温度、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不同程度地相关,单一环境因子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为全磷含量含水量pH有机碳含量年均气温土壤温度水解性氮含量年均降水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 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土壤密度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C/NSimpson指数。【结论】水热条件(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土壤温度和含水量)、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化学性质(p H、有机碳、水解性氮、全氮、全钾和全磷)存在明显的梯度变化,可调控不同海拔梯度内的土壤酶活性,其中土壤磷、水分、p H、碳、氮和钾是调控土壤酶活性海拔响应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沼气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沼气的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期,在部分地方发生了养殖户称为无名高热的猪病,其特点是传播较快,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对养猪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已经引起部分养殖户的恐慌,如何防治猪的无名高热症,是目前养猪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笔者对养猪场(养殖户)技术指导的实践现总结如下。1发病特点与病猪临床症状1.1发病特点这类病多发生在饲养管理差的养殖场(或养殖户),且怀孕母猪、大猪先发病,然后感染架子猪、仔猪。根据调查发现,猪的无名高热症在一个地方跳跃式发生,与饲养管理、免疫效果关系极大,免疫好的发病少;用抗菌素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差。1.2病猪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高原退化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时空动态特征,为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高原湿地退化的响应过程及机制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方法】以纳帕海高原不同湿地退化阶段(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干湿季变化规律。【结果】(1)共检测到土壤细菌10门21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未分类菌属为优势门和属,相对丰度分别达35.92%和20.64%。(2)相较于原生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的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增加14.06%和47.72%,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显著减少38.54%(P<0.05);草甸的酸杆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210.15%、231.37%、229.55%和315.22%。上述菌门相对丰度均为干季大于湿季。沼泽化草甸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在干季显著增加72.38%,在湿季显著减少73.17%...  相似文献   
20.
高原湿地纳帕海退化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对滇西北纳帕海退化湿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系统研究表明:人为活动干扰下不同湿地类型间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从原生沼泽向沼泽草地、草地、耕地逐渐减少;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小顺序也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多酚氧化酶则与此相反.经分析比较,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退化密切相关,且不同酶活性间也存在相关性,较好地反映了土壤退化程度,可作为评价该地区高原湿地土壤肥力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