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63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15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29篇 |
农学 | 186篇 |
基础科学 | 267篇 |
166篇 | |
综合类 | 1745篇 |
农作物 | 168篇 |
水产渔业 | 242篇 |
畜牧兽医 | 1150篇 |
园艺 | 198篇 |
植物保护 | 1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90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115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193篇 |
2013年 | 203篇 |
2012年 | 226篇 |
2011年 | 227篇 |
2010年 | 197篇 |
2009年 | 179篇 |
2008年 | 201篇 |
2007年 | 253篇 |
2006年 | 193篇 |
2005年 | 206篇 |
2004年 | 172篇 |
2003年 | 170篇 |
2002年 | 161篇 |
2001年 | 129篇 |
2000年 | 117篇 |
1999年 | 94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60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4篇 |
1963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92.
93.
为了探究低氧胁迫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影响的分子机制,实验通过使用Nova Seq 6000测序技术,检测了低氧组 (1.5±0.5) mg/L和对照组 (6.0±0.5) mg/L分别处理24 h后的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的转录组数据变化。首先,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拼接、注释以及筛选,分析获得的128 614个转录本和128 614条基因,平均长度为2 634 bp (N50),Q30 > 92%。其次,以1.2倍为阈值,共筛选出1 68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899个,下调基因788个。GO和KEGG分析发现,低氧胁迫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三羧酸循环、糖酵解途径、ECM-受体相互作用、间隙连接、细胞凋亡、酚氧化酶系统以及其他免疫相关基因等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随机挑选转录组数据中的10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验证,结果显示与转录组数据分析相一致,其中包括6个上调的基因:整合素1、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磷酸肌醇3激酶、磷酸甘油酸突变酶2、PDGF/VEGF相关因子1和relish;4个下调的基因:无脊椎连接蛋白7、热休克蛋白90、线粒体ATP合成酶α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本研究初步阐明了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短时间内应对低氧胁迫的分子机制,同时该结果也可为今后研究其他甲壳动物在应对低氧胁迫时的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95.
本文对农田林网半带更新的气象效应及其对小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半带更新后的林网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防护效益的永续性。这种更新方式在生产实践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以猪蓝耳病病毒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某规模猪场为实验对象,采用疫苗和联合用药的方法控制蓝耳病的流行,收到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7.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时间对中壤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连续免耕抛秧的中壤土稻田分层跟踪测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免耕1年后理化性状改善,有利于稻株和稻根的发育;免耕2年后总体性状与常耕接近,对稻株和稻根发育不全造成太大影响,这两年的管理可按常规方法;但免耕3年后大部分指标变差,如果仍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对禾苗的生长和产量将造成影响,因此,免耕3年后抛秧栽培则施肥水平相应提高、水分管理要求更精细。中壤土免耕2年后翻耕处理,其理化性状明显改善,有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不失为改良中壤土的措施之一。为此,有条件翻耕的稻田应采用这一方法,即连续免耕2年后翻耕1次,再继续免耕。 相似文献
98.
99.
以华油杂9号和中油杂12号为供试油菜品种,在鄂东油菜主产区布置田间试验,试验设置3个硼肥用量梯度,硼砂用量分别为0、3和12 kg/hm2,研究硼肥用量对两种油菜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硼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严重缺硼(有效硼含量为0.12 mg/kg)条件下,施硼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和地上部各部位生物量,促进硼素吸收,且其影响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而加大。试验条件下最佳硼肥(B含量11%)用量为3 kg/hm2,相比不施硼处理,华油杂9号和中油杂12号分别增产26.8%和38.4%。硼用量为3 kg/hm2时,华油杂9号和中油杂12号的硼肥相对利用率分别为32.2%和19.4%,硼用量进一步增加,利用率显著降低。两个油菜品种相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菜对硼的吸收利用能力及敏感程度不同,华油杂9号具有较强的吸收、利用硼的能力,而中油杂12号对缺硼更加敏感,增产幅度更显著。研究结果说明,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油菜施硼增产效果显著,但目前油菜生产中不施硼和推荐施硼量过大的现象同时存在,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