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22篇
  20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陈国清  王鑫  陆大雷  陆卫平 《玉米科学》2014,22(6):102-107113
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研究基肥配施和拔节期追氮对鲜食糯玉米子粒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热焓值和胶凝温度受基肥配施影响较小,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受拔节期追氮影响较小.热力学特征参数中,以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变异系数较高.基肥配施处理中,氮磷钾肥均衡配施时各参数较高.随着拔节期追氮量增加,胶凝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先升后降;热焓值、回生值在不追氮或追氮150 kg/hm2时无显著差异,在过量追氮(300 kg/hm2)时前者较低,后者较高.相关分析表明,胶凝温度3个指标两两极显著正相关,且回生值和回生热焓值极显著正相关.6个热力学特征参数可转换为3个独立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7.2%.氮磷钾均衡基施并拔节期适量追氮时子粒热稳定性较好,回生值适中.  相似文献   
82.
基肥配比和拔节期追氮对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为明确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在不同肥料处理下的变化, 从而改良淀粉的糊化特性, 以糯玉米品种苏玉糯4号为材料,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 研究了不同基肥处理(纯N 75 kg hm-2、纯N 75 kg hm-2 + K2O 70 kg hm-2、纯N 75 kg hm-2 + P2O5 65 kg hm-2和纯N 75 kg hm-2 + P2O5 65 kg hm-2 + K2O 70 kg hm-2)和拔节期追氮(0、150和300 kg hm-2)对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和仅基施氮相比, 增施磷或(和)钾可显著降低峰值黏度和崩解值, 提高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复值。随着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 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逐渐升高, 回复值先升后降, 而崩解值在追施氮150 kg hm-2和300 kg hm-2时无显著差异, 但均大于不施追肥处理。峰值黏度与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87**和0.75**), 糊化温度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62*和-0.60*)。在适宜基肥的基础上, 增加拔节期追氮量, 可以改良淀粉的糊化特性。在不同肥料处理中, 基施氮或氮磷并拔节期追施纯氮300 kg hm-2及平衡基施氮磷钾并拔节期追施纯氮150 kg hm-2时, RVA谱特征值较为理想(峰值黏度最高且回复值较低)。  相似文献   
83.
1995 ~1996 年对不同密度 和施氮处理 研究玉米 新品种苏 玉 9 号的 吸肥特性。结果表明: 本 试验单产 在6 489.75~10 230.3 kg/hm 2 范围内, 吸 N 量 117.9~192.45 kg/hm 2 、吸 P2 O5 量 58. 35 ~88.35 kg/hm 2 、吸 K2 O 量119. 85~180.15 kg/hm 2 , N、 P2 O5 和 K2 O 吸收量与产量成正相关。增加群体吸氮量, 重点应增加吐丝 成熟的积累量;增加群体吸磷素量,重点要增加吐丝 成熟的积累量, 其次是增加出苗 拔节的积累量; 增加吸钾量,首先要增加出苗 拔节的积累量, 重点是增加拔节 吐丝的积累量, 并提高吐丝 成熟的积累量。适宜密度基础上增施氮可提高成熟期群体氮磷钾素积累量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84.
试验于1996~1998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内进行,供试品种苏玉9号和南玉3号,麦套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栽(水稻塑盘30cm×60cm,468孔保温育2叶苗,大田地膜覆盖)与地膜直播、营养钵育苗移栽比较试验结果指出,盘育乳苗地膜栽玉米具有早播早苗,早发壮苗,干物质积累能力强,植株粗壮,根系发达,粒叶比高,穗大穗多粒重,空秆率低的早熟高产生育优势。比地膜直播早播17d,早苗12d,早熟9d,增产26.9%;比营养钵育苗移栽早播12d,早苗7d,早熟6d,增产36.4%。  相似文献   
8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与消费国,生产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我国稻谷的年生产能力在2亿t以上.国内年消费总量约1.38亿t。其中口粮消费1.17亿t.占总消费量的83%,养活着近2/3的中国人口.稻米质量及安全性直接关系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问题。稻米产业也是我国最具优势的粮食产业.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恢复,  相似文献   
86.
玉米库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1993~1994年在新疆石河子、北京大兴、山东济南和江苏扬州4种截然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进行春播试验。采用多花型的掖单13和中花型的鲁玉10两个品种,于开花期间分别剪去1/2叶片和1/2果穗。试验结果表明,减源(剪叶)和减库(剪穗)都对产量造成巨大损失,但相比之下,减库对产量影响比减源更大。减源对产量影响呈多花品种>中花品种,减库对产量的影响则反之。  相似文献   
87.
88.
以6个普通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籽粒淀粉理化特性的粒位间差异。结果表明:总体上籽粒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粒位间无显著差异,但RVA黏度特征值中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基部粒位较高,糊化温度基部粒位较低。DSC研究表明,热焓值、终值温度和回生值各品种粒位间均无显著差异,而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品种间表现不一。总体上,基部籽粒淀粉粒平均粒径较低,直径9~13及17μm以上淀粉粒比例较低。相关分析表明,直径17μm以上淀粉粒分布比例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负相关,且粒径与峰值黏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9.
水稻不同类型品种叶龄进程根系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1985年,研究了群体水培和大田栽培条件下水稻不同类型品种根系活力的叶龄进程。结果表明:植株根系活力一生的变化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拔节叶龄期后的1-2个叶龄期;单位根系的活力(y)其叶龄(x)进程为:y=a-bx~2。从而,水稻高产栽培可按叶龄进程进一步优化肥龄管理,增强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90.
拔节期追氮对鲜食糯玉米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苏玉糯1号、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研究了拔节期追氮量(N 0、150和300 kg/hm2)对鲜食糯玉米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下降,糊化温度升高,而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复值呈先降后升趋势; 热力学特征参数中,回生值、终值温度、糊化范围和峰值指数受拔节期追氮量影响较小。原样品热焓值和回生后样品热焓值均表现为随着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糊化和热力学特征值对拔节期追氮量的响应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鲜食糯玉米粉的理化特性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峰值黏度以苏玉糯5号最高,苏玉糯1号最低; 峰值温度苏玉糯1号和苏玉糯5号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渝糯7号; 热焓值、回生值、糊化范围和峰值指数不同品种间相对稳定。相关分析表明,峰值黏度与原样品热焓值和峰值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崩解值与糊化温度及转变温度,回生值与淀粉的终值黏度和回复值呈显著负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追氮总体上使糯玉米食用品质降低,其中以苏玉糯5号在不追氮处理下的糊化和热力学特性较优,即峰值黏度、崩解值和热焓值较高,回生值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