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2003系列自育品比经过云南省1新1宿试验观察,结果表明:11个参试品种中工、农艺性状比对照(新台糖10号)优的是德蔗03/14、03/17、03/47、03/68、03/83,这五个品种已进一步扩繁试验,其余品种不再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52.
2004年在我所第一搭五台试验地上新植外引甘蔗新品种,2005年砍收后留宿根继续观察.参试品种共13个,以新台糖10为对照.1新1宿结果表明:粤糖82/882、新台糖22、临糖1号三个品种在产量、糖分、亩含糖量三大指标上明显优于两对照,综合性状表现最好;新台糖26、德育95/7、粤糖83/88和新台糖90/7909四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云引1号和云引18号产量显著和极显著的高于对照,但糖份低,综合性状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我国养鸡业发展迅速,集约化养殖在全国全面铺开。鸡饲料是配合全价饲料,营养成分较全,由于鸡的消化道短,饲料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短,在进食后2.5~12 h开始排粪,12~25 h排完。所以鸡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较低,未被吸收的营养物质随鸡粪排出体外。研究证实,在鸡采食的饲料中,70%未经吸收直接排出体外,其中含有大  相似文献   
54.
通过在新宿甘蔗进行一次性和二次性施用缓释肥4个试验,探讨了缓释肥在甘蔗生产上的缓释效果和对产量、糖分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甘蔗生产上施用缓释肥具有缓释功能,能有效促进蔗茎的增粗、有效茎的增加,对产量有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在2%~10%之间,同时糖分增幅在0.1~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5.
2009系列是德宏州甘科所选育的一组中间材料,参试品种八个,通过在所内一年新植试验,综合各方面性状分析,表现最好的品种是德蔗09-89、09-78、09-8.表现好的品种是德蔗09-84、09-40和08-77(08系列),以上六个品种已在所内良繁田扩繁表征,其它两个品种表现一般,留宿根观察.  相似文献   
56.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2000年和2010年两期Landsat TM/ETM+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分析长白山地区近10a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并对其作适当修订后进行该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计算。结果表明:10a间,长白山地区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旱田、建筑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水田、林地、水域和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0年的1 507.37亿元减少到2010年的1 505.57亿元,减少幅度为0.12%;生态系统各单项服务功能价值呈减少趋势,水源涵养、气体调节功能的价值减少剧烈;敏感性指数小于1,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57.
孟庆权    葛露露    林宇  邱岭军    胡欢甜    何宗明    董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34(6):8-15
通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生活叶、凋落叶以及土壤(0~40 cm)C、N、P含量,并探讨3种林分生活叶、凋落叶和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3种林分C、N、P含量均为生活叶>凋落叶>土壤,3种林分生活叶和凋落叶C、N、P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土壤C含量为格氏栲天然林显著高于2种人工林,而N、P含量差异不显著;2)3种林分C∶N、C∶P、N∶P均表现为凋落叶>生活叶>土壤,格氏栲天然林和人工林生活叶N∶P均>16,而杉木人工林生活叶14<N∶P<16,生活叶C∶N为杉木人工林最高,凋落叶C∶N为格氏栲人工林最低,凋落叶、土壤C∶P为杉木人工林最低;3)随土层深度的增加,3种林分土壤C、N、P含量逐渐减少,而C∶N、C∶P、N∶P变化不大;4)3种林分N含量和C∶N在生活叶和凋落叶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格氏栲天然林改为人工林后土壤C含量显著降低,格氏栲天然林和人工林生长受N限制,杉木人工林生长受N、P限制,且土壤P的有效性高。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不同林分的限制性元素,为该研究区格氏栲和杉木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
为评估滨海沙地木麻黄、湿地松和尾巨桉对滨海沙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对这3种防护林树种不同季节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动态及季相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天中,木麻黄的初始荧光(F_o)最低,湿地松的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_v/F_m)和潜在活性(F_v/F_o)均最低,且都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中,3种防护林树种的最大荧光(F_m)均表现为尾巨桉湿地松木麻黄,且季相变化均呈单峰变化规律,木麻黄的F_o、F_m均最小,尾巨桉的F_m、F_v均最大,湿地松的F_v/F_m、F_v/F_o均最小,表明湿地松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的光量捕捉效率低于木麻黄和尾巨桉。结合林分生长情况可知湿地松受环境胁迫,对滨海沙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木麻黄和尾巨桉差。  相似文献   
59.
诺卡氏菌(Nocardia sp.)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具有抗盐、碱,耐干旱的特点,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空气、腐烂植物和动物粪便中[1-2].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其中某些种类为人畜共患[1].目前,已发现(鱼师)鱼诺卡氏菌(N.seriolae)、星状诺卡氏菌(N.asteroids)、杀鲑诺卡氏菌(N.salmonicida)和粗形诺卡氏菌(N.crassostreae)对鱼类具有致病性[1,3].鱼诺卡氏菌是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多数为腐生,少数营寄生[4].水产养殖动物一旦感染该菌,患病周期长、治愈率低、累积死亡率高,给我国的加州鲈(Microperus salmoides)、乌鳢(Channa argus)等特种水产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1,5].笔者综述了鱼诺卡氏菌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旨在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青鱼是我国的传统养殖品种,传统养殖多以搭配饲养为主,投喂螺蛳等鲜活饵料,产量较低,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探索北方地区青鱼的规模化养殖技术,笔者于2003年6月~2004年4月在面积为4亩的苗种池中进行了用颗粒饲料主养青鱼苗种试验。经4个月养殖后,原池越冬,第二年出塘,全池总产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