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66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78篇
  44篇
综合类   521篇
农作物   111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183篇
园艺   106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战略环境研究是从战略层次对工程建设,对增强综合国力,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性和宏观性的影响,以及工程应重点关注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基于宏观性、全局性、战略性研究和评价,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京津华北平原地区缺水状况,实现我国南北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战略举措。工程建设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62.
茶多酚对冷藏鱼糜保鲜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茶叶提取物茶多酚在鱼产品中的保鲜作用,试验将茶多酚与其它抗氧化剂混合应用于冷藏鱼糜中,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冷藏鱼糜中水分含量的减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延缓凝胶强度的降低,可以降低鱼糜的TVB-N值;在与其他抗氧化剂的混合应用中,Vc有增效作用,而柠檬酸效果不明显;添加茶多酚的鱼糜保鲜效果明显优于没有添加茶多酚的鱼糜。  相似文献   
963.
氮高效水稻品种协优9019在不同生态区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氮高效水稻品种选育及栽培提供依据,选用氮高效水稻品种协优9019,在5个不同的生态条件(A:长江沿岸生态区;B:皖南山地生态区;C:大别山地生态区;D:江淮之间丘陵生态区;E:淮河沿岸及淮北平原生态区)下,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对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D生态区关联度最高为结实率,其次是每穗总粒数与总颖花数;C、E生态区关联度最高为每穗总粒数,其次是总颖花数;B生态区主要的限制因素为总颖花数,其次是结实率。因此,在A及D生态区生态区的主攻方向为提高结实率,在B、C及E生态区主要解决“库”的不足。  相似文献   
964.
泡桐丛枝病的抗性与维生素C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泡桐丛枝病的抗性与维生素C关系的研究*巨关升王蕤周银莲阮大津关键词VC、VC氧化酶、抗性、泡桐、丛枝病VC(又名抗坏血酸)对人体的防病抗病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迄今对其功能的了解还在不断的深入。大量实验表明,VC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在增强机体免疫功...  相似文献   
965.
分析了沂蒙山区九间棚小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措施下,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拦蓄地表径流能力均为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封禁状态下草坡>水平梯田,土壤的蓄水能力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水平梯田>封禁状态下草坡。综合来看,水土保持林下土壤拦蓄地表径流能力最强,封禁状态下草坡土壤拦蓄地表径流能力最弱,梯田由于人为耕作翻动土壤提高了土壤拦蓄地表径流的能力,但耕种和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持水能力较弱。综合比较,水土保持林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相似文献   
966.
杂交粳稻亲本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杂交粳稻米质整体水平不如常规粳稻也是限制杂交粳稻广泛种植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选用115个SSR引物扩增6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标记基因型,并分析72个F1组合谷粒长、谷粒宽、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糊化温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10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结合亲本SSR分子标记数据和性状配合力数据筛选了10个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结果共鉴定出30个SSR标记基因型与亲本10个米质性状配合力显著相关,其中25个与亲本米质性状不良配合力相关,5个与优异配合力相关。标记基因型RM263-175/180和RM444-230/240可以使F1整精米率分别提高3.2%和2.5%。RM3-120/150可以使F1谷粒长缩短2.4%,RM444-180/240可以使F1谷粒宽增加2.1%。RM428-273/294可以使F1植株上的杂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减少7.0%。有8个标记基因型同时也影响产量性状配合力。RM3-120/150同时可以使F1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分别增加15.9%和10.9%。RM1211-150/160可使F1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分别减少0.9%和1.1%,同时使F1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分别增加21.8.%和20.4%。RM23-150/160可使F1的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增加44.1%和45.7%,同时使F1的单株日产量和每穗总粒数分别增加11.2%和11.6%。这些结果可用于指导亲本米质性状和产量性状配合力的分子标记辅助改良以及未来杂交粳稻组合配置中的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967.
毕节地区气象因素与小麦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相关,回归的统计方法,结合产量丰欠年型的评定,对毕节地区小麦产量和其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定量地探讨了小麦产量与温度,降雨,日照气象条件的基本关系,为趋利避害采取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以及根据气象因素进行了测报提供农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968.
福建崩岗侵蚀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969.
为了进一步明确江淮区域气候变化对两熟制粮食作物物候期及周年光温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以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察站1992—2013年气象数据、作物生长发育期数据与产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熟制作物物侯期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积温、辐射和降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992—2013年沿淮淮北冬小麦-大豆种植模式,冬小麦播种期提前趋势显著(P0.05),平均每10a提前3.03d,成熟期变化不显著,全生育期平均每10a增加3.54d;大豆播种期和开花期则显著推迟(P0.05),平均每10 a推迟3.06 d和0.86 d,全生育期平均每10 a减少3.65 d。江淮冬小麦-一季稻模式,水稻播种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显著提前(P0.05),平均每10 a分别提前5.12 d、3.87 d和2.92 d,全生育增加2.2 d;小麦有同样的变化趋势,全生育期表现为每10 a缩短0.8 d。沿江江南双季早稻物候期变化不明显,全生育期每10 a缩短0.6 d;晚稻平均每10 a播种期推迟1.14 d,抽穗期与成熟期分别提前0.71d和6.85 d,成熟期提前趋势显著(P0.01),全生育期每10 a缩短5.17 d。沿淮淮北冬小麦与江淮一季稻以及沿江早稻和晚稻生长季积温呈增加趋势,大豆与江淮冬小麦积温减少。沿淮淮北与江淮冬小麦及沿江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辐射呈增加趋势,大豆与一季稻则表现为减少。不同种植模式第1季作物冬小麦和早稻的降水均有减少趋势,而第2季作物大豆、一季稻和晚稻则呈增加趋势。冬小麦-一季稻种植模式周年光温水生产效率最高。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积温和辐射与沿淮淮北冬小麦和沿江双季稻的产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光温是提高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江淮一季稻积温过高和降水过多也限制产量提升。气候变化改变了两熟制粮食作物物侯期,进一步影响了光温水气候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效率。通过改良品种、改变播栽时间、提高抗逆性等适应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70.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添加与去除对土壤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未来气候变化过程中森林生产力增加的背景下,凋落物增加如何影响土壤碳氮过程,本研究在杉木人工林中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凋落物添加(Litter addition)(一倍)与去除(Litter exclusion)对土壤中碳氮、碳氮同位素(δ13C、δ15N)、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添加后导致土壤中氮获得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上升,加速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获取氮素,这可能是由于凋落物添加后导致植物细根生物量增加,增强了植物吸收氮素的能力,从而使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DON)、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下降,迫使微生物分泌更多的氮获得酶去获取氮素;凋落物添加与去除处理对土壤碳的影响较小,土壤中SOC、DOC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土壤中δ13C丰度与凋落物处理之间未呈现出相关规律性,而δ15N丰度在凋落物添加处理后显著上升。这些结果说明,凋落物处理对杉木林土壤中氮的影响较为敏感,对土壤碳的影响较小。因此,未来气候变化导致森林生产力提高、凋落物输入增加,可能会导致土壤中氮素的损失,迫使土壤微生物分泌更多的氮获得酶同植物竞争土壤氮,最终可能会造成土壤碳氮循环的不平衡,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