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74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70篇
  42篇
综合类   329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91篇
园艺   83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黑龙江省垦区西北部高寒地区优质牧草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源不同的22份优质牧草材料通过4年(2004~2007年)的试验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草原2号苜蓿、肇东苜蓿、龙牧801苜蓿、农菁1号苜蓿、草原1号苜蓿、敖汉苜蓿、公农1号苜蓿、羊草、鹅观草、冰草等牧草能够在黑龙江垦区西北部高寒地区安全越冬,产量性状、抗病性等都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702.
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俗称波状热或流产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和职业病。在家畜中,羊、牛、猪最易发生,并由其传给人类和其他动物,临床主要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导致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人类布病由患病的羊、牛和猪经皮肤、粘膜、消化道传播而来,临床急性期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等,慢性期主要表现为骨关节炎及类似神经官能症,病程较长,容易复发。国家农业部将其确定为二类传染病。近年来随着牛羊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奶牛业的迅猛发展,牛羊布病的流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也给人民群  相似文献   
703.
α毒素是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毒素和致病因子之一。本文综述了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检测,基因的克隆,表达和调控以及毒素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04.
经过20年的研究,总结出一套以生态、生物、营林为基础的黑翅土白蚁综合管理及综合治技术,基本上控治了防治区的蚁害。  相似文献   
705.
川西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生物量与生产力恢复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对川西高山松林不同年龄火烧迹地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松干生物量占地上部总生物量比例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增加,到23年生时,干生物量比例已达80%左右;较小的林分密度可以促进高山松的提早结实,但较大的结实量则导致较小的干生物量比例.灌木层生物量在恢复早期随迹地年龄增大逐渐增高,在火烧后20年时达最高,随着高山松开始形成乔木层,其生物量开始逐渐减小;草本层生物量以1~6年火烧迹地较高,在总体生物量中占有较大比例,但随着灌木和高山松迅速生长,其生物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在火烧迹地恢复的前27年,高山松的生产力呈现随迹地年龄增大逐渐升高的趋势,且生产力增大的速率也随迹地年龄的增大而迅速提高,而草本层生产力则随迹地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06.
达氏鳇属鲟鱼科,是黑龙江省特产的大型鱼类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笔者在室内条件采用玻璃钢盆为培育池,对5000尾刚出膜的达氏鳇进行幼鱼培育实验,初步掌握了达氏鳇幼鱼的培育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07.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雨生红球藻对黄颡鱼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免疫应答及氨氮耐受的影响。以平均体质量为(5.00±0.85)g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0.00 %(对照)、0.30 %、0.50 %及1.00 %雨生红球藻的饲料,每天2次表观饱食投喂,实验进行10周。结果显示,饲料中雨生红球藻的添加量大于0.30 %能够显著提高黄颡鱼的增重率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饲料系数和白细胞数;饲料中添加0.50 %雨生红球藻能够显著降低黄颡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96 h急性氨氮暴露实验表明,摄食0.50 %-1.00 %雨生红球藻饲料的黄颡鱼累积死亡率和血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雨生红球藻显著提高了氨氮暴露下黄颡鱼肝脏中氨代谢相关酶含量,其中,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和精氨酸酶含量随着雨生红球藻含量的升高显著提高。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大于0.30 %雨生红球藻能够显著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改善血液健康状况、氧化损伤及免疫应答能力;饲料中雨生红球藻的添加量超过0.50 %能够显著提高黄颡鱼在氨氮暴露下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08.
辛玉文 《海鲜世界》2005,(3):48-48,50
达氏鳇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市场前景看好,越来越成为理想的养殖对象.但苗种培育技术并不成熟,苗种成活率不高,特别是仔稚鱼阶段.笔者对达氏鳇仔稚鱼培育做了研究,并取得了76%的成活率.现把达氏鳇仔稚鱼培育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709.
试验旨在探究亲鸽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对乳鸽免疫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肠道形态发育的影响。选取384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1日龄乳鸽,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乳鸽,由亲鸽以“2+4”的模式哺喂。对照组(C组)亲鸽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 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钠(SS组)、酵母硒(SY组)和纳米硒(NS组)。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不同硒源组乳鸽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SY组和NS组乳鸽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C组相比,不同硒源组乳鸽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NS组乳鸽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下降(P<0.05);SY组和NS组乳鸽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上升(P<0.05)。与C组相比,不同硒源组乳鸽回肠T-SOD活性均显著上升(P<0.05);NS组乳鸽回肠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上升(P<0...  相似文献   
7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