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1篇
  3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5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本试验为研究冷季营养匮乏对放牧牦牛和黄牛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参数及放牧行为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4岁母牦牛和母黄牛各10头,分别于2018年11月、2019年1和3月佩戴MOOnitor监测系统对其放牧行为进行研究。在试验期末(2019年3月)采集牧草样品、瘤胃液和血液,用于牧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分析。结果表明:1)牦牛血清中血糖(GLU)、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INS)含量较黄牛显著升高(P<0.05);2)牦牛瘤胃液氨态氮、乙酸、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乙酸/丙酸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3)冷季营养严重不足,牦牛采食时间、反刍时间较黄牛显著减少(P<0.05),行走时间相对增加(P<0.05),且采食范围由集中趋于分散,空间分布由峡谷平地逐渐向山坡迁移。综上所述,冷季自然放牧下,牦牛较本地黄牛具有更强的营养物质代谢能力且可产生更多的挥发性脂肪酸为其提供能量,通过增加游走采食等放牧行为帮助其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进而有效应对冷季营养匮乏。  相似文献   
202.
“大通牦牛”是中国农业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执行农业部4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而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2005年农业部颁发新品种证书:2005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203.
在人工授精及体外受精过程中,需要对精子进行活化处理.甲基黄嘌呤类生物碱是目前日益受到重视的精子体外处理剂.本文主要阐述了茶碱、己酮可可碱和咖啡因三种甲基黄嘌呤类生物碱的理化性质和在精液处理过程中对精子的受精力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4.
本文以20世纪初以来国内外探险家和众多学者发表的科考资料及2001-2003年国家科技基础专项“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信息动态调查及种质资源库建设”为背景,对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全息动态进行了缜密研究.构建了野牦牛种质资源信息收集、整理及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野牦牛的生境、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和分布区域;建立了具备群体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50头规模的高效、动态及良性运作的现代遗传繁育基地,具有在细胞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可年产2万支冷冻精液的动态保存库,具备在细胞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可生产0.1-0.15万枚野牦牛冷冻胚胎动态保存库的条件与规模;创建了联合我国相关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行业、协会、自然保护区、科研机构、企业及公众,有条件地接轨国际上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现代、高效、动态、监测、可持续性保护利用牦牛遗传资源的共享平台,其形式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版、光盘版和Internet网络形式与全社会共享.  相似文献   
205.
为探究美仁牦牛ILK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美仁牦牛背最长肌ILK基因CDS区序列,并利用在线软件预测和分析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生物信息学特征。结果表明,美仁牦牛ILK基因编码区长度1 359 bp,共编码452个氨基酸,是一种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生物学功能的亲水性蛋白;美仁牦牛ILK基因编码蛋白分子式C2276H3580N656O647S30,分子量51 447.27 Da,原子总数7 189,理论等电点8.30,不稳定性指数41.47,共有27个磷酸化位点;同时,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美仁牦牛ILK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系统进化树表明,美仁牦牛与野牦牛和普通牛亲缘关系最近,与非洲爪蟾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206.
207.
该文总结了牦牛产业现状,现代育种技术以及这些育种技术在牦牛上的应用,以期为后期牦牛品种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8.
本研究旨在探究m6A RNA甲基化酶METTL3和WTAP在牦牛(Bos grunniens)不同组织、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和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mRNA m6A的变化水平。采用qRT-PCR检测牦牛皮下脂肪、肌肉、心、肝、脾、肺、肾和皮下脂肪不同时期(18和30月龄)METTL3及WTAP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牦牛前体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和脂肪分化标志基因的检测建立牦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以及qRTPCR检测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阶段METTL3和WTAP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肝脏组织中METTL3表达最高(P<0.05),皮下脂肪组织表达量最低(P<0.05);WTAP在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最为丰富,脾脏中的表达量最低(P<0.05)。30月龄皮下脂肪组织中METTL3和WTAP mRNA表达量高于18月龄。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12 d时,细胞中出现多而密的脂环,脂肪细胞分化特异性标志基因FABP4、C/EBPα和PPARγ第12天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第0天(P<0.05)。METTL3和WTAP的表达量在细胞增殖阶段(24、48和72 h)呈现“下降-上升”的表达趋势(P<0.05)。在牦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阶段(0、4、8和12 d),METTL3表达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WTAP呈现“上升-下降”的趋势。细胞分化阶段mRNA m6A水平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分化12 d时细胞内RNA的m6A丰度最高(P<0.05)。本研究获得METTL3和WTAP在牦牛不同组织和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阶段的变化规律及细胞分化过程中mRNA m6A水平变化,初步揭示WTAP和METTL3对牦牛脂代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