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篇 |
农学 | 2篇 |
基础科学 | 8篇 |
1篇 | |
综合类 | 31篇 |
农作物 | 18篇 |
水产渔业 | 3篇 |
畜牧兽医 | 5篇 |
植物保护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21.
海南省陵水县人工林虫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海南省各市县人工林虫害的防控对象,于2015年6~7月调查了海南省陵水县人工林的虫害种类、发生情况及危害特点,分析害虫的组成结构。结果发现,害虫18种,其中鳞翅目5种,鞘翅目4种,同翅目5种,膜翅目、半翅目害虫各2种。主要害虫有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天牛(Longhorned beetles)、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et La Salle)。 相似文献
22.
椰子织蛾是椰子树的重要食叶性害虫,2013 年 8 月在我国海南省万宁市首次发现椰子织蛾为害,严重威胁到椰子的安全生产,2014 年被国家林业局将其增补为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是椰子树的重要食叶性害虫,严重威胁到椰子的安全生产。目前,该虫已在海南、广东和广西的部分市县发生,在海南尤为严重。在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野外调查结果,分析评估了椰子织蛾可能给椰子生产造成的损失。结果表明,当椰子织蛾对椰子为害率介于 5 % ~ 40 % 之间时,每年对海南省椰子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在 1.80 ~ 17.00 亿元之间。其中,直接经济损失约 1.18 ~ 9.46 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 0.55 ~ 6.99 亿元,防治费用约 682 ~ 5456 万元。 相似文献
23.
白蘑圈对牧草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蘑菇的食用价值早已被人们认识和利用。而任何一种生物除了其直接价值外,还有间接价值。每当夏秋季节,在广阔的典型草原上常形成一种特殊的景观-“蘑菇圈”。凡是生长的“蘑菇圈”上的牧草,其长势与周围的牧草有显著差别。为此,对与白蘑菇生长在一起的牧草产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4.
白垩系和第三系(K/T)界线时期发生了显生宙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生物绝灭和劫后复苏,自A1varez等人根据K/T界线的Ir异常提出生物大绝灭的小行星撞击假说后,K,T界线的精确时代、重大地质事件和生物大灭绝及其内在联系一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K/T界限时期(约65Ma)的冲击石英和微玻球粒的广泛分布以及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发现同时代的Chicxulub陨石坑,使得撞击说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赞同。 相似文献
25.
彩色豆马勃高效胶囊菌根制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研究了高效囊菌根制剂的生产工艺,筛选出了高效胶囊菌剂的最佳固化剂,固化时间,固化浓度及其固化填充物,同时探讨了菌根菌剂和菌根苗木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6.
27.
为获取入侵性检疫害虫椰子织蛾的基因信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该害虫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经拼接共获得了37 416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803 bp,N50为1 415 bp;通过BlastX比对,有19 154条unigenes(51.19%)成功在Nr中被注释。在Nr中成功注释的unigene,与黑脉金斑蝶同源性最高,达到68.45%;在GO注释中,共有14 131(37.76%)条unigenes被成功注释到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3大类的54个分支;在COG数据库中,成功注释的8 606条unigenes被注释到26个分类;在KEGG中,共有6 171条(16.49%)unigenes被注释到5大类通路的260条途径上。基于构建的转录组数据库,鉴定得到3 248个微卫星。 相似文献
28.
29.
30.
椰子木蛾是为害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2013年8月首次在我国海南发现,对我国椰子及棕榈产业造成严重的潜在威胁。龄期划分是深入研究椰子木蛾发生规律、生物学习性、预测预报以及防治适期的基础。头壳宽度可作为幼虫分龄的准确指标。本文通过林间收集椰子木蛾幼虫头壳和实验室饲养椰子木蛾并收集头壳的方法,通过测量与比较,运用频次分布与线性回归等,对椰子木蛾的龄期划分进行了研究,并依据Dyar法则和Crosby生长法则对划分结果进行了验证,确定其在林间和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的龄数分别为5龄和5~8龄。室内饲养与室外相比,龄数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室内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周期、食物营养等以及椰子木蛾自身遗传、种群密度等不同,室内环境条件不利而引起其龄期数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