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的选择反应及现实遗传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不同地理群体的3龄菲律宾蛤仔(Pp莆田群体、Dp大连群体、Tp东京群体)进行了混合选择。测量了各实验组的壳长,计算了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的选择反应和现实遗传力。结果表明,3个地群体菲律宾蛤仔子代的上选组壳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菲律宾蛤仔的选择反应(R)和现实遗传力(hR2)随着日龄的增大而减小,即R幼虫培育期0.804±0.084>稚贝期0.705±0.039>养成期0.671±0.024;hR2幼虫期0.458±0.051>稚贝期0.402±0.025>养成期0.382±0.013。从总体水平上分析,菲律宾蛤仔R为0.726±0.1074,莆田群体、大连群体、东京群体的R分别为0.758±0.101、0.690±0.049、0.732±0.059;hR2为0.414±0.044,莆田群体、大连群体、东京群体的hR2分别为0.432±0.058、0.393±0.028、0.417±0.033。地理群体间的R和hR2次序为莆田群体>东京群体>大连群体,且彼此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评估香港牡蛎(♀)×长牡蛎(♂)杂种在北方沿海养殖中期能否产生种间杂种优势,在分析了早期杂种优势的基础上,以9个香港牡蛎自繁家系、9个长牡蛎自繁家系作为对照,以45个种间杂交家系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评估了中期杂种存活、生长及产量性状的杂种潜力及其优势。结果发现:1对于存活性状而言(360日龄),香港牡蛎存活率较低仅为9.09%,死亡主要发生在越冬期间(90~180日龄);长牡蛎存活率居中为51.26%,存活力下降主要原因是繁殖后夏季高温致死(360日龄);而种间杂种的存活率相对较高为87.64%,表现出明显的存活优势,其杂种潜力hp=2.72,杂种优势H=189.88。2对于生长性状而言(360日龄),从壳高水平上分析,长牡蛎平均壳高(50.74 mm)最大,显著大于香港牡蛎(45.17 mm)及杂交家系(42.70 mm);且种间杂交家系壳高显著小于两亲本子代;其杂种潜力hp=-1.89,杂种优势H=-10.97。从鲜重上看,长牡蛎的鲜重(17.24 g)最大,显著大于香港牡蛎(12.58 g)及种间杂交家系(9.47 g),且三者间彼此差异显著;其杂种潜力hp=-2.33,杂种优势H=-36.46。3对于产量而言,长牡蛎产量最高为3.22 kg,显著大于香港牡蛎(0.41 kg),与杂交家系无显著差异(2.98 kg);其杂种潜力hp=0.83,杂种优势H=63.97。研究表明,杂种在北方沿海养殖具有很好的抗低温、抗高盐能力,且存活力较强,但是生长性状表现出远交衰退特点。虽然产量性状具有杂种优势,略低于长牡蛎,但由于杂种外观上与香港牡蛎极其相似,故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北方牡蛎养殖的新品系(种)。同时,杂种在华南沿海是否具有杂种优势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贝类壳色多态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贝类壳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多态性,并受环境、遗传等因素的调控,且与生长发育、营养成分有关.近十余年来,贝类在育苗与养殖过程中,病害频发、个体小型化[1].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与海区环境恶化、养殖结构不合理、病原生物增加等有关,也与其种质质量有关[2].  相似文献   
104.
于2005年对大连庄河海量集团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育苗系统沉淀池、砂滤池几类不同功能细菌数量的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砂滤池出口水中的异养菌、氨化细菌、弧菌、亚硝化细菌数量均与沉淀池出口水中差异不明显;沉淀池水中的细菌数量均比泥中低,但不低于1个数量级.水和泥中的异养菌、弧菌最高值出现时间一致,分别出现在4月末和5月末;水中的亚硝化细菌最高值出现在7~8月,泥中的出现在8月下旬~9月中旬;水中的氨化细菌最高值出现在8月下旬~9月中旬,泥中的出现在9月中旬~10上旬;泥中的反硝化、反硫化细菌最高值出现在6~9月.从异养细菌的数量看,沉淀池水质达到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