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探讨农作物面积减少及其破碎化对害虫种群的影响,采用微景观试验模型系统连续2年研究5个梯度棉花生境面积(棉花种植比例分别为20%、40%、60%、80%和100%,其余均种植玉米)及2种破碎化(完全连通与完全破碎)对棉蚜Aphis gossypii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生境面积较小(棉花种植比例为20%)时破碎化程度越高,棉蚜数量越多,而生境面积较大(棉花种植比例为40%)时棉蚜的响应正好相反;生境面积中等(棉花种植比例为60%)时,破碎化程度对棉蚜数量影响不大;生境面积大(棉花种植比例为80%)时,破碎化对棉蚜数量的影响存在年度效应,2014年破碎化程度越大,棉蚜数量越少,2015年则无影响。棉花生境面积、破碎化及两者之间的互作对棉蚜数量无显著影响,棉花生境面积、破碎化与调查时间的互作也不影响棉蚜数量,但调查时间显著影响棉蚜数量,棉花生境面积、破碎化与调查时间三者之间的互作效应呈年度变化。总之,棉蚜对棉花面积变动及其破碎化展示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棕榈蓟马成虫在日光温室的分布特征,2011—2012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采用植株调查和蓝板诱集方法研究了其成虫在日光温室菜椒上的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自4月中旬,棕榈蓟马种群数量逐渐上升,6月中旬达种群高峰,平均虫量最高6.02头/花。蓝板对棕榈蓟马成虫的诱集量7:00~15:00逐渐增多,13:00~15:00是活动高峰,平均诱集数量占全天的29.42%,之后逐渐减少。空间上,棕榈蓟马成虫数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平均诱集数量比例从21.58%逐渐减少到6.93%;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南边、中间、北边蓝板诱集数量比例分别为21.48%、27.30%和51.22%;垂直方向上,在菜椒植株上部的棕榈蓟马成虫数量(76.58%)显著高于中部(21.77%)和下部(1.65%)。因此,日光温室棕榈蓟马防治的关键期是4月中旬,关键位置为日光温室西部、北部菜椒,喷药时间以早上或傍晚为宜。  相似文献   
23.
为阐明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我国不同农作物的适应性,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种群生命表技术研究取食玉米粒以及玉米、花生、棉花、大豆、高粱和谷子叶片等7种不同食物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食物显著影响草地贪夜蛾种群。整个成虫前期从长到短依次为取食棉花叶>取食大豆叶>取食高粱叶>取食花生叶>取食谷子叶>取食玉米叶>取食玉米粒,取食玉米粒要比取食棉花叶的时间缩短27.95 d。雌雄成虫寿命均以取食玉米粒和高粱叶的最长,以取食玉米叶的较短,且取食棉花叶的雄成虫寿命仅有3.00 d。产卵量以取食玉米粒的最多,为619.27粒,是取食其他食物的6.00倍~61.25倍。取食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个体完成幼虫、蛹和成虫阶段的概率均较高,分别为95.38%、78.46%和78.46%,而取食棉花叶的最低,分别为37.29%、20.34%和20.34%。草地贪夜蛾取食玉米粒的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均最高,分别为105.59、0.12 d-1、1.13 d-1,平均世代周期最短,为36.91 d,而取...  相似文献   
24.
莱芜地区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2两年间对莱芜地区桃小食心虫成虫田间消长规律进行系统调查,发现该虫在莱芜地区一年可发生1~2代,越冬代成虫的发生受5月份降水量的影响,降水量影响成虫羽化高峰期的出现时间以及持续时间。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8 500倍液,12%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水乳剂5 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3 000倍液,2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1 000倍液喷施防治效果均可达到80%以上,可在果园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5.
高勇  门兴元  于毅  周洪旭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2):4627-4634
【目的】探讨北方果树(枣、桃、樱桃、葡萄)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变化与绿盲蝽对其偏好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果树在虫害胁迫下自身生理防卫机制及耐害补偿机制的差异,为绿盲蝽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受绿盲蝽危害的不同果树的被害指数并确定偏好度,生物化学方法研究受绿盲蝽危害后果树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受害后除桃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外,其它果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以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87.83%;各果树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除偏好程度较高的桃树叶片内蛋白质显著下降外,其它果树受害叶片内蛋白质含量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受绿盲蝽危害后,4种果树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增加,增加率与绿盲蝽危害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受害后4种果树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112.9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仅樱桃树叶片内有所下降,其它果树叶片受害后SOD活性均有增加,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40.95%;4种果树受害叶片内CAT活性均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受绿盲蝽危害后4种果树叶片内不同生理代谢指标变化规律存在差异。4种果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POD和SOD活性变化率与绿盲蝽偏好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蛋白质含量和CAT活性与绿盲蝽对其偏好程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正果蝇属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昆虫,多数种类仅以腐烂果实为食物,少数可为害健康果实。已报道的为害多种水果的果蝇有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黑腹果蝇D. melanogaster等(任路明等,2014)。2017年用装有糖醋酒液的诱捕器在山东省烟台市、泰安市、济南市、日照市4个市的樱桃园和葡萄园收集果蝇,调查发现一种新的果蝇——叔白  相似文献   
27.
西花蓟马是一种危险性较强的外来入侵害虫,对我国的农业经济以及生物多样性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威胁。本文概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西花蓟马的种类鉴定、种群分化、原产地、传播模式、检测其捕食天敌的效能和携带番茄斑萎病毒(TSWV)等方面的应用,并做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8.
为探究适宜山东省东营市玉米种植的高效间作模式,设置玉米-辣椒(4行∶5行)、玉米-大豆(4行∶6行)、玉米-花生(4行∶6行)和玉米-天人菊(4行∶6行)4种间作模式,以单作玉米作为对照组,基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通过初级产品经济价值和人工及生产资料等投入成本来估算各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并结合生态系统的控害能力、物种丰富度和土壤营养指标来综合评估各间作模式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作玉米模式,玉米-大豆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48.44%和13.02%;玉米-辣椒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虫害发生量显著减少了50.00%和68.75%,同时物种丰富度分别提高了32.21%和33.13%;玉米-大豆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的土壤有机质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50.04%和131.49%。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玉米-大豆间作的经济价值和土壤调节能力最优,玉米-天人菊间作的物种丰富度最高,其生态涵养能力最佳,可针对东营市玉米产业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宜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29.
对山东省10多个玉米主产区的玉米越冬害虫种类和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天敌寄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查明了玉米越冬害虫有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高粱条螟( Chilo acchariphagus)。大部分地区越冬害虫以亚洲玉米螟为主,但也有个别地区个别年份例外。同时显示亚洲玉米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有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等。白僵菌在各地均有发生,以费县为最高,寄生率在60%以上。苏云金杆菌在各地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腰带长体茧蜂在滨州、商河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白僵菌感染率相对较低的栖霞、即墨两地,厉寄蝇的寄生率则相对较高,分别为32.58%、17.89%,而在济宁、商河则未发现。  相似文献   
30.
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测定了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结果表明,供试温度下,东亚小花蝽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对西花蓟马若虫、成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捕食上限分别为163.9头/d和51.3头/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