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73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29篇
  41篇
综合类   302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57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文章介绍了内江天冬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并对天冬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继而针对性提出了建立产业标准体系,促使产业规模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培育龙头企业和特色品牌;提升产学研管水平,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等建议,为天冬产业高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重要古树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北京地区的代表性古树白皮松、侧柏、油松和国槐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和烘干法对其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类型古树土壤物理特性状况,为古树种的健康生长评价提供有效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古树的复壮技术等。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均值为10.6%,4种古树的土壤含水量均值表现为白皮松〉油松〉国槐〉侧柏;(2)土壤容重均值为1.20g/cm3,4种古树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的均值分别为20.7%,11.8%,9.0%,4种古树差异不显著,土壤通透性均不良。(4)土壤紧实度均值为2.19kg/m2,地域性差异显著。通过本文研究,可初步判断这4种古树的土壤物理条件并不是最适合植物生长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不同物种来源的奶类样品进行鉴别,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类样品中17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加热水解法,以2, 4-二硝基氯苯作为柱前衍生化试剂,以C18色谱柱分离氨基酸,梯度洗脱,检测器为二极管阵列检测器。17种氨基酸在50~500 m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范围为0.991 4~0.999 8;检出限为0.40~2.35 mg/L;加标回收率为89.1%~110.0%。结合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鉴别奶类样品的品种,得到了对于区分来源有关键作用的氨基酸,即精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胱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  相似文献   
14.
15.
以滁州南屏山公园规划建设为背景,构建生态景观各要素,形成雨洪管理系统,在具体生态要素规划上利用公园绿地形成城市生态廊道构筑公园内外联系,利用自然资源与人工设施,构建道路、绿带和水系等生态景观要素。通过整体布局,使公园基质内外完整统一,重点在园内建设透水性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和植被缓冲带,利用雨洪管理系统中的雨水策略、净化策略、涵养策略、恢复策略和植物生态群落策略实现公园绿地环境内的可持续并体现"互惠共生"的包容互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转录水平上解析Pi9基因介导的稻瘟病抗性调控机理,为培育抗病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向水稻品种日本晴(NPB)及其转Pi9抗稻瘟病基因株系(NPB/Pi9)接种稻瘟菌。分别于接种后0 h、12 h、24 h、36 h提取叶组织样品,选取12503个水稻基因定制基因芯片,进行水稻基因转录组分析,并通过q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NPB/Pi9在接种后12 h、24 h和36 h的基因表达量分别与其接种0 h表达量比较,共检测到7754个差异表达基因;相应地,感病水稻NPB在以上时间点共检测到7385个差异表达基因;在接种后36 h,NPB/Pi9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显著多于NPB。比较NPB/Pi9和NPB相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量,共获得406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接种后36 h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多于接种后0 h、12 h或24 h。因此,NPB/Pi9的稻瘟病防御反应更强烈。对NPB/Pi9与NPB相同时间点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细胞外区域、植物对刺激应答、转录调控、氧化还原、离子结合、次生代谢和植物激素相关的GO分类在接种后呈显著富集,苯丙氨酸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途径的KEGG通路在接种后显著富集。与效应分子触发的免疫反应(ETI)相关的水杨酸信号途径、几丁质酶,以及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反应(PTI)相关的胞外区域、对刺激的应答、木质素合成等,均在抗感水稻之间差异表达。而且PTI/ETI共有的WRKY转录因子、MAPK激酶、茉莉酸和乙烯信号途径等发生差异表达。综上所述,NPB/Pi9和NPB的差异表达模式与ETI和PTI相关,两者相互联系并在Pi9介导的稻瘟病抗性中发挥作用。【结论】与日本晴比较,抗病基因型NPB/Pi9对稻瘟病防御反应更强烈。转录因子、激酶、NBS-LRR基因、几丁质酶、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信号途径,以及植物次生代谢在Pi9介导的稻瘟病抗病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凋落物分解作为生态系统重要功能之一,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明确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对氮(N)、磷(P)添加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响应,以宁夏荒漠草原短花针茅和赖草的凋落物为研究对象,使用凋落物网袋分解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N、P添加各4个梯度,均为纯N、P含量,N1、N2、N3、N4添加量分别为0 g/(m2·a)、5 g/(m2·a)、10 g/(m2·a)、20 g/(m2·a);P1、P2、P3、P4添加量分别为:0 g/(m2·a)、4 g/(m2·a)、8 g/(m2·a)、16 g/(m2·a)。结果表明:(1)短花针茅和赖草凋落物分解过程分为快速分解和缓慢分解两个阶段,两个物种的分解速率存在差异性,短花针茅和...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山西农大棉花远缘杂交育种组创育的异源四倍体亚比棉(A2A2G1G1)和栽培四倍体海岛棉(AADD)2为亲本杂交,组成三交种异源四倍体(AAGD)为材料,对其亲本及杂种F1的三种器官(叶片、叶柄、花器)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两亲本有各自的特定酶带。(2)杂种F1的酶谱是双亲的不完全互补型,即杂种酶带均来自双亲(包括父母共有的,母本或父本特有的),酶带的一部分。(3)同种棉属在不同的器官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叶柄酶谱最为丰富,清晰;叶片次之,花器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9.
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的测定与评估是猪(Sus scrofa)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osin heavy chain genes,MyHC)所编码的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可影响猪肉的嫩度和多汁性。为促进新培育的瘦肉型新品种日照大白猪的合理利用和市场推广,本研究选择34头100 kg的日照大白育肥猪进行集中屠宰分割,测定其胴体、肉质和营养成分等各项性状指标,并与沂蒙黑猪、大白猪以及大关二元猪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分析了MYH1、MYH2和MYH4在日照大白猪、梅山猪腿肌和背肌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胴体性能上,日照大白猪的屠宰率(75.43%)、腿臀比例(32.79%)、胴体瘦肉率(67.32%)等指标与大白猪无显著差异,极显著高于其母本沂蒙黑猪及杂交猪种大关二元猪(P0.01),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和遗传互补性;而在肉质性状上,肉色评分4.4分、肌内脂肪含量1.54%,较大白猪有所改善,但脂肪沉积能力极显著弱于沂蒙黑猪,肉质口感稍逊;在营养成分上,日照大白猪的氨基酸含量丰富,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沂蒙黑猪、大白猪及大关二元猪,而脂肪酸含量整体极显著低于其他3个品种猪。日照大白猪腿肌中MYH1、MYH2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背肌,MYH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梅山猪腿肌,但梅山猪肌肉中红肌纤维的比例整体上高于日照大白猪。由此可见,新品种日照大白猪具有产肉性能好、营养价值高等优良特性,但肉质有待进一步改善。本研究为促进日照大白猪的合理持续选育、市场推广和利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保护地是我国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基于保护地类型的多样性和区域地理条件与历史脉络的差异性,借助ArcGIS、SPSS软件分析,以长江中下游地区6省1市为研究区域,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类国家级保护地形式为研究对象,引入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及Kernel核密度指数分析长江中下游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自然与人文保护地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地总体趋于集聚分布,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邻近点指数R>1,趋于均匀分布,其他类型的保护地均呈集聚分布。省域保护地地理集中指数江苏最高,江西最低;各类型保护地地理集中指数相差不大,分布较为均衡。自然保护地分布形成环太湖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和长沙都市圈4个高密度地区;人文保护地高密度地区集中在浙江、安徽和江苏3省。自然保护地分布受资源禀赋影响最大,而人文保护地与城市发展状况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